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粉机制砂进厂快速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08664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5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干粉机制砂进厂快速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涉及混凝土生产材料检测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原材料基础用量;S2:检验外加剂的用量并进行标定;S3:将原料搅拌后得到胶砂,然后检测胶砂的扩展度;若扩展度大于等于200mm,则待测干粉机制砂合格;若扩展度小于160mm则为不合格;若扩展度大于等于160mm且小于200mm,则进行S4;S4:在胶砂中依次等量添加外加剂,每次添加外加剂后将胶砂搅拌均匀,并通过S3的方法检测胶砂的扩展度,直至扩展度大于等于200mm时,则待测干粉机制砂合格。本申请的处理方法具有能够缩短干粉机制砂检测周期,并且提高干粉机制砂的利用率的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粉机制砂进厂快速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生产材料检测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干粉机制砂进厂快速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境形势的日趋严格,天然砂价格持续上涨,给厂站成本控制带来巨大压力。干粉机制砂是石材破碎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价格低廉,且优质的干粉机制砂可以作为细骨料用于生产混凝土。
[0003]干粉机制砂生产地来源较多,各个石料加工厂加工工艺存在差异,导致干粉机制砂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干粉机制砂的使用。影响干粉机制砂质量的主要问题是含泥量和风化石粉,导致干粉机制砂掺入混凝土后,单方用水量增加、外加剂掺量增加等问题,影响混凝土水胶比和工作性能。
[0004]相关技术中,干粉机制砂质量检测方法主要有MB值法和试配法,这两种方法分别存在以下缺陷。
[0005]MB值法:人为影响因数较大且检测时间较长,且MB值检测结果与实际生产关联性不强。
[0006]试配法:工作量较大,占用人员较多,只能单纯检测一种材料,性价比差,需要等待混凝土凝固后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因此检测周期较长。
[0007]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检测干粉机制砂质量时存在有检测周期较长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缩短检测干粉机制砂质量时的检测周期,本申请提供一种干粉机制砂进厂快速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0009]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干粉机制砂进厂快速处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0]一种干粉机制砂进厂快速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根据混凝土实际生产中的原料配合比确定水泥、外加剂、待测干粉机制砂和水的用量;
[0012]S2:检验外加剂的用量并进行标定;若外加剂的用量符合要求,则标定完成进行S3;若外加剂的用量不符合要求,则调整外加剂的用量,直至符合要求后,标定完成进行S3;
[0013]S3:将水泥、标定后的外加剂、待测干粉机制砂和水混合搅拌后得到胶砂,然后检测胶砂的扩展度;若扩展度大于等于200mm,则待测干粉机制砂合格;若扩展度小于160mm则为不合格;若扩展度大于等于160mm且小于200mm,则进行S4;
[0014]S4:在胶砂中依次等量添加外加剂,每次添加外加剂后将胶砂搅拌均匀,并通过S3的方法检测胶砂的扩展度,直至扩展度大于等于200mm时,则待测干粉机制砂合格。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待测干粉机制砂制备的胶砂的扩展度进行测量,
从而对待测干粉机制砂的品质进行综合的评价,方法较为便捷,检测结果与干粉机制砂实际生产时的关联性较强,更加贴近实际使用时的适配验证,上述检测方法无需加入重量占比较大的碎石和砂子,单人就可操作,缩短了人工拌和原料的时间,同时省略了适配验证时等待混凝土凝固成型的时间,从而有效缩短了干粉机制砂的检测周期。
[0016]可选的,所述S1中水和水泥的水胶比为实际生产中的原料配合比中标准水胶比的0.97

0.99倍。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减小原料配比中的水胶比,以此减少原料中部分水的用量,从而抵消待测干粉机制砂中含水对胶砂整体性能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对干粉机制砂的检测的准确性。
[0018]可选的,所述S4中外加剂每次的添加量为S1中外加剂总量的1/10

1/5。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规定S4中外加剂每次的添加量,能够避免因每次外加剂的添加量太少,所以需要重复多次添加,从而导致检测周期较长的问题;同时也能避免一次添加的外加剂过多,导致胶砂的扩展度大幅提高,从而在实际生产中使得外加剂添加过多导致浪费,同时导致混凝土产生其他不良影响的问题,通过上述的配比能够依次按适合的剂量添加外加剂,避免外加剂浪费,准确的指导生产的同时,能够有效缩短干粉机制砂的检测周期。
[0020]可选的,所述S2中检验外加剂的用量并进行标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第一步:根据混凝土实际生产中的配合比确定水泥、外加剂、标准干粉机制砂和水的用量;
[0022]第二步:将水泥、外加剂和水混合搅拌30

