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松FC型光纤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8696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52
一种可防松FC型光纤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和插座内均同轴嵌设有陶瓷插芯,且陶瓷插芯内嵌设有光纤,插头包括中间壳体和连接螺母,连接螺母套设于插座的外部且与插座螺纹连接,陶瓷插芯位于中间壳体内,连接螺母套设于中间壳体外部,中间壳体和连接螺母之间设置有防松组件,防松组件包括动棘轮、定棘轮和弹性件。通过对插头和插座结构的创新设计,将普通FC连接器插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松FC型光纤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连接器的
,特别是一种可防松FC型光纤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FC型光纤连接器时光纤传输系统使用最多的通用型光纤活动连接器,是光链路中重要的组成器件,用于实现设备间光信号的传输。随着光纤宽带技术的发展,光纤活动连接器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使用的工作环境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也愈加变得苛刻。
[0003]目前,FC型光纤连接器的力学使用条件在不断增加,但是对连接器光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要求没有降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004]1、FC型光纤连接器通常应用在静态环境下,本身耐振动、冲击等力学环境的能力有限,在力学环境下工作时往往会因为螺纹松动而造成光信号传输损耗增大。在力学条件下通常选择在螺纹处涂覆粘接胶进行防松,但这样会影响连接器的活动连接,不利于设备的更换和维修。
[0005]2、FC型光纤连接器本身的尺寸较小,对增设防松结构的难度较大。FC型光纤连接器的使用追求小型化,如何在保证整体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对连接器进行防松结构改进优化,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
[0006]3、FC型光纤连接器的使用十分广泛,连接器的接口已经形成行业标准。若要对FC型光纤连接器进行改进,其接口尺寸必须要保证与原有接口一致,并且可以互换,而不应该增加新的接口尺寸,这也是目前该型连接器的结构防松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连接器,耐力学性能好,可靠性高,同时可与通用FC型光纤连接器互换。
[0008]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纤连接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可防松FC型光纤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和插座内均同轴嵌设有陶瓷插芯,且陶瓷插芯的轴线位置嵌设有光纤。
[0010]所述插头包括转动连接的中间壳体和连接螺母,连接螺母套设于插座的外部且与插座螺纹连接,陶瓷插芯同轴位于中间壳体内,连接螺母同轴设置于中间壳体外部,中间壳体和连接螺母之间设置有防松组件,防松组件包括动棘轮、定棘轮和弹性件,动棘轮连接于连接螺母的内壁,定棘轮连接于中间壳体的外壁,动棘轮和定棘轮相正对的面为齿面,弹性件使得定棘轮和动棘轮的齿面抵紧在一起。
[0011]通过设置防松组件,将连接螺母正向旋入时,插头和插座逐渐连接起来,实现光纤的连接;当连接螺母反向旋出时,由于动棘轮和定棘轮齿面的特殊设计,需克服弹性件施加的预压力才能完成动棘轮和定棘轮齿面的分离,从而起到防松作用。
[0012]其中,所述弹性件可以为弹簧、波簧。
[0013]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波簧。
[0014]在上述的光纤连接器中,所述定棘轮位于动棘轮远离插座的一侧,弹性件两端分别卡设于动棘轮远离定棘轮的一侧、以及中间壳体的外部,动棘轮的外周向面连接有至少三个沿着动棘轮周向分布的第一连接键,连接螺母的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键槽,第一连接键位于第一键槽内且能够在第一键槽滑动,连接螺母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台阶面,中间壳体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台阶面,第一台阶面位于第二台阶面远离插座的一侧。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棘轮和定棘轮对连接螺母限位,使得连接螺母不会向过于远离插座的方向移动,第一台阶面对第二台阶面限位,使得连接螺母不会向过于靠近插座的方向移动。该设计保证了连接螺母有一定的运动行程,安装时可将前壳体上的定位键露出,便于安装。
[0016]在上述的光纤连接器中,所述定棘轮位于动棘轮远离插座的一侧,弹性件两端分别卡设于动棘轮远离定棘轮的一侧、以及中间壳体的外部,动棘轮的外周向面连接有至少三个沿着动棘轮周向分布的第一连接键,连接螺母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键槽,第一连接键位于第一键槽内且能够在第一键槽滑动。
[0017]在上述的光纤连接器中,所述后壳体的外周向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沿着后壳体周向分布的第二连接键,定棘轮内周向面开设有与第二连接键一一配合的第二键槽,第二连接键位于键槽内。
[0018]在上述的光纤连接器中,所述连接螺母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台阶面,中间壳体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台阶面,沿着连接螺母的轴线方向,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之间有叠合部分,第一台阶面位于第二台阶面远离插座的一侧。
