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射频的皮肤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764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射频的皮肤处理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且形成双极电极结构的电极对;产生4~15MHz的射频电流并供给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使得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发生放电,具有100~500W输出功率的RF生成部;一体形成有所述电极对,并且配置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放电路径的中间以接触或非接触形态盖住皮肤的待处理部位的介电片;以及具有喷射冷却流体以冷却所述介电片的喷嘴的冷却部。却流体以冷却所述介电片的喷嘴的冷却部。却流体以冷却所述介电片的喷嘴的冷却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利用射频的皮肤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皮肤治疗技术,更详细来讲涉及为了皮肤治疗或美容而利用射频(RF)对皮肤进行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皮肤是覆盖我们整个身体的人体最大保护器官,大致由表皮层、真皮层、皮下脂肪层这三个层构成。
[0003]表皮层是位于皮肤最外表面的层,根据位置及功能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及基底层构成,起到保护、防御、分泌等功能。
[0004]真皮层位于表皮层下部且紧邻表皮层的基底层,构成皮肤的绝大部分。真皮层由水分及蛋白质、糖质、粘多糖类、无机质、无机盐等呈凝胶状,与血液循环有关的毛细血管和运输淋巴的淋巴管所在的乳头层、以及包含作为与皮肤皱纹相关的胶原纤维的胶原蛋白和作为对皮肤赋予弹性的弹性纤维的弹性蛋白及基质的网状层构成。
[0005]皮下脂肪层位于真皮层与肌肉和骨骼之间,含有大量脂肪,构成皮肤的最底层。皮下脂肪层均匀分布于人体全身,通过保持弹性和缓冲作用吸收外界压力和冲击,避免身体内部损伤和体热散失,保持体温。
[0006]作为一种广泛用于防止皮肤老化、疤痕、皱纹、起伏、黄褐斑、雀斑等病症的治疗方法,典型的有补充剂注入疗法和电疗法。
[0007]补充剂注入疗法是通过在皮下扎入针头或小手术刀来切割皮肤下部的纤维组织,并注入自体脂肪、富血小板血浆(PRP)、填充剂等补充剂以使皮肤再生到原始状态的治疗方法。
[0008]电疗法是将电流直接通到皮肤治疗病症的疗法,其功能和用途根据频率的波形、电流的强度、应用部位等而多种多样。近来,根据施加的频率,开发和使用很多高频电疗和低频深层透热器,低频电疗使用1,000Hz以下的频率,高频电疗使用10,000Hz以上的频率。
[0009]利用高频的治疗是利用将高频信号施加于人体病变部位时皮肤组织产生的深层热进行治疗的方法。深层热是每当施加于人体的高频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时,构成组织的分子振动相互摩擦从而通过旋转运动、扭曲、碰撞运动产生的生物热。
[0010]与其他电流类型不同,使用高频电流的治疗可以加热身体组织的特定部位,而不会刺激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也不会引起身体不适或肌肉收缩。
[0011]通过高频产生的深层热起到通过提高组织温度增强细胞功能、增加血流量等作用,因此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缓解深层疼痛、减轻关节僵硬等多种生理治疗效果、以及预防皮肤老化、疤痕、皱纹、起伏、斑点、雀斑、身体脂肪燃烧及脱发治疗和预防等美容效果。
[0012]当高频电流流过导体时,会发生电流仅在导体表面附近流动的现象,称为趋肤效应(skin effect)。趋肤深度(skin depth)是趋肤效应的数值表示,是指高频电流对物质的渗透深度。趋肤深度分别与物质的电导率(conductivity)和频率成反比。对人体皮肤而言,当施加高频治疗常用的1MHz交流电时,趋肤深度约为919mm,这意味着在皮肤治疗方面高频
电流过度渗透到皮肤深处,是降低皮肤治疗效率的一个因素。为了皮肤治疗,皮肤趋肤深度为0.5mm左右为宜。为此,可以考虑提高施加的高频电流的频率,但为了获得0.5mm的趋肤深度,必须施加约500GHz的高频电流,这在技术上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技术问题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射频的皮肤处理装置。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皮肤处理效率的利用射频的皮肤处理装置。
[0016]技术方案
[0017]为了实现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利用射频的皮肤处理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且形成双极电极结构的电极对;产生4~15MHz的射频电流并供给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使得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发生放电,具有100~500W输出功率的RF生成部;一体形成有所述电极对,并且配置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放电路径的中间以接触或非接触形态盖住皮肤的待处理部位的介电片;以及具有喷射冷却流体以冷却所述介电片的喷嘴的冷却部。
[0018]技术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上述所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具体来讲,由于介电片配置在皮肤和施加高频电流的电极对之间,因此电极对之间的放电在皮肤的真皮层内进行,从而提高了皮肤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简要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利用射频的皮肤处理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
[0021]图2为简要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利用射频的皮肤处理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
[0022]图3为简要说明图2所示的利用射频的皮肤处理装置施用于皮肤的状态的示意图;
[0023]图4为简要示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利用射频的皮肤处理装置的电极模块及RF生成部的构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参见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构成及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0025]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利用射频的皮肤处理装置的简要构成。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利用射频的皮肤处理装置300包括电极模块310、生成射频的电力并供应到电极模块310的RF生成部150、供应冷却流体的冷却部360。
[0026]电极模块310具有介电片312、一体形成于介电片312的电极对315。
[0027]介电片312由陶瓷之类的材质构成,处理皮肤时可与待处理皮肤直接接触或通过涂抹到待处理皮肤的油、凝胶等与皮肤隔开。即,介电片312在处理皮肤时以接触或非接触方式盖住待处理部位。介电片312上一体形成有电极对315。虽未图示,但介电片312通过支撑主体(未图示)结合受到支撑。介电片312使得在电极对315发生的高频放电大部分在皮肤
的真皮层进行。
[0028]电极对315一体形成于介电片312。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电极对315附着在介电片312的两面中处理皮肤时面向皮肤的外面311的反侧面也就是内面313一体形成。图1示出有一个电极对315,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可以有多个电极对315,这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电极对315具有附着固定于介电片312的内面313的板状的第一电极316和板状的第二电极317。第一电极316与第二电极317之间通过RF生成部150的交流电源发生电位差。通过电极对315形成双极(bipolar)电极结构。
[0029]RF生成部150生成射频的电力并供给电极对315。RF生成部150具有用于生成射频的电力的交流电源151。交流电源151用于在电极对315的第一电极316与第二电极317之间发生电位差。通过RF生成部150,在第一电极316与第二电极317之间(+)电位与(

)电位转换生成射频。与此不同,可构成为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中一个电极用作接地电极,另一个电极的极性改变,这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RF生成部150还能够生成并供应脉冲电流,这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RF生成部150使用4~15MHz的射频100~500W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利用射频的皮肤处理装置,包括:电极对,具有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且形成双极电极结构;RF生成部,产生4~15MHz的射频电流并供给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使得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发生放电,具有100~500W输出功率;介电片,一体形成有所述电极对,并且配置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放电路径的中间以接触或非接触形态盖住皮肤的待处理部位;以及冷却部,具有喷射冷却流体以冷却所述介电片的喷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射频的皮肤处理装置,还包括:计数器,对所述喷嘴喷射所述冷却流体的次数进行计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射频的皮肤处理装置,计算所述喷嘴的所述冷却流体的剩余喷射次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射频的皮肤处理装置,所述第一电极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栋丸
申请(专利权)人:杰希思医疗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