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遮光罩、成型模具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9045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遮光罩、成型模具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按照铺层顺序和铺层角度,在水溶性芯模上铺放至少一层预浸料;S2、将各个水溶性芯模依次利用定位轴进行引导穿插,将穿插有水溶性芯模的定位轴分别与上下模板进行固定;S3、按照铺层顺序和铺层角度在完成固定后的水溶性芯模的外表面及翻边法兰的成型面进行蒙皮的铺放;S4、依次安装外分瓣、外加压圈,完成对复合材料遮光罩成型模具的组装;S5、通过成型模具对复合材料遮光罩进行预压实,并进行固化;S6、完成固化后,对模具进行拆卸并用水溶去水溶性芯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遮光罩通过预浸料铺放工艺一体成型制得,得到常规工艺无法制作的小尺度复合材料遮光罩。规工艺无法制作的小尺度复合材料遮光罩。规工艺无法制作的小尺度复合材料遮光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材料遮光罩、成型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遮光罩、成型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遮光罩以其轻质高强的力学特性、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在航空航天、卫星结构、相机结构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
[0003]传统的复合材料遮光罩制备工艺有金属对模工艺、真空袋工艺、热压罐工艺、真空注塑工艺,上述工艺适用于大尺寸或者中尺寸复合材料遮光罩(直径约大于150mm)制备,这是因为上述工艺均需采用刚性(金属或者其他材料)内模用于遮光罩的成型,中大型尺寸遮光罩内腔空间充裕,可以允许刚性内模分瓣的安装及脱模操作需求,对于小尺寸(直径小于100mm以内)遮光罩而言,遮光罩内腔操作空间小,不足以支撑刚性内模分瓣的安装及脱模操作;同时传统带有内格栅加强筋的遮光罩其一般采用湿法或干法缠绕预浸丝的方式成型,造成内格栅与蒙皮热胀系数不匹配、力学性能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遮光罩、成型模具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遮光罩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外加压圈、外分瓣、水溶性芯模和定位轴;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的预设区域内均对应设置有加压通孔,合模时通过所述加压通孔对所述复合材料遮光罩成型模具的轴向进行加压,所述预设区域为内径大于所述外分瓣的外径的环形区域;所述外加压圈的环向均布有压圈螺纹孔,所述压圈螺纹孔与螺纹件配合对所述外分瓣进行环向加压;所述外分瓣的半径与所述外加压圈的半径相适配,所述外分瓣至少为三个,均置于所述外加压圈的内侧,周向分布在待成型遮光罩的外圆表面;所述水溶性芯模位于周向分布的所述外分瓣内,所述水溶性芯模的中心轴处设有连接通孔;所述定位轴穿过所述连接通孔,用于连接各个水溶性芯模;所述定位轴分别与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遮光罩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的加压通孔均布于所述上模板的圆周;所述下模板的加压通孔均布于所述下模板的圆周,使螺杆依次穿过所述上模板的加压通孔和所述下模板的加压通孔;所述螺杆通过与螺母配合实现对所述复合材料遮光罩成型模具的轴向加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遮光罩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的两端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实现所述定位轴与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的定位和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遮光罩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芯模的外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槽方向指向所述水溶性芯模的轴心,所述凹槽用于形成所述待成型遮光罩内的加强筋型腔;所述上模板的一侧设置有翻边法兰,所述翻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志伟王宏禹秦闯林再文商伟辉曹延君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长光宇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