一种自动识别电源零线装置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9337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识别电源零线装置模块,由产品外壳1、电源电路2、转换电路3、转换电路4、光电耦合器5、光电耦合器6组成,其特征在于:电源电路2、转换电路3、转换电路4、光电耦合器5、光电耦合器6组成自动识别电源零线装置并装于产品外壳1内,其相应电路与外壳1的6个引线脚电连接并引出。自动识别电源零线装置产品外壳1的1脚和2脚接入220V交流电源,当用手接触与产品外壳1的4脚电连接的触摸片,其产品外壳1的3脚能立即输出并锁定电源零线电位,同时连接在产品外壳1的5脚和6脚的指示灯发光,无论交流电源怎样接线,其产品外壳1的3脚都会一直输出电源零线电位。一直输出电源零线电位。一直输出电源零线电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识别电源零线装置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频交流低压电源的选择零线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识别电源零线装置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电器设备外壳保护接地是保证人身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在实际安装电器设备中有很多地方是没有电源地线的,在这种情况下参考国标GBJ65-83规定也可以采用与地线电位相同的电源零线进行保护,为此正确选择电源零线就尤其重要;另外电器设备都存在电磁辐射,对于电器设备感应的电场辐射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地消除,但是对于没有接地装置的2类电器和在1类电器没有接地线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与地线同电位的电源零线进行消除电磁辐射。
[0003]经市场调查和专利检索,现在查找电源零线的方法都是用电笔或万能电表进行人工检测和连接,目前还没有一种能自动查找并输出电源零线电位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能有一种自动识别电源零线装置在某些场所能自动用电源零线替代电源接地线,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识别电源零线装置模块,利用该技术方案不但方法简单,成本低廉而且能有效地进行电器安全保护及消除电器设备的电磁辐射。
[0005]一种自动识别电源零线装置模块,由产品外壳1、电源电路2、转换电路3、转换电路4、光电耦合器5、光电耦合器6组成,其特征在于:电源电路2、转换电路3、转换电路4、光电耦合器5、光电耦合器6组成自动识别电源零线装置并装于产品外壳1内,外接交流电源~220V中的A1线通过产品外壳1的1脚与电源电路2的1脚、二极管D2的正极+、转换电路3的1脚电连接;外接交流电源~220V中的A2线通过产品外壳1的2脚与电源电路2的2脚、二极管D1的正极+、转换电路4的1脚电连接;电源电路2的3脚与转换电路3的3脚、转换电路4的3脚电连接;转换电路3的2脚与转换电路4的2脚、产品外壳1的3脚及外接负载FZ电连接;转换电路3的4脚与光电耦合器5的光敏器件GM1电连接;转换电路4的4脚与光电耦合器6的光敏器件GM2电连接;转换电路3的5脚与转换电路4的5脚、产品外壳1的6脚及外接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电连接;转换电路3的6脚与转换电路4的6脚、产品外壳1的5脚及外接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光电耦合器5中的氖灯ND1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光电耦合器6中的氖灯ND2电连接;光电耦合器5中的氖灯ND1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6中的氖灯ND2的另一端、产品外壳1的4脚及外接触摸片CM电连接。
[0006]所述的产品外壳1两侧固定有对称的2
×
3个金属引线脚,并能将装于壳内功能器件的相应引线与外部器件电连接。
[0007]所述的产品外壳1是用塑封、塑料中的一种绝缘材料将相应功能器件和引线脚灌铸为一个模块。
[0008]所述的光电耦合器5中的光敏器件GM1是一种对光线特敏感的器件,如光敏电阻、
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中的一种。
[0009]所述的光电耦合器6中的光敏器件GM2是一种对光线特敏感的器件,如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中的一种。
[0010]所述的光电耦合器5中的氖灯ND1是一种启辉电压低的器件,如氖灯、低电压高灵敏度发光二级管中的一种。
[0011]所述的光电耦合器6中的氖灯ND2是一种启辉电压低的器件,如氖灯、低电压高灵敏度发光二级管中的一种。
