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和的电线端口弹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72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线连通性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和的电线端口弹出结构,包括插线槽、弹性结构以及顶针;所述插线槽垂直于电线检测设备的壳体设置,且所述插线槽的底端设置有弹性结构;所述顶针设置于所述插线槽的中心,且所述顶针的长度至多等于所述插线槽的深度;所述电线的插脚沿所述插线槽的长度方向移动至底部时,所述顶针全部进入所述插线槽,且所述弹性结构形成有恢复所述顶针至端部突出所述插线槽设置的运动趋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出解决了现有的电线检测结构上需要人工将电线端部进行插接,并在检测完成后拔除,导致的人力资源高度浪费、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和的电线端口弹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线连通性检测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柔和的电线端口弹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线是指传导电流的导线,外面包以轻软的护层。电缆是由一根或几根绝缘包导线组成,外面再包以金属或橡皮制的坚韧外层。电缆与电线一般都由芯线、绝缘包皮和保护外皮三个组成部分组成。
[0003]电线检测通常包括标志检测、结构尺寸检测、导体电阻检测、电压试验检测、绝缘电阻检测、老化前后拉力检测、不延燃检测等项目。
[0004]现有的检测过程要求人工将电线端部插入接线端口,并在检测后将电线端部拔出,进行下一电线端部的检测,其所需人工成本较大,且导致了人力资源较为浪费,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5]因此,一种柔和的电线端口弹出结构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在于提供一种柔和的电线端口弹出结构,主要解决了现有的电线检测结构上需要人工将电线端部进行插接,并在检测完成后拔除,导致的人力资源高度浪费、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7]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柔和的电线端口弹出结构,包括插线槽、弹性结构以及顶针;所述插线槽垂直于电线检测设备的壳体设置,且所述插线槽的底端设置有弹性结构;所述顶针设置于所述插线槽的中心,且所述顶针的长度至多等于所述插线槽的深度;所述电线的插脚沿所述插线槽的长度方向移动至底部时,所述顶针全部进入所述插线槽,且所述弹性结构形成有恢复所述顶针至端部突出所述插线槽设置的运动趋势。
[0008]优选地,所述插线槽的数量与电线插脚数量相等,且所有所述插线槽互为平行设置;所述顶针设置于所有所述插线槽构成的检测范围的中心。
[0009]优选地,所述插线槽有三个,且相邻的所述插线槽间的角度保持一致;所述插线槽的设置角度与自身与所述顶针间形成的直线角度相同。
[0010]优选地,所述弹性结构与顶针传动连接;所述插线槽内形成有用于夹持所述电线插脚的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在所述电线插脚朝所述插线槽底部移动时逐渐收缩固定当前所述电线插脚,且所述弹性结构同步压缩;当所述夹持结构释放所述电线插脚时,所述弹性结构推动所述顶针端部弹出所述插线槽所在水平面。
[0011]优选地,所述夹持结构包括两个长度方向与所述插线槽深度相同的夹持臂;两个所述夹持臂倾斜设置,且在所述插线槽的底部两者间距离最近。
[0012]优选地,所述顶针的上端外表面裹覆有缓冲层。
[0013]优选地,所述缓冲层由发泡材料构成。
[0014]由上可知,应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5]第一,本技术提出的弹出结构可自主将电线端部弹出,减除人工拔除电线端部的动作,避免施力对象失误造成端部与电线脱离、电线端部结构受损的情况,同时提高检测效率;
[0016]第二,本技术提出的弹出结构当电线插接到位并检测完成后,可自主弹出,且采用顶针端部的缓冲层进行缓冲,避免对电线结构造成损伤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线端口弹出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线端口弹出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线端口插线槽内夹持结构的状态变化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现有的电线检测结构上需要人工将电线端部进行插接,并在检测完成后拔除,导致的人力资源高度浪费、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
[0023]如图1~图3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柔和的电线端口弹出结构,其主要包括插线槽10、弹性结构30以及顶针20;插线槽10垂直于电线检测设备的壳体设置,且插线槽10的底端设置有弹性结构30;顶针20设置于插线槽10的中心,且顶针20的长度至多等于插线槽10的深度;电线的插脚沿插线槽10的长度方向移动至底部时,顶针20全部进入插线槽10,且弹性结构30形成有恢复顶针20至端部突出插线槽10设置的运动趋势。
[0024]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顶针20原先突出插线槽10上端面设置,也可直接突出电线检测设备的壳体设置,当电线端部插接于插线槽10内时,电线端部的内顶面对顶针20施加压力,令顶针20向下移动,且不断挤压弹性结构30。
[0025]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插线槽10垂直于电线检测设备的壳体,主要是令插接过程中,电线端部的内顶面与壳体平行分布,也即不影响电线的插接过程,保证后续检测的顺利进行。
[0026]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插线槽10的开口大小应小于电线端部内顶面的开口,避免电线端部内顶面也进入插线槽10,影响检测结果。
[0027]更具体地,插线槽10的数量与电线插脚数量相等,且所有插线槽10互为平行设置;顶针20设置于所有插线槽10构成的检测范围的中心。
[0028]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插线槽10的数量与电线插脚数量相等,也即一个
插线槽10容纳一个电线插脚,且所有插线槽10的深度应相等。
[0029]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有的插线槽10应对称分布,对应电线插脚的分布进行设置。
[0030]优选地,插线槽10有三个,且相邻的插线槽10间的角度保持一致;插线槽10的设置角度与自身与顶针20间形成的直线角度相同。
[0031]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相邻的插线槽10间的角度为120
°
,保证三个插线槽10实现轴对称。
[0032]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各插线槽10与顶针20的直线距离为其设置角度,例如顶针20与上端的插线槽10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因此插线槽10的设置角度可以为与水平面间夹角90
°
,以此类推。
[0033]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弹性结构30与顶针20传动连接;插线槽10内形成有用于夹持电线插脚的夹持结构40;夹持结构40在电线插脚朝插线槽10底部移动时逐渐收缩固定当前电线插脚,且弹性结构30同步压缩;当夹持结构40释放电线插脚时,弹性结构30推动顶针20端部弹出插线槽10所在水平面。
[0034]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夹持结构40与电线插脚的接触面为平面,其与电线插脚之间形成平面接触,可加大接触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和的电线端口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线槽、弹性结构以及顶针;所述插线槽垂直于电线检测设备的壳体设置,且所述插线槽的底端设置有弹性结构;所述顶针设置于所述插线槽的中心,且所述顶针的长度至多等于所述插线槽的深度;所述电线的插脚沿所述插线槽的长度方向移动至底部时,所述顶针全部进入所述插线槽,且所述弹性结构形成有恢复所述顶针至端部突出所述插线槽设置的运动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和的电线端口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线槽的数量与电线插脚数量相等,且所有所述插线槽互为平行设置;所述顶针设置于所有所述插线槽构成的检测范围的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和的电线端口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线槽有三个,且相邻的所述插线槽间的角度保持一致;所述插线槽的设置角度与自身与所述顶针间形成的直线角度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柏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远达电业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