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多芯线缆集束的方法和相应集束的线缆技术

技术编号:330798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描述了一种用于将多芯线缆集束的方法和相应集束的线缆。线缆至少包括与第一接触元件导电连接的第一芯线和与第二接触元件导电连接的第二芯线。方法包括:将第一和第二接触元件布置在具有接触侧和线缆侧的接触承载件中;通过将两个第一密封件导入到第一贯通开口中来液密地封闭第一纵向通道和第一贯通开口;通过将两个第二密封件导入到第二贯通开口中来液密地封闭第二纵向通道和第二贯通开口;以注塑方法,通过对接触承载件的至少一个包围第一和第二贯通开口的后部部段和线缆的在线缆侧处伸出的部段的注塑包覆来成型将接触承载件与线缆的外罩连接的连接件。触承载件与线缆的外罩连接的连接件。触承载件与线缆的外罩连接的连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将多芯线缆集束的方法和相应集束的线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集束多芯线缆的方法和一种在这种方法中集束的线缆。

技术介绍

[0002]线缆被用于将电部件彼此导电连接。此外,在对称或不对称的信号传输的范畴内,线缆能够被用于以低电功率传输电信号。这种信号能够例如在机动车辆中在诸如控制设备、传感器或执行器的部件之间交换。然而,也能够在能量供应的范畴内使用线缆以传输高的电功率。
[0003]在集束的范畴中,线缆根据其使用目的进行适配。在此,能够将线缆置于期望的长度并且在线缆的线缆端部处适当地加工。特别地,在线缆端部处能够安置支撑结构,以便局部地支撑或加固线缆。此外,在线缆端部处能够安置插接连接器单元,以便该线缆能够与其他线缆或电部件连接。插接连接器单元能够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接触元件,例如插座或接触销,该接触元件能够例如通过适当的接触承载件保持在其位置上并且能够彼此电绝缘。支撑结构例如能够用于将接触承载件支撑在线缆处。
[0004]例如,DE 10 2005 042 027 A1描述一种用于制造插接连接器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接触件在中间区域中被注塑包覆,以便形成插接连接器的前部的壳体部段,并且接触件的线缆连接端部被注塑包覆,以便形成插接连接器的后部的壳体部段。
[0005]EP 2 545 616 B1描述一种具有模制的支撑结构的插接连接器。
[0006]US 2005/0014417 A1示出以注塑成型方法制造的插接连接器的另一实例。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对于用于集束多芯线缆的方法能够存在以下需求,通过该方法使得多芯线缆的线缆端部能够简单地、可靠地和/或成本低地设有相对于折弯负荷和拉伸负荷鲁棒的插接连接器。此外,也能够需要相应的集束线缆。
[0008]这种需求能够利用独立权利要求的内容来满足。在从属权利要求、以下描述和附图中阐述有利的实施方式。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集束多芯线缆的方法。在此,线缆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以及至少部分地包围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外罩。此外,第一芯线的内导体的端部部段与第一接触元件导电连接,同时第二芯线的内导体的端部部段与第二接触元件导电连接。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步骤能够优选地以给定的顺序执行:(i)将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布置在具有接触侧和线缆侧的接触承载件中,其中,接触承载件具有将接触侧与线缆侧连接的第一纵向通道、将接触侧与线缆侧连接第二纵向通道、与第一纵向通道交叉的第一贯通开口和与第二纵向通道交叉的第二贯通开口,其中,第一接触元件的至少一个部段布置在第一纵向通道的在接触侧与第一贯通开口之间延伸的前部部分中,并且第二接触元件的至少一个部段布置在第二纵向通道的在接触侧和第二贯通开口之间延伸的前部部分中;(ii)通过将两个第一密封件引入到第一贯通开口中来液密
地封闭第一纵向通道和第一贯通开口;(iii)通过将两个第二密封件引入到第二贯通开口中来液密地封闭第二纵向通道和第二贯通开口;和(iv)以注塑方法,通过对接触承载件的至少一个包围第一贯通开口和第二贯通开口的后部部段和该线缆在线缆侧伸出的部段的注塑包覆来成型出将接触承载件与线缆的外罩连接的连接件。
[0010]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线缆,例如能够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的方法中制造该线缆。该线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外罩,该外罩至少部分地包围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接触承载件,该接触承载件具有接触侧、线缆侧、将接触侧与线缆侧连接的第一纵向通道、将接触侧与线缆侧连接的第二纵向通道、与第一纵向通道交叉的第一贯通开口和与第二纵向通道交叉的第二贯通开口;第一接触元件,该第一接触元件与第一芯线的内导体的端部部段导电连接并且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纵向通道的在接触侧与第一贯通开口之间延伸的前部部分中;第二接触元件,该第二接触元件与第二芯线的内导体的端部部段导电连接并且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二纵向通道的在接触侧与第二贯通开口之间延伸的前部部分中;和连接件,该连接件将接触承载件与外罩连接并且以注塑方法,通过对接触承载件的至少一个包围第一贯通开口和第二贯通开口的后部部段以及该线缆在线缆侧伸出的部段的注塑包覆来成型出该连接件。
[0011]线缆能够包括导电的内导体、例如呈单线或绞合线形式的内导体(绞合线即是由多根单线构成的编织物)和至少部分包围内导体的、由电绝缘材料(例如塑料、特别是聚合物)构成的芯线罩。线缆的外罩同样能够由电绝缘材料制成。芯线例如能够在其芯线端部处被去除绝缘。接触元件能够被分别安置在这种去除绝缘的芯线端部处进而被导电连接,即通过熔焊、钎焊和/或压接来连接。
[0012]例如,第一芯线能够是用于传输工作信号的工作信号芯线,并且第二芯线能够是用于传输合适的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芯线。换言之,线缆能够用于传输差分信号,例如经由以太网或低压差分信号(LVDS)来传输。在此,通过形成工作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差值,能够几乎完全地消除在两个芯线中的、例如由于感生电压或外加电流引起的不期望的干扰信号。
