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昀鹏专利>正文

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859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的烟粉虱的诱捕装置每次只安装一块黄板,且操作步骤繁琐,费时费力,增加了劳动强度,不适用于大面积的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为:一种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包括有连接架、放置仓和滑槽等;连接架上表面后部连接有放置仓;连接架下表面左部和下表面右部各连接有一个滑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通过烟粉虱成虫驱黄的特点,设置通体黄色粘虫板,对烟粉虱成虫进行诱捕,通过切换机构对两块粘虫板进行切换,减少了操作人员更换粘虫板的时间,增加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的使用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刮落机构,以刮板的方式,将粘虫板上的烟粉虱刮下来并收集。将粘虫板上的烟粉虱刮下来并收集。将粘虫板上的烟粉虱刮下来并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烟粉虱是我国农业上一种重要害虫,不仅危害多种农作物,而且传播病毒病等多种病害,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损失。我国现阶段主要依靠化学农药来防治烟粉虱,但由于烟粉虱迁移性、繁殖能力强,用药量逐年增加大,导致烟粉虱抗药性和防治成本的大幅度增加,现有的烟粉虱的诱捕装置,通过黄板对烟粉虱进行捕捉,利用黄板对烟粉虱粘附,由于烟粉虱飞向不定,使得经常出现黄板的部分表面粘附大量的烟粉虱,而其他部分则是粘附少量的烟粉虱,为了多收集烟粉虱,人工需要更换黏性较好的黄板,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现有的烟粉虱的诱捕装置每次只安装一块黄板,且操作步骤繁琐,费时费力,增加了劳动强度,不适用于大面积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的烟粉虱的诱捕装置每次只安装一块黄板,且操作步骤繁琐,费时费力,增加了劳动强度,不适用于大面积的使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
[0004]技术方案是:一种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包括有连接架、放置仓、滑槽、收集箱、卡槽、电源仓、舱门、第一把手、第二把手、控制面板、切换机构、刮落机构和冷却机构;连接架上表面后部连接有放置仓;连接架下表面左部和下表面右部各连接有一个滑槽;两个滑槽上连接有收集箱;收集箱后部连接有第二把手;放置仓内部连接有切换机构;切换机构用于切换粘虫板;连接架上表面中部连接有刮落机构;放置仓上表面与刮落机构相连接;刮落机构用于刮落粘虫板上的烟粉虱;放置仓上表面左部和上表面右部各连接有一个卡槽,并且两个卡槽为左右对称设置;放置仓上表面中部连接有电源仓;放置仓后部上侧连接有第二把手;放置仓外表面左部和外表面右部连接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上部通过管道与外接的送风装置相连接;冷却机构用于使粘虫板降温;放置仓后部设置有舱门;舱门上连接有第一把手;放置仓后部上侧安装有控制面板。
[0005]进一步地,切换机构包括有电机、第一转轴、第一链轮、第一转动辊、链条、第二转轴、第二链轮、第二转动辊、挡板、第一卡扣、第二卡扣、第一电动滑轨、第一电动滑块和连接板;放置仓内部前侧和内部后侧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转轴;两个第一转轴外表面各固接有一个第一转动辊;两个第一转动辊外表面左部和外表面右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一链轮;放置仓左部上侧固接有电机;电机输出轴贯穿放置仓,并且与后方的第一转轴进行固接;放置仓内部前侧和内部后侧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转轴,并且两个第二转轴位于两个第一转轴的下方;两个第一转轴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第二转轴的间距;两个第二转轴外表面各固接有一个第二转动辊;两个第二转动辊外表面左部和外表面右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二链轮;左方的两个第一链轮和左方的两个第二链轮外环面绕有一个链条;右方的两个第一链轮和右
方的两个第二链轮外环面绕有另一个链条;两个链条上各等距固接有两个第一卡扣和两个第二卡扣,并且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为相间分布;放置仓内部上侧固接有挡板;放置仓前部左侧和前部右侧各固接有一个第一电动滑轨;两个第一电动滑轨上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电动滑块;第一电动滑块上各固接有一个连接板。
[0006]进一步地,放置仓前部上侧开有直型槽。
[0007]进一步地,收集箱底板为透明板,用于观察内部积存的烟粉虱状态。
[0008]进一步地,挡板为由前往后倾斜的方式安装。
[0009]进一步地,第二卡扣略小于第一卡扣,用于快速的与粘虫板脱离和卡住。
[0010]进一步地,刮落机构包括有第二电动滑轨、第二电动滑块、第一伸缩器、刮板、遮罩、第二伸缩器、第三电动滑块和第三电动滑轨;放置仓上表面前部固接有第二电动滑轨;第二电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滑块;第二电动滑块前部固接有第一伸缩器;第一伸缩器前部固接有刮板;连接架上表面前部固接有第三电动滑轨;第三电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三电动滑块;第三电动滑块上固接有第二伸缩器;第二伸缩器与刮板进行固接;第二伸缩器上部固接有遮罩。
[0011]进一步地,遮罩为倒V字型,用于防止刮落的烟粉虱落入到第二伸缩器和第三电动滑块上,而造成设备的损坏的情况发生。
[0012]进一步地,冷却机构包括有气管、喷气口和散热管;放置仓外表面左部和外表面右部各固接有一个气管;两个气管前部各连通有三个喷气口;放置仓前侧内部固接有散热管。
[0013]进一步地,散热管为多S型设计,有利于增加散热面积。
[001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本专利技术实现了,通过烟粉虱成虫驱黄的特点,设置通体黄色粘虫板,对烟粉虱成虫进行诱捕,通过切换机构对两块粘虫板进行切换,减少了操作人员更换粘虫板的时间,增加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的使用时间;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冷却机构,以喷射低温气体的方式,对粘虫板进行降温,以暂时降低粘虫板的黏性;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刮落机构,以刮板的方式,将粘虫板上的烟粉虱刮下来并收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的开舱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的切换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的切换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的切换机构A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的切换机构局部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的切换机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的切换机构B处的放大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粘虫板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的刮落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的刮落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的刮落机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的冷却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号:1

