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补充营养的香菇种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926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香菇种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方便补充营养的香菇种植装置,包括种植袋,所述种植袋的底部与第一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与连接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底端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侧与固定杆底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顶端的右侧与第二连接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与种植袋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蜗轮。该方便补充营养的香菇种植装置,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可以使蜗杆转动带动第一蜗轮、第二蜗轮转动,通过第一蜗轮转动可以使第一连通管带动种植袋转动,可以使种植袋内的香菇均匀被补充营养。菇均匀被补充营养。菇均匀被补充营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补充营养的香菇种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香菇种植
,具体为一种方便补充营养的香菇种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味甘,性平,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香菇素有“山珍之王”之称,中国历代医学家对香菇均有著名论述,现代医学和营养学不断深入研究,香菇的药用价值也不断被发掘,香菇中麦角甾醇含量很高,对防治佝偻病有效,香菇多糖能增强细胞免疫能力,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香菇含有六大酶类的40多种酶,可纠正人体酶缺乏症,香菇中的脂肪所含脂肪酸,对人体降低血脂有益。随着人们现在对于香菇的食用需求越来越高,致使大量的香菇种植出现。现有的香菇种植装置都会带有方便补充营养的装置,但是存在营养补充不均匀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方便补充营养的香菇种植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所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补充营养的香菇种植装置,包括种植袋,所述种植袋的底部与第一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与连接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底端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侧与固定杆底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顶端的右侧与第二连接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与种植袋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固定安装在第一连通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底部贯穿第二连接板的顶部,且第一连通管的底部与种植袋的顶部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蜗杆左端贯穿另一个支架的左侧延伸至另一个支架的右方,所述蜗杆的右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与第二蜗轮啮合,所述第二蜗轮的顶部与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凸轮,且转轴的顶端与连接杆的底部通过轴承三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左侧与水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水箱的底部与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且顶板的底部与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水箱的内壁与活塞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的右侧与活塞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右端贯穿水箱右侧的内壁延伸至与隔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左侧与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左端与水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水箱左侧开设的通口的内壁与U型通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U型通管的一端贯穿顶板的顶部延伸至与第三通管的顶部连通设置,所述第三通管的两端与支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通管的底部与第二通管的顶部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管的底端与第一连通管的顶端通过轴承四转动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两端与支架的内侧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的长度、宽度、高度一致。
[0007]优选的,所述蜗杆的左端与支架的右侧通过轴承二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的底部与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左侧与另一个所述支架的右侧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水箱的顶部与进水管的底部连通设置,且进水管的内部设置有阀门。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补充营养的香菇种植装置。该方便补充营养的香菇种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该方便补充营养的香菇种植装置,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可以使蜗杆转动带动第一蜗轮、第二蜗轮转动,通过第一蜗轮转动可以使第一连通管带动种植袋转动,可以使种植袋内的香菇均匀被补充营养;
[0012](2)、该方便补充营养的香菇种植装置,通管第二蜗轮转动可以使转轴转动,可以使凸轮挤压隔板,从而可以使活塞杆带动活塞向左移动,通管设置的弹簧,可以使活塞往复运动,可以实现间接补充营养液工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合箱内壁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合箱内壁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种植袋、2第一连接板、3连接轴、4底板、5支架、6固定杆、7第二连接板、8第一连通管、9第二连通管、10第三连通管、11蜗杆、12伺服电机、13固定板、14转轴、15凸轮、16连接杆、17隔板、18活塞杆、19弹簧、20活塞、21水箱、22U型通管、23第一蜗轮、24第二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补充营养的香菇种植装置,包括种植袋1,种植袋1的底部与第一连接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2的底部与连接轴3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轴3的底端与底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底板4的两端与支架5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2的左侧与固定杆6底端的右侧固定连接,固定杆6顶端的右侧与第二连接板7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7与第一连接板2的长度、宽度、高度一致,第二连接板7的底部与种植袋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7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蜗轮23,第一蜗轮23固定安装在第一连通管8的外壁上,第一连通管8的底部贯穿第二连接板7的顶部,且第一连通管8的底部与种植袋1的顶部连通设置,第一连通管8的外壁与第二连接板7顶部开设的通口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蜗轮23与蜗杆11啮合,蜗杆11的左端与支架5的右侧通过轴承二转动连接,蜗杆11左端贯穿另一个支架5的左侧延伸至另一个支架5的右方,蜗杆11的右端与伺服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伺服电机12的底部与固定板13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板13的左侧与另一个支架5的右侧固定连接,蜗杆11与第二蜗轮24啮合,第二蜗轮24的顶部与转轴14的底部固定连接,转轴14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凸轮15,且转轴14的顶端与连接杆16的底部通过轴承三转动连接,连接杆16的左侧与水箱21的右侧固定连接,水箱21的顶部与进水管的底部连通设置,且进水管的内部设置有阀门,水箱21的底部与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且顶板的底部与支架5的顶部固定连接,水箱21的内壁与活塞20的外壁滑动连接,活塞20的右侧与活塞杆18的左端固定连接,活塞杆18的右端贯穿水箱21右侧的内壁延伸至与隔板17的
左侧固定连接,隔板17的左侧与弹簧19的右端固定连接,弹簧19的左端与水箱21的右侧固定连接,水箱21左侧开设的通口的内壁与U型通管22的外壁固定连接,U型通管22的一端贯穿顶板的顶部延伸至与第三通管10的顶部连通设置,第三通管10的两端与支架5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三通管10的底部与第二通管9的顶部连通设置,第二通管9的底端与第一连通管8的顶端通过轴承四转动连接,通过启动伺服电机12可以使蜗杆11转动带动第一蜗轮23、第二蜗轮24转动,通过第一蜗轮23转动可以使第一连通管8带动种植袋1转动,可以使种植袋1内的香菇均匀被补充营养;通管第二蜗轮24转动可以使转轴14转动,可以使凸轮15挤压隔板17,从而可以使活塞杆18带动活塞20向左移动,通管设置的弹簧19,可以使活塞20往复运动,可以实现间接补充营养液工作。
[0018]该方便补充营养的香菇种植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补充营养的香菇种植装置,包括种植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袋(1)的底部与第一连接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底部与连接轴(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3)的底端与底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左侧与固定杆(6)底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6)顶端的右侧与第二连接板(7)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7)的底部与种植袋(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7)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蜗轮(23),所述第一蜗轮(23)固定安装在第一连通管(8)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连通管(8)的底部贯穿第二连接板(7)的顶部,且第一连通管(8)的底部与种植袋(1)的顶部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蜗轮(23)与蜗杆(11)啮合,所述蜗杆(11)左端贯穿另一个支架(5)的左侧延伸至另一个支架(5)的右方,所述蜗杆(11)的右端与伺服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11)与第二蜗轮(24)啮合,所述第二蜗轮(24)的顶部与转轴(1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4)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凸轮(15),且转轴(14)的顶端与连接杆(16)的底部通过轴承三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6)的左侧与水箱(21)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水箱(21)的底部与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且顶板的底部与支架(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水箱(21)的内壁与活塞(20)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20)的右侧与活塞杆(18)的左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凤英
申请(专利权)人:鲁山县尧荣菌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