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无梭织机的剪刀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织机剪刀控制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无梭织机的剪刀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无梭织机因其高效率,强大的品种适应性以及高自动化的优势,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其大部分机型都使用了剪刀装置,并且以机械传动的方式居多。而现有剪刀装置机械结构复杂,长时间持续工作易损坏,损坏后因其复杂的结构维修困难。其次现有技术在剪刀装置的运行中并没有进行精细控制,而是以固定位置持续运行来达到剪裁目的,在织造多选色,同时不同纬纱差异较大的织物时会出现因剪裁产生的边缘部位的瑕疵,影响织物质量。
[0003]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基于ARM的剪刀控制器”,其公告号CN203444292U,它包括织机转速采集单元、运动控制单元、存储单元、电机控制单元、IO驱动单元和通讯接口,所述织机转速采集单元检测到IO的电平变化和编码器的输入脉冲,所述运动控制单元驱动电机控制单元的步进电机旋转。该专利技术虽然具有工艺结构简单、系统集成度高、稳定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故障率低、维修方便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无梭织机的剪刀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剪刀控制板,所述剪刀控制板分别连接有编码器、伺服驱动装置和显示器,所述伺服驱动装置连接有剪刀,所述剪刀控制板通过CAN总线、通用I/O与织机控制系统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梭织机的剪刀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剪刀控制板包括单片机处理电路、供电电路、伺服就绪信号输入电路、伺服控制信号输出电路、存储芯片电路、拨码开关电路、电源接口电路、伺服驱动接口电路、报警输出电路、编码器接口电路、通用I/O输入接口电路和CAN接口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梭织机的剪刀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单片机处理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9、排针J1、排针P1、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3、电阻R44、电容C28、电容C41、电容C42、极性电容C43、电容C44、电容C45、电容C46、电容C47、电容C48、电容C49、电池B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晶振Y1、和复位芯片U21,所述排针J1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均与电源VDD相连,排针J1的第三引脚与主控芯片U19的I/O引脚PB4相连,排针J1的第四引脚与主控芯片U19复位引脚相连,排针J1的第五引脚与主控芯片U19的I/O引脚PA15相连,排针J1的第六引脚与主控芯片U19的I/O引脚PB3相连,排针J1的第七引脚与主控芯片U19的I/O引脚PA13相连,排针J1的第八引脚经电阻R35接地,排针J1的第九引脚与主控芯片U19的I/O引脚PA14相连,排针J1的第十引脚接屏蔽参考地,所述电容C41的一端接地,电容C41的另一端与主控芯片U19的晶振输入引脚相连,所述电容C42的一端接地,电容C41的另一端与主控芯片U19的晶振输出引脚相连,所述晶振Y1的一端与主控芯片U19的晶振输入引脚相连,晶振Y1的另一端主控芯片U19的晶振输出引脚相连,电阻R38与晶振Y1并联,复位芯片U21的接地引脚接地,复位芯片U21的电源引脚接电源VDD,复位芯片U21的复位引脚与主控芯片U19的复位引脚相连,电阻R37的一端接地,电阻R37的另一端与复位芯片U21的复位引脚相连,电容C28的一端接地,电容C28的另一端与复位芯片U21的电源引脚相连,排针P1的第一引脚接电源,排针P1的第二引脚经电阻R39接地,排针P1的第二引脚与主控芯片U19的第零内存选择引脚相连,主控芯片U19的第一内存选择引脚经电阻R40接地,主控芯片U19的电源引脚均与电源VDD相连,主控芯片U19的接地引脚均接地,主控芯片U19的模拟电源引脚和参考电压正极端引脚均接3.3V电源,主控芯片U19的模拟地引脚和参考电压负极端均接模拟地,主控芯片U19的备用电源引脚与电池B1的正极端相连,电池B1的负极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端与主控芯片U19的I/O引脚PB13相连,二极管D12的正极端经电阻R36与电源VDD相连,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端与主控芯片U19的I/O引脚PB14相连,二极管D13的正极端经电阻R43与电源VDD相连,所述二极管D14的负极端与主控芯片U19的I/O引脚PB15相连,二极管D14的正极端经电阻R44与电源VDD相连,所述极性电容C43的正极端接3.3V电源,极性电容C43的负极端接模拟地,所述电容C44与极性电容C43并联,所述电容C45的一端接地,电容C45的另一端与电源VDD相连,所述电容C46、电容C47、电容C48、电容C49均与电容C45并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梭织机的剪刀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CAN接口电路包括CAN隔离发送器U5、电容C10、电阻R11、航插接口J9和排针JP1,所述CAN隔离发送器U5的电源引脚接5V电源,CAN隔离发送器U5的接地引脚接地,CAN隔离发送器U5的发送引脚与单片机处理电路的主控芯片U19的I/O引脚PA12相连,CAN隔离发送器U5的接收引脚与单片机处理电路的主控芯片U19的I/O引脚PA11相连,CAN隔离发送器U5的CANL信号端与航