连接架,2

放置仓,3

滑槽,4

收集箱,5

卡槽,6

电源仓,7

舱门,8

第一把手,9

第二把手,10

控制面板,201

电机,202

第一转轴,203

第一链轮,204

第一转动辊,205

链条,206

第二转轴,207

第二链轮,208

第二转动辊,209

挡板,210

第一卡扣,211

第二卡扣,212

第一电动滑轨,213

第一电动滑块,214

连接板,3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架(1)、放置仓(2)、滑槽(3)、收集箱(4)、卡槽(5)、电源仓(6)、舱门(7)、第一把手(8)、第二把手(9)和控制面板(10);连接架(1)上表面后部连接有放置仓(2);连接架(1)下表面左部和下表面右部各连接有一个滑槽(3);两个滑槽(3)上连接有收集箱(4);收集箱(4)后部连接有第二把手(9);放置仓(2)上表面左部和上表面右部各连接有一个卡槽(5),并且两个卡槽(5)为左右对称设置;放置仓(2)上表面中部连接有电源仓(6);放置仓(2)后部上侧连接有第二把手(9);放置仓(2)后部设置有舱门(7);舱门(7)上连接有第一把手(8);放置仓(2)后部上侧安装有控制面板(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切换机构、刮落机构和冷却机构;放置仓(2)内部连接有切换机构;切换机构用于切换粘虫板(11);连接架(1)上表面中部连接有刮落机构;放置仓(2)上表面与刮落机构相连接;刮落机构用于刮落粘虫板(11)上的烟粉虱;放置仓(2)外表面左部和外表面右部连接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上部通过管道与外接的送风装置相连接;冷却机构用于使粘虫板(11)降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害虫智能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切换机构包括有电机(201)、第一转轴(202)、第一链轮(203)、第一转动辊(204)、链条(205)、第二转轴(206)、第二链轮(207)、第二转动辊(208)、挡板(209)、第一卡扣(210)、第二卡扣(211)、第一电动滑轨(212)、第一电动滑块(213)和连接板(214);放置仓(2)内部前侧和内部后侧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转轴(202);两个第一转轴(202)外表面各固接有一个第一转动辊(204);两个第一转动辊(204)外表面左部和外表面右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一链轮(203);放置仓(2)左部上侧固接有电机(201);电机(201)输出轴贯穿放置仓(2),并且与后方的第一转轴(202)进行固接;放置仓(2)内部前侧和内部后侧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转轴(206),并且两个第二转轴(206)位于两个第一转轴(202)的下方;两个第一转轴(202)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第二转轴(206)的间距;两个第二转轴(206)外表面各固接有一个第二转动辊(208);两个第二转动辊(208)外表面左部和外表面右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二链轮(207);左方的两个第一链轮(203)和左方的两个第二链轮(207)外环面绕有一个链条(205);右方的两个第一链轮(203)和右方的两个第二链轮(207)外环面绕有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昀鹏
申请(专利权)人:高昀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