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蓓专利>正文

一种蟹笼脱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608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蟹笼脱钩器,包括壳体和活动挡钩,壳体的上端设有固定挂钩;壳体上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活动拉套和活动压块;活动挡钩的侧部伸出到壳体的外部与活动拉套接触;活动拉套下滑时,将活动挡钩的一侧向下压,活动拉套同时带动活动压块的下移,活动压块将活动挡钩的另一侧向下压,使得活动挡钩和固定挂钩分离打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设置活动压块,结合活动拉套对活动挡钩进行内外两侧的下压驱动,只需对活动拉套施加较小的外力即可驱动活动拉钩,操作轻便;2.将活动拉钩上设置伸出到壳体外部的第一压舌,当活动拉套无法向下移动时,可以手动将第一压舌向下压,驱动活动拉钩打开,能够正常使用。能够正常使用。能够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蟹笼脱钩器


[0001]本技术涉及渔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蟹笼脱钩器。

技术介绍

[0002]蟹笼作为一种捕蟹用渔具,在使用时通常悬挂在主绳上,而一根主绳往往要悬挂成百上千只蟹笼,这导致在起网时,将蟹笼从主绳上卸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0003]针对卸笼难的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系列自动脱钩器,通过设置活动挡钩和滑块之间的传动连接来实现活动挡钩的移动,从而实现活动挡钩的开启和关闭。但是,现有的自动脱钩器的结构,通常采用一个活动拉套对活动挡钩进行驱动,由于活动拉套设置在外侧,而活动挡钩设置在内侧,活动拉套和活动挡钩的接触位置有限,仅能对活动挡钩上的较小面积进行下压,这就需要在活动拉套上施加较大的外力才能驱动活动挡钩,操作不便;同时,由于活动挡钩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活动拉套与活动挡钩的接触点也在壳体内部,当活动拉套卡住无法移动时,便无法驱动活动挡钩的移动,导致整个自动脱钩器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蟹笼脱钩器,能够对活动挡钩进行多方位下压,使其稳定下滑;同时解决了活动拉套无法使用时活动挡钩的驱动问题。
[0005]一种蟹笼脱钩器,包括壳体和活动挡钩,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挂钩,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将壳体挂在主绳上的挂孔;所述壳体上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挡钩滑动,使活动挡钩能够相对所述固定挂钩打开或者闭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活动拉套和活动压块,所述活动拉套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并且能够在壳体外侧做上下的滑动;所述活动挡钩的侧部伸出到壳体的外部与活动拉套接触;
[0006]活动拉套下滑时,将活动挡钩的一侧向下压,活动拉套同时带动活动压块的下移,活动压块将活动挡钩的另一侧向下压,使得活动挡钩和固定挂钩分离打开。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拉套的外侧直接驱动活动挡钩向下移动,活动拉套的内侧通过设置活动压块对活动挡钩施加压力,使活动挡钩向下移动,对活动挡钩进行两个位置的施压,只需对活动拉套施加较小的外力即可驱动活动挡钩,操作轻便。
[0008]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挡钩包括滑块,所述滑块的外侧延伸设有第一压舌,所述滑块的内侧端面上延伸设有第二压舌;所述第一压舌伸出到所述壳体外部且位于活动拉套的下方,所述第二压舌位于所述活动压块的下方。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设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一压舌的滑槽,所述第一压舌能够在所述滑槽内进行上下移动。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压舌伸出到壳体外部设置,当活动拉套无法使用时可直接手动对第一压舌施压将活动拉钩向下驱动,不影响使用。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压块上靠近所述活动挡钩的侧部设有下
压部,所述第二压舌位于所述下压部的下方并且和下压部抵接。
[0012]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拉套上设有销轴,且所述销轴穿过所述壳体设置,所述壳体上设有能够容纳所述销轴上下移动的直槽;所述活动压块上设有能够容纳销轴通过的销槽;活动拉套下移时,销轴将活动压块向下压,驱使活动压块向下移动。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压块的下方设有第一复位机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活动压块下端和壳体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活动压块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一弹簧柱。
[0014]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挡钩的下端和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活动挡钩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二弹簧柱。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分别对活动压块和活动挡钩进行复位顶起,在活动挡钩闭合状态下,第二复位弹簧对活动挡钩进行顶起作用的同时,第一复位弹簧通过活动压块也对活动挡钩进行顶起,是活动挡钩的闭合更加稳定,不易自行松脱。