插接口J9的第四引脚相连,CAN隔离发送器U5的CANH信号端与航插接口J9的第二引脚相连,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接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5V电源,所述电阻R11的一端与CAN隔离发送器U5的CANL信号端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经排针JP1与CAN隔离发送器U5的CANH信号端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梭织机的剪刀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通用I/O输入接口电路包括航插接口J11、电阻R91、电阻R92、电阻R93、光电耦合器U25和二极管D24,所述光电耦合器U25的阳极端经电阻R93与航插接口J11的第三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U25的阴极端与航插接口J11的第三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U25的发射极接地,光电耦合器U25的集电极经电阻R92接电源VDD,所述电阻R91的一端与航插接口J11的第一引脚相连,电阻R91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U25阳极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24的阳极端与航插接口J11的第三引脚相连,二极管D24的阴极端与光电耦合器U25阳极端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梭织机的剪刀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编码器接口电路包括航插接口J10、航插接口J11、光电耦合器U23、光电耦合器U22、光电耦合器U30、二极管D15、二极管D16、二极管D17、二极管D18、二极管D19、二极管D20、二极管D21、二极管D22、二极管D30、二极管D31、二极管D32、二极管D33、电阻R10、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63、电阻R64、电阻R70、电阻R71、电阻R72、电阻R104、电阻R105、电阻R106、电阻R103、电阻R73、电阻R74、电阻R75、电阻R79、电阻R82、电阻R80、电阻R81、电阻R83、电阻R95、电阻R96、电阻R97、电阻R98、电阻R85、电阻R86、电阻R87、电阻R88、电阻R76、电阻R77、电阻R78、电阻R84、电阻R99、电阻R100、电阻R101、电阻R102、电阻R107和电阻R18,所述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一阳极端经电阻R74与航插接口J10的第六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一阴极端与航插接口J10的第六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一发射极接地,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一集电极经电阻R85接电源VDD,电阻R10的一端接电源EVCC,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一阳极端相连,二极管D15的阳极端与航插接口J10的第六引脚相连,二极管D15的阴极端与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一阳极端相连,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二阳极端经电阻R73与航插接口J10的第七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二阴极端与航插接口J10的第七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二发射极接地,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二集电极经电阻R86接电源VDD,电阻R23的一端接电源EVCC,电阻R23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二阳极端相连,二极管D17的阳极端与航插接口J10的第七引脚相连,二极管D17的阴极端与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二阳极端相连,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三阳极端经电阻R75与航插接口J10的第八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三阴极端与航插接口J10的第八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三发射极接地,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三集电极经电阻R87接电源VDD,电阻R24的一端接电源EVCC,电阻R24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三阳极端相连,二极管D18的阳极端与航插接口J10的第八引脚相连,二极管D18的阴极端与光电耦合器U23的第三阳极端相连,光电耦合器U23的第四阳极端经电阻R79与航插接口J10的第九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U23的第四阴极端与航插接口J10的第九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U23的第四发射极接地,光电耦合器U23的第四集电极经电阻R88接电源VDD,电阻R63的一端接电源EVCC,电阻R63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U23的第四阳极端相连,二极管D19的阳极端与航插接口J10的第九引脚相连,二极管D19的阴极端与光电耦合器U23的第四阳极端相连,光电耦合器U22的第一阳极端经电阻R82与航插接口J10的第二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U22的第一阴极端与航插接口J10的第二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U22的第
一发射极接地,光电耦合器U22的第一集电极经电阻R76接电源VDD,电阻R64的一端接电源EVCC,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U22的第一阳极端相连,二极管D16的阳极端与航插接口J10的第二引脚相连,二极管D16的阴极端与光电耦合器U22的第一阳极端相连,光电耦合器U22的第二阳极端经电阻R80与航插接口J10的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团寅,方旭尧,岳剑锋,邹绍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自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