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狄献专利>正文

水平分离式节能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07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平分离式节能灯,在所述节能灯的下盖体设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于容置电感固定板,而该容置空间的上方固设控制电路板,通过将所述电感固定板设于下盖体的容置空间,使电感与控制电路板分离,降低了电感因高温产生故障而影响控制电路板,并增加灯管体与上、下盖体间的散热空间,以达到故障率低及散热性佳的功效。(*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平分离式节能灯,尤指一种应用于照明器材
的水平分离式节能灯。
技术介绍
如图8所示,现有的照明灯具由壳体8 0、盖体8 1、控制电路 板8 2及灯管体8 3所构成,所述控制电路板8 2设于壳体8 0内, 而盖体8 l结合于壳体8 0上方,另灯管体8 3设于上壳体8 O及下 壳体8 l的两侧,但该结构存在下列问题1. 故障率高因电感与控制电路同设于控制电路板上,当灯管通电 发亮时,灯管于壳体内所产生的温度高于1 0 5摄氏度,而设于控制 电路板上的电感的熔点仅为1 0 5摄氏度,故容易造成电路板损坏。2. 散热性差壳体与盖体结合后,即于壳体内的空间容置控制电路 板,其壳体内部散热空间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鉴于上述问题,针对现有照明灯具故障率高及散热性差 的问题,完成了本技术的水平分离式节能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分离式节能灯,其下盖体 设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于容置电感固定板,而该容置空间的上 方固设控制电路板,且上、下盖体分设有对合部,且对合部上分设有 锁定部,在上、下盖体相互盖合后,锁合外盖锁合于对合部所设的锁定部,且锁合外盖设有容置部及定位孔,通过将灯管体的结合导电部 穿过锁合外盖的定位孔,使灯管体与锁合外盖结合导接,因电感固定 板设于下盖体的容置空间内,则使电感与控制电路板分离,故降低了 电感因高温产生故障而影响控制电路板,并增加了灯管体与上、下盖 体间的散热空间,以达到故障率低及散热性佳的功效。综上,本技术的主要优点有1. 故障率低其电感与控制电路板分离,降低电感因高温产生故 障,以致影响控制电^各板短路,进而降低了整体故障机率。2. 散热性佳其电感与控制电路板分离,增加灯管体与上、下盖 体间的散热空间,故增强了散热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f吏用状态参考图。 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图。 图8为本技术的现有技术参考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0上盖体 1 11 1 0 上锁定部 2 02 1 下对合部 2 1 0 2 2容置空间 3 0上对合部 下盖体 下锁定部 锁合外盖3 1 容置部4 0 控制电路板 4 1 0 锁合件6 0 灯管体7 0 反光板8 1 盖体8 3 灯管体3 1 0 导电片4 1 定位固定孔5 0 电感固定板6 1 结合导电部 8 0 壳体8 2 控制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的目的,现以如下 的较佳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但所列举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 并非作为本专利申请的唯一限定。图l至图4为本技术水平分离式节能灯的立体组合、分解、剖 面及局部分解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水平分离式节能灯包括一上盖体l 0,该上盖体l 0设有多个上对合部1 1,且该上对 合部1 1设有上锁定部110,而该上盖体1 0系与下盖体2 0及锁 合外盖3 0配合;一下盖体2 0,该下盖体2 0设有多个下对合部2 1,且该下对 合部2 l设有下锁定部2 1 0,另外,下盖体2 O内设有向外凸伸的 一容置空间2 2 ,该下盖体2 0内的容置空间2 2周纟彖^没有多个定位 锁合柱2 3,且该下盖体2 0与上盖体1 0相盖合,而该下盖体2 0 与上盖体1 0及锁合外盖3 0配合;一锁合外盖3 0 ,该锁合外盖3 0内设有多个容置部3 