60s,得到混合料,然后将标准干粉机制砂加入混合料中,搅拌30

60s,停止搅拌后静置90

120s,然后继续搅拌60

80s,得到胶砂;
[0023]第三步:第三次搅拌完成后30

60s内,将胶砂装入置于玻璃板上的试模内,刮平顶端,1

3s内提起试模,提起试模30

60s后,测量胶砂的扩展度;若扩展度在210

230mm范围内,则外加剂用量符合要求;若扩展度超出210

230mm范围,则外加剂用量不符合要求,需调整外加剂的用量,直至胶砂的扩展度在210

230mm范围内。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准干粉机制砂为经检测合格后的干粉机制砂,由于外加剂的掺量对混凝土使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在检测之前利用标准干粉机制砂制备的胶砂对外加剂的用量进行标定,以验证去掉粗集料的原料配比是否满足要求,能有效降低外加剂的掺量对胶砂的扩展度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对干粉机制砂检测的准确性。
[0025]可选的,所述S3中检测胶砂扩展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第一步:将水泥、标定后的外加剂和水混合搅拌30

60s,得到混合物,然后将待测干粉机制砂加入混合物中,搅拌30

60s,停止搅拌后静置90

120s,然后继续搅拌60

80s,得到胶砂;
[0027]第二步:第三次搅拌完成后30

60s内,将胶砂装入置于玻璃板上的试模内,刮平顶端,1

3s内提起试模,提起试模30

60s后,测量胶砂的扩展度。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待测干粉机制砂制备的胶砂的扩展度进行测量,从而对干粉机制砂的品质进行综合的评价,制备胶砂方法较为便捷,无需加入重量占比较大的碎石和砂子,进一步简化了检测步骤,缩短检测周期,适用于料厂调研、干粉机制砂进厂快速检测等推广使用。
[0029]可选的,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萘磺酸盐减水剂和脂肪酸系减水剂中任意一种,。
[00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水剂具有较高的减水率,能减少检测中水的用量,并且制备得到的胶砂的扩展度的保持率较好,受温度影响较小,使得检测方法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为宽松,有效提高了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
[0031]可选的,下一次检测前将所述S3中的水泥、标定后的外加剂和水进行称量制成配料分袋包装。
[00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混凝土的配合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粉机制砂进厂快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混凝土实际生产中的原料配合比确定水泥、外加剂、待测干粉机制砂和水的用量;S2:检验外加剂的用量并进行标定;若外加剂的用量符合要求,则标定完成进行S3;若外加剂的用量不符合要求,则调整外加剂的用量,直至符合要求后,标定完成进行S3;S3:将水泥、标定后的外加剂、待测干粉机制砂和水混合搅拌后得到胶砂,然后检测胶砂的扩展度;若扩展度大于等于200mm,则待测干粉机制砂合格;若扩展度小于160mm则为不合格;若扩展度大于等于160mm且小于200mm,则进行S4;S4:在胶砂中依次等量补加外加剂,每次添加外加剂后将胶砂搅拌均匀,并通过S3的方法检测胶砂的扩展度,直至扩展度大于等于200mm时,则待测干粉机制砂合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粉机制砂进厂快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水和水泥的水胶比为实际生产中的原料配合比中标准水胶比的0.97

0.99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粉机制砂进厂快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外加剂每次的添加量为S1中外加剂总量的1/10

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粉机制砂进厂快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检验外加剂的用量并进行标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混凝土实际生产中的配合比确定水泥、外加剂、标准干粉机制砂和水的用量;第二步:将水泥、外加剂和水混合搅拌30

60s,得到混合料,然后将标准干粉机制砂加入混合料中,搅拌30

60s,停止搅拌后静置90

120s,然后继续搅拌60

80s,得到胶砂;第三步:第三次搅拌完成后30

60s内,将胶砂装入置于玻璃板上的试模内,刮平顶端,1

3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作球王佳敏刘江非孟刚张凯峰刘行宇姚源王敏胡宇博童小根杨宝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