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具、防干烧方法及传感器组件技术

技术编号:3308195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灶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灶具、防干烧方法及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散热风道;传感器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供气系统,用于向所述散热风道内提供气流;隔热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本体和所述散热风道之间,用于限制所述气流与所述传感器本体接触,增强了传感器本体的抗干扰性,保证了传感器本体对被测物或炊具温度测量的准确性。量的准确性。量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灶具、防干烧方法及传感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灶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灶具、防干烧方法及传感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灶具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对灶具上使用的防干烧传感器要求越来越高。
[0003]目前,传统防干烧传感器大多应用在防止灶具干烧的安全温度保护,对锅底温度检测灵敏性较差,且对烹饪环境的抗干扰性较差。现在灶具的防干烧传感器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烹饪环境的影响,导致传感器测量温度发生突然变化,影响防干烧温度传感器的使用精度;同时当防干烧传感器温度上升后,由于其温度惯性较大,导致测量温度不能实时精准的反映温度,严重影响了防干烧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并大大提升了对其使用环境的要求;且由于现有对传感器外壳的散热设计会影响到传感器对炊具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因此,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灶具、防干烧方法及传感器组件,其包括散热风道及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和传感器之间的隔热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感器对炊具的温度检测不精准的问题。
[000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隔热部,所述隔热部设置在传感器本体和所述散热风道之间,进而当使用气流对传感器外部包裹的外壳进行散热时,可以限制所述气流与传感器本体的接触,避免了散热系统对所述传感器本体检测温度准确性的影响,保证了传感器本体的抗干扰性。
[000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所述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将所述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将所述传感器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进而避免烹饪环境中的温度向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传递,提升了传感器本体对烹饪环境的抗干扰性,保证了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使用精度。
[000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容纳腔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通风道,当炊具的温度较高时炊具燃烧器发出的热量多,这些热量会传递到所述外壳上,即传递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容纳腔设置于第一壳体内,可更好地实现对第一壳体内部进行散热,所述通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进一步地实现对第一壳体的外部和第二壳体散热,实现对所述外壳完全散热,避免了所述外壳的热惯性对所述传感器本体测量温度精准度的影响,保证了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使用精度。
[000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灶具,其包括:炉头;底座,设置于所述炉头上,且所述底座上形成有通气腔;传感器组件,穿设于所述底座;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散热风道;传感器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供气系统,用于向所述散热风道内提供气流;隔热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本体和所述散热风道之间,用于限制所述气
流与所述传感器本体接触。
[000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且包裹所述第一壳体。
[00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顶部。
[00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道包括:容纳腔,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通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用于将所述容纳腔和所述通风道连通。
[00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部的数量可设置为多个,保证所述容纳腔内的气流可顺畅地流入到所述通风部内,保证整个所述外壳的散热,进而避免了所述外壳的热惯性对所述传感器本体测量温度精准度的影响,保证了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使用精度。
[001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部的数量可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通过部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圆周布置,以限定进入到所述容纳腔的所述气流流过整个所述第一壳体的圆周,使得所述气流与整个所述第一壳体进行热量交换,保证散热效果。
[00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且所述通过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以限定进入到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气流流过整个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使得所述气流与整个所述第一壳体进行热量交换,保证散热效果。
[00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风道的出气端朝向所述通气腔,且所述通风道连通于所述通气腔。
[001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气系统包括:气路管,连通于所述容纳腔;供气源,连接于所述气路管,用于提供所述气流。
[001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气系统还包括: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炉头上,用于固定所述气路管。
[001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且所述弹性的一端接触于所述气路管,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接触于所述第一壳体,以使得所述传感器本体和所述外壳相对于所述底座在所述通气腔内进行伸缩。
[001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升了一种防干烧方法,其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灶具上,所述传感器本体用于按预定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灶具上放置的炊具底部的温度值;所述方法包括:启动灶具;判断所述温度值是否大于预设值;若是,启动所述供气系统,使得所述气流流过所述散热风道并带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热量;若否,关闭所述供气系统。
[002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传感器组件,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散热风道;传感器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供气系统,用于向所述散热风道内提供气流;隔热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本体和所述散热风道之间,用于限制所述气流与所述传感器本体接触。
[002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且包裹所述第一壳体;所述传感器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顶部;所述散热风道包括:容纳腔,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通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用于将所述容纳腔和所述通风道连通。
[002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气系统包括:气路管,连通于所述容纳腔;供气源,连接于所述气路管,用于提供所述气流;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气路管;所述传感器组件还
还包括: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弹性的一端接触于所述气路管,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接触于所述第一壳体,以使得所述传感器本体和所述外壳相对于所述气路管移动。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灶具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灶具的俯视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内气流的走向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壳内气流的走向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的侧视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的俯视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的俯视图及“A

A”剖视图;
[0031]图9是图8的“B”处放大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底座,设置于所述炉头上,且所述底座上形成有通气腔;传感器组件,穿设于所述底座;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散热风道;传感器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供气系统,用于向所述散热风道内提供气流;隔热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本体和所述散热风道之间,用于限制所述气流与所述传感器本体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且包裹所述第一壳体;所述传感器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包括:容纳腔,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通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用于将所述容纳腔和所述通风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道的出气端朝向所述通气腔,且所述通风道连通于所述通气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包括:气路管,连通于所述容纳腔;供气源,连接于所述气路管,用于提供所述气流;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炉头上,用于固定所述气路管。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且所述弹性的一端接触于所述气路管,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接触于所述第一壳体,以使得所述传感器本体和所述外壳相对于所述底座在所述通气腔内进行伸缩。7.一种防干烧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斌刘文涛王仁华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