[0019]在上述的光纤连接器中,所述陶瓷插芯与中间壳体之间设置有抵紧组件,抵紧组件包括插头插芯底座、对接弹簧,插头插芯底座同轴设置于中间壳体内部,陶瓷插芯嵌设于插头插芯底座的轴线位置,对接弹簧套设于插头插芯底座外部,且对接弹簧的两端分别卡设于插头插芯底座和中间壳体,陶瓷插芯受到对接弹簧指向插座方向的推动力。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陶瓷插芯的对接力。
[0021]在上述的光纤连接器中,所述中间壳体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前壳体套设于后壳体的外部且与后壳体螺纹连接,对接弹簧卡设于后壳体的台阶面与插头插芯底座外壁。
[0022]在上述的光纤连接器中,所述前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环体,插头插芯底座朝向插座的端部抵接于环体,陶瓷插芯穿过环体。
[0023]在上述的光纤连接器中,所述前壳体远离插座的端部设置有卡圈,卡圈与定棘轮背离动棘轮的一侧抵接。
[0024]在上述的光纤连接器中,所述插头连接的陶瓷插芯与插头插芯底座之间的孔隙填充粘接剂。
[0025]在上述的光纤连接器中,所述后壳体的尾部设置有沟槽结构,沟槽结构内嵌设有尾套,尾套位于光纤外部。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7](1)通过设置棘轮防松结构,在保持FC型光纤连接器原有外形包络尺寸的前提下,实现了该型连接器耐力学环境的防松功能,可以在没有涂覆螺纹粘接胶的情况下耐受较高的力学环境,能够有效保证连接器在安装状态下的光传输高可靠性要求;
[0028](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连接器接口尺寸与通用FC型光纤连接器的接口一致,可以与现
有FC型光纤连接器实现兼容互换,能够适用满足行业标准的FC型光纤连接器,并能实现高力学环境下的连接器对接防松。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申请光纤连接器的插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光纤连接器的插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带尾套);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光纤连接器的插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光纤连接器的插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带尾套);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光纤连接器的插头插座对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光纤连接器的插头插座对接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光纤连接器的插头定位键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专利技术光纤连接器的动棘轮与连接螺母连接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1、光纤;2、陶瓷插芯;3、粘接剂;
[0038]4、插头插芯底座;5、对接弹簧;6、前壳体;7、后壳体;8、波簧;9、动棘轮;10、定棘轮;11、卡圈;12、连接螺母;13、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松FC型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和插座内均同轴嵌设有陶瓷插芯(2),且陶瓷插芯(2)内嵌设有光纤(1),所述插头包括中间壳体和连接螺母(12),连接螺母(12)设置于中间壳体外部,连接螺母(12)套设于插座的外部且与插座螺纹连接,陶瓷插芯(2)同轴位于中间壳体内,中间壳体和连接螺母(12)之间设置有防松组件,防松组件包括动棘轮(9)、定棘轮(10)和弹性件,动棘轮(9)连接于连接螺母(12)的内壁,动棘轮(9)跟随连接螺母(12)一同转动,定棘轮(10)连接于中间壳体的外壁,动棘轮(9)和定棘轮(10)相正对的面为齿面,弹性件使得定棘轮(10)和动棘轮(9)的齿面抵紧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棘轮(10)位于动棘轮(9)远离插座的一侧,弹性件两端分别卡设于动棘轮(9)远离定棘轮(10)的一侧、以及中间壳体的外部,动棘轮(9)的外周向面连接有至少三个沿着动棘轮(9)周向分布的第一连接键,连接螺母(12)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键槽,第一连接键位于第一键槽内且能够在第一键槽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7)的外周向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沿着后壳体(7)周向分布的第二连接键,定棘轮(10)内周向面开设有与第二连接键一一配合的第二键槽,第二连接键位于键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母(1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台阶面(22),中间壳体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台阶面(23),沿着连接螺母(12)的轴线方向,第一台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江浩王子文李翔张嘉骏郝帅姚梦远李鑫甘军宁蔡立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时代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