1,且该 锁合外盖3 0外设有多个定位孔3 2,而容置部3 l内设有多个导电 片3 1 0,在上盖体l 0与下盖体2 0相盖合时,该锁合外盖3 0锁合于上盖体l 0 、下盖体2 0所设上、下对合部11,21的上锁定 部l 1 0与下锁定部2 1 0,且该锁合外盖3 0与灯管体6 O配合;一控制电路板4 0,该控制电路板4 0设有多个定位固定孔4 1, 且该控制电^各板4 0设于下盖体2 0内,即多个定位固定孔4 l与下 盖体2 0所设的定位锁合柱2 3相对,并以多个锁合件4 1 0穿过控 制电路板4 0的多个定位固定孔4 l锁固于下盖体2 O的定位锁合柱 2 3 ,且该控制电路板4 0通过导线体4 2与锁合外盖3 0内所设的 导电片3 1 O导接;一电感固定板5 0,该电感固定板5 0设于下盖体2 O内所设的 容置空间2 2,且该电感固定板5 0通过导线体5 l连接控制电路板 4 0 ',一灯管体6 0,该灯管体6 0设有多个结合导电部6 1,该结合 导电部6 l穿过锁合外盖3 0的定位孔3 2进行转动定位固定,且该 结合导电部6 l与设于锁合外盖3 0内的导电片3 1 0导接;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实现了本技术的水平分离式节能灯。 图5、图6为本技术水平分离式节能灯的第一、二使用状态参 考图,如图所示,于下盖体2 0的容置空间2 2,设置电感固定板5 0,而容置空间2 2的上方固设控制电路板4 0,且电感固定板5 0 以导线体5 l连接控制电路板4 0,而上、下盖体l 0, 2 O分设有 上、下对合部11, 2 1,且上、下对合部11,21分设有上、下 锁定部110, 210,在上、下盖体10,2 O相互盖合后,通过 锁合外盖3 O锁合于上、下对合部l 1, 2 l所设的上、下锁定部l 10, 210,且锁合外盖3 O设有容置部3 1及定位孔3 2 ,通过 将灯管体6 0的结合导电部6 1穿过锁合外盖3 0的定位孔3 2 ,使 灯管体6 0与锁合外盖3 O结合导接,因电感固定板5 O设于下盖体正时改变率Vreq的极限率Vs以及执行速率限制控制。因此,当在上述步骤502中,确定目标气门正时VTtg位于实际 气门正时VT的提前角端(VTtg-VT>0),因为实际气门正时VT位于 滞后角端速率受限区中但从最大滞后角位置的相反方向上(在提前角 方向上)改变,确定没有相位改变机构21的移动部碰撞滞后角端止 动部的可能性,以及处理进入步骤506。在步骤506中,取消所需气 门正时改变率Vreq的极限速率Vs。当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501中,确定实际气门正时VT不位于 滞后角端速率受限区中,处理进入步骤503。在步骤503中,确定实 际气门正时VT位于提前角端速率受限区(最大提前角位置-VTS提前 角端速率受限区宽度a)。如果确定实际气门正时VT位于提前角端速 率受限区中,处理进入步骤504,以及确定目标气门正时VTtg位于 实际气门正时VT的提前角端(是否VTtg-VT<0)。当结果是确定目标气门正时VTtg位于实际气门正时VT的提前角 端上时,因为实际气门正时VT位于提前角端速率受限区中,以及在 作为那个区的极限位置的最大提前角位置的方向上改变,确定存在相 位改变机构21的移动部碰撞提前角端止动部的可能性,以及处理进 入步骤505。在步骤505中,为防止齿轮机构(齿轮22至24)的磨 削和损坏,设置限制所需气门正时改变率Vreq的极限速率Vs以及执 行速率限制控制。因此,当在上述步骤504中,确定目标气门正时VT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平分离式节能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盖体,该上盖体设有多个上对合部,且该上盖体与下盖体及锁合外盖配合;一下盖体,该下盖体设有多个下对合部,下盖体内设有向外凸伸的容置空间,且下盖体与上盖体相盖合,并与锁合外盖配合;一锁合外盖,该锁合外盖设有多个定位孔,锁合外盖内设有多个导电片,在上、下盖体盖合时,该锁合外盖锁合于上、下盖体所设的上、下对合部,且该锁合外盖与灯管体配合;一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设于下盖体内的容置空间上方,且该控制电路板以导线体与锁合外盖内所设的导电片导接;一电感固定板,该电感固定板设于下盖体内所设容置空间,且该电感固定板通过导线体连接控制电路板;一灯管体,该灯管体设有多个结合导电部,该结合导电部穿过锁合外盖的定位孔进行转动定位固定,并与设于锁合外盖内的导电片导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狄献
申请(专利权)人:吴狄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