[0013]第一或第二接触元件能够是由诸如金属片的导电材料构成的长形的、销形和/或插座形的插接连接器元件。接触元件能够例如具有前部部段,其呈用于容纳相对应的销形插头部件的插座形式或者呈用于导入到相对应的插座形的插头部件中的销形式,而接触元件的后部部段能够与相应的芯线导电连接。例如,接触元件能够作为(金属板)冲压件和/或弯曲件而被实施。
[0014]接触承载件通常能够理解为用于容纳接触元件的壳体或理解为外壳或插头壳体的内部件。能够使接触承载件成型,以便接触元件相对彼此定位和/或紧固。附加地,如前文所述,接触承载件能够成型为支撑结构,以便在插上和拔出芯线时限制芯线的机械负荷。接触承载件能够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特别地,接触承载件例如能够是塑料成型件。接触承载件能够一体式地制成,例如以注塑方法制成,或者也能够由多个单独部件、例如由两个半壳组成。
[0015]接触承载件能够具有多个开口、通道或留空部。此外,接触承载件能够对于每个接触元件都具有纵向通道,在两个接触元件的情况下,相应地具有第一纵向通道和第二纵向通道。这种第一或第二纵向通道能够例如是在接触承载件的接触侧和与接触侧相反的线缆
侧之间的基本上直线延伸的连接通道。两个纵向通道在此能够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对齐。例如,在集束线缆时,接触元件能够从线缆侧导入到相应的纵向通道中,直至在接触侧的方向上移动至端部位置并且紧固、例如锁定在该端部位置中。可行的是,接触元件在接触元件的相应的端部位置中完全地布置在相应的纵向通道之内。然而还可行的是,接触元件的(例如销形的)前部部段在接触元件的相应的端部位置中在接触侧处从接触承载件中伸出。
[0016]此外,每个纵向通道由至少一个贯通开口穿过。这种贯通开口例如能够是横向于相应的纵向通道延伸的横向通道,该横向通道例如将接触承载件的上侧和下侧或前侧和后侧彼此连接。第一和第二贯通开口能够是在接触承载件中的单独的、即未彼此连接的开口。替选地,第一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将多芯线缆(100)集束的方法,其中,所述线缆(100)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芯线(102a)和第二芯线(102b)以及外罩(104),所述外罩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第一芯线(102a)和所述第二芯线(102b),其中,所述第一芯线(102a)的内导体(108a)的端部部段与第一接触元件(106a)导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芯线(102b)的内导体(108b)的端部部段与第二接触元件(106b)导电连接,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接触元件(106a)和所述第二接触元件(106b)布置在具有接触侧(120)和线缆侧(122)的接触承载件(114)中,其中,所述接触承载件(114)具有将所述接触侧(120)与所述线缆侧(122)连接的第一纵向通道(116a)、将所述接触侧(120)与所述线缆侧(122)连接第二纵向通道(116b)、与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16a)交叉的第一贯通开口(118a)和与所述第二纵向通道(116b)交叉的第二贯通开口(118b),其中,所述第一接触元件(106a)的至少一个部段布置在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16a)的在所述接触侧(120)与所述第一贯通开口(118a)之间延伸的前部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二接触元件(106b)的至少一个部段布置在所述第二纵向通道(116b)的在所述接触侧(120)与所述第二贯通开口(118b)之间延伸的前部部分中;通过将两个第一密封件(900a,900b)导入到所述第一贯通开口(118a)中,液密地封闭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16a)和所述第一贯通开口(118a);通过将两个第二密封件(902a,902b)导入到所述第二贯通开口(118b)中,液密地封闭所述第二纵向通道(116b)和所述第二贯通开口(118b);和以注塑方法,通过对所述接触承载件(114)的至少一个包围所述第一贯通开口(118a)和所述第二贯通开口(118b)的后部部段(202)和所述线缆(100)的在所述线缆侧(122)处伸出的部段(204)的注塑包覆,成型出将所述接触承载件(114)与所述线缆(100)的所述外罩(104)连接的连接件(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成型所述连接件(200)之后,去除所述第一密封件(900a,900b)和所述第二密封件(902a,902b)。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为了液密地封闭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16a),将所述第一芯线(102a)的芯线罩(124a)的伸入所述第一贯通开口(118a)中的部段夹紧在所述第一密封件(900a,900b)之间;和/或其中,为了液密地封闭所述第二纵向通道(116b),将所述第二芯线(102b)的芯线罩(124b)的伸入所述第二贯通开口(118b)中的部段夹紧在所述第二密封件(902a,902b)之间。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触承载件(114)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16a)的前部部分交叉的第三贯通开口(400a);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将两个第三密封件导入所述第三贯通开口(400a)中,液密地封闭所述第三贯通开口(400a);其中,为了成型所述连接件(200),所述接触承载件(114)的包围所述第三贯通开口
(400a)的部段还被注塑包覆。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触承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比亚斯
申请(专利权)人:迈恩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