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动力雨水径流污染物生态净化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源污染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雨水径流污染物生态净化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淡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中面源污染的影响不容忽视。面源污染是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水中的污染物带入收纳水体,使受纳水体遭受污染。面源污染是河道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之一,当污染负荷超过水环境容量,导致水体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体自净能力交差。因此,有必要对面源污染进行治理。
[0003]目前面源污染治理的措施有雨水渗透系统(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等)、雨水储存设施(初雨调蓄系统、湿地、湿塘等)、雨水传输设施(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等),主要是对降雨产生过程进行收集、滞留、净化、排放等。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面源径流污染物进行控制与处理,可有效减少受纳水体的污染负荷。基于此,急需一种无动力雨水径流污染物生态净化系统,不仅具有净化功能,且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灵活性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雨水径流污染物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蓄系统、初级净化系统、深度净化系统;所述调蓄系统包括设置在雨水入口处的除污格栅及垂直设置在中部的调蓄系统折板;所述初级净化系统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植物种植区、第一粗过滤层、第一精过滤层、第一承托层及过水区;所述深度净化系统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二植物种植区、第二粗过滤层、第二精过滤层、第二承托层及排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雨水径流污染物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系统在靠近排水口处设置,其为雨水进入所述生态净化系统的预处理调节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动力雨水径流污染物生态净化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污格栅的栅条间距为20
‑
30mm,采用钢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雨水径流污染物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净化系统中的第一植物种植区下,由下而上填充10
‑
30cm厚粒径40
‑
60mm的填料为第一承托层、30
‑
60cm厚粒径5
‑
20mm的填料为第一精过滤层、10
‑
30cm厚粒径40
‑
60mm的填料为第一粗过滤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动力雨水径流污染物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净化系统底部设置有出水管,经折板后水流向上再进入深度净化系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雨水径流污染物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净化系统中的第二植物种植区下,由下而上填充10
‑
30cm厚粒径10
‑
30mm的填料为第二承托层、30
‑
60cm厚粒径3
‑
6mm的填料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晶晶,包耀贤,孙艳芳,刘晓威,娄高彬,邓剑,李宗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华中清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