[0016]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两个侧部还凸设有导向柱,所述活动拉套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槽。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柱和导向槽的配合,使活动拉套下滑稳定,进而对活动挡钩施加稳定的压力。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止位凸,所述活动拉套在下移过程中接触到止位凸后无法下移,到达最低点。
[0019]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挂钩的下端面上开设有有凹槽,所述活动挡钩和所述固定挂钩闭合时,活动挡钩的顶部伸入到凹槽中。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设置活动压块,结合活动拉套对活动挡钩进行内外两侧的下压驱动,只需对活动拉套施加较小的外力即可驱动活动拉钩,操作轻便;
[0022]2.将活动拉钩上设置伸出到壳体外部的第一压舌,当活动拉套无法向下移动时,可以手动将第一压舌向下压,驱动活动拉钩打开,能够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活动拉钩和活动压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处于闭合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处于打开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上标注:1、壳体;2、活动挡钩;101、固定挂钩;102、挂孔;3、活动拉套;4、活动压块;201、滑块;202、第一压舌;203、第二压舌;103、滑槽;401、下压部;104、直槽;402、销槽;5、销轴;6、第一复位弹簧;403、第一弹簧柱;7、第二复位弹簧;204、第二弹簧柱;105、导向柱;301、导向槽;106、止位凸;10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9]如图1~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蟹笼脱钩器。
[0030]具体请参阅图1,包括壳体1和活动挡钩2,壳体1上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挡钩2在壳体1内的滑动。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挂钩101,壳体1底部开设有挂孔102,用于将壳体1挂在主绳上。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挡钩2在壳体1内上下滑动,使活动挡钩2能够相对固定挂钩101打开或者闭合。固定挂钩101的下端开设有凹槽107,活动挡钩2相对固定挂钩101呈闭合状态时,活动挡钩2的顶部伸入到凹槽107中与固定挂钩101连接,活动挡钩2无法打开,并且和固定挂钩101组合形成环形封闭状态。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挡钩2下滑,活动挡钩2的顶部脱离凹槽107并且继续下滑,活动挡钩2相对固定挂钩101打开,固定挂钩101无法封闭,能够将蟹笼取下。
[0031]驱动机构包括活动拉套3和活动压块4,活动拉套3套设在壳体1的外侧,并且能够相对壳体1做上下的滑动。活动拉套3向下移动时,将活动挡钩2的外侧向下压,同时带动活动压块4向下,活动压块4将活动挡钩2的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蟹笼脱钩器,包括壳体(1)和活动挡钩(2),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挂钩(101),所述壳体(1)底部开设有将壳体(1)挂在主绳上的挂孔(102);所述壳体(1)上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挡钩(2)滑动,使活动挡钩(2)能够相对所述固定挂钩(101)打开或者闭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活动拉套(3)和活动压块(4),所述活动拉套(3)套设在所述壳体(1)的外侧,并且能够在壳体(1)外侧做上下的滑动;所述活动挡钩(2)的侧部伸出到壳体(1)的外部与活动拉套(3)接触;活动拉套(3)下滑时,将活动挡钩(2)的一侧向下压,活动拉套(3)同时带动活动压块(4)的下移,活动压块(4)将活动挡钩(2)的另一侧向下压,使得活动挡钩(2)和固定挂钩(101)分离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蟹笼脱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挡钩(2)包括滑块(201),所述滑块(201)的外侧延伸设有第一压舌(202),所述滑块(201)的内侧端面上延伸设有第二压舌(203);所述第一压舌(202)伸出到所述壳体(1)外部且位于活动拉套(3)的下方,所述第二压舌(203)位于所述活动压块(4)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蟹笼脱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一压舌(202)的滑槽(103),所述第一压舌(202)能够在所述滑槽(103)内进行上下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蟹笼脱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压块(4)上靠近所述活动挡钩(2)的侧部设有下压部(401),所述第二压舌(203)位于所述下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赵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