[0012]所述的触摸片CM是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将自动识别电源零线装置产品外壳1的1脚和产品外壳1的2脚接入交流电源~220V,例如产品外壳1的1脚接的A1线为电源火线L,利用氖灯测电笔工作原理,即用手接触与产品外壳1的4脚电连接的触摸片CM,其光电耦合器6中的氖灯ND2亮,同时光敏器件GM2输出信号到转换电路4,其内部的开关K2闭合锁定而接通外壳1的2脚和外壳1的3脚,即可将产品外壳1的2脚的电源零线N电位从产品外壳1的3脚输出到负载FZ中;同样原理,如果产品外壳1的2脚接的A2线为电源火线L,当用手接触与产品外壳1的4脚电连接的触摸片CM,其光电耦合器5中的氖灯ND1亮,同时光敏器件GM1输出信号到转换电路3,其内部的开关K1闭合锁定而接通产品外壳1的1脚和产品外壳1的3脚,即可将产品外壳1的1脚的电源零线N电位从产品外壳1的3脚输出到负载FZ中;所以无论交流电源怎样接线,其产品外壳1的3脚都会一直输出电源零线N电位,为了知道自动识别电源零线装置模块的工作状态而设有发光二极管LED,只要产品外壳1的3脚输出电源零线N电位时其发光二极管LED就会发光;电源电路2主要为转换电路3、转换电路4提供工作电源。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该技术方案不但方法简单接线方便,而且应用范围极广。
[0014]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原理示意图。
[0016]图中标记:1.产品外壳,2.电源电路,3.转换电路,4.转换电路,5.光电耦合器,6.光电耦合器,交流电源~220V,负载FZ,发光二极管LED,触摸片CM,电源火线L,电源零线N,二极管D1,二极管D2,氖灯ND1,氖灯ND2,光敏器件GM1,光敏器件GM2,开关K1,开关K2,外壳1的1脚,外壳1的2脚,外壳1的3脚,外壳1的4脚,外壳1的5脚,外壳1的6脚,正极+,负极-,A1线,A2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原理示意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一种自动识别电源零线装置模块,由产品外壳(1),电源电路(2),转换电路(3),转换电路(4),光电耦合器(5),光电耦合器(6)组成,其特征在于:产品外壳(1),电源电路(2),转换电路(3),转换电路(4),光电耦合器(5),光电耦合器(6)组成一种自动识别电源零线装置并装于产品外壳(1)内,外接交流电源(~220V)中的A1线通过产品外壳(1)的(1)脚与电源电路(2)的(1)脚、二极管(D2)的正极(+)、转换电路(3)的(1)脚电连接;外接交流电源(~220V)中的A2线通过产品外壳(1)的(2)脚与电源电路(2)的(2)脚、二极管(D1)的正极(+)、转换电路(4)的(1)脚电连接;电源电路(2)的(3)脚与转换电路(3)的(3)脚、转换电路
(4)的(3)脚电连接;转换电路(3)的(2)脚与转换电路(4)的(2)脚、产品外壳(1)的(3)脚及外接负载(FZ)电连接;转换电路(3)的(4)脚与光电耦合器(5)的光敏器件(GM1)电连接;转换电路(4)的(4)脚与光电耦合器(6)的光敏器件(GM2)电连接;转换电路(3)的(5)脚与转换电路(4)的(5)脚、产品外壳(1)的(6)脚及外接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电连接;转换电路(3)的(6)脚与转换电路(4)的(6)脚、产品外壳(1)的(5)脚及外接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光电耦合器(5)中的氖灯(ND1)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光电耦合器(6)中的氖灯(ND2)电连接;光电耦合器(5)中的氖灯(ND1)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识别电源零线装置模块,由产品外壳1、电源电路2、转换电路3、转换电路4、光电耦合器5、光电耦合器6组成,其特征在于:电源电路2、转换电路3、转换电路4、光电耦合器5、光电耦合器6组成自动识别电源零线装置并装于产品外壳1内,外接220V交流电源中的一根线通过产品外壳1的1脚与电源电路2的1脚、二极管D2的正极+、转换电路3的1脚电连接;外接220V交流电源中的另一根线通过产品外壳1的2脚与电源电路2的2脚、二极管D1的正极+、转换电路4的1脚电连接;电源电路2的3脚与转换电路3的3脚、转换电路4的3脚电连接;转换电路3的2脚与转换电路4的2脚、产品外壳1的3脚及外接负载FZ电连接;转换电路3的4脚与光电耦合器5的光敏器件GM1电连接;转换电路4的4脚与光电耦合器6的光敏器件GM2电连接;转换电路3的5脚与转换电路4的5脚、产品外壳1的6脚及外接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电连接;转换电路3的6脚与转换电路4的6脚、产品外壳1的5脚及外接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光电耦合器5中的氖灯ND1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光电耦合器6中的氖灯ND2电连接;光电耦合器5中的氖灯ND1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6中的氖灯ND2的另一端、产品外壳1的4脚及外接触摸片CM电连接。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翔升滕洪福杨富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富帅无辐射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