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651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双板材胶印效果手机背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外纹理层、复合板层、电子枪电镀层、OCA胶贴合层、PC板层、磁控线电镀层以及盖底层,外纹理层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拓印层、供光线穿透用的穿透层以及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的反射层,反射层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的第一反射结构和第二反射结构,第一反射结构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二反射结构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相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上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了摩尔纹的产生;与此同时,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该拓印层所拓印的图案时会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不同的视觉效果。不同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机背板的
,具体涉及一种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手机作为一种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由于其具有通讯的及时性以及众多附属的功能,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003]众所周知,手机背板是指位于手机背面的用于遮盖内部电池的板块,其是手机外壳的必要部分,是手机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手机背板,大多数是采用一体式结构,为了使其更具备观赏性,一般会选择在手机背板上直接设置有多层的镀层结构,即于某一结构层上直接设置有两层直接连接的镀层结构,然而,现有的具有多层镀层结构的手机背板一般都会产生摩尔纹,这种不规则的纹路会影响到手机背板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美观性,不但使得生产过程中手机背板容易出现裂缝,而且降低了手机背板的耐弯折程度;与此同时,现有的手机背板的一般都是仅仅具有一种颜色效果,这就导致手机背板的显示效果单一。
[0004]因此,继续一种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项技术是针对现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
[0006]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所述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外纹理层、复合板层、电子枪电镀层、OCA胶贴合层、PC板层、磁控线电镀层以及盖底层,所述外纹理层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拓印层、供光线穿透用的穿透层以及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的第一反射结构和第二反射结构,所述第一反射结构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反射结构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相异。
[0008]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反射结构有若干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反射结构之间呈间隔地布置,所述第二反射结构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反射结构之间。
[0009]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穿透层包括不具有颜色的透明结构以及具有颜色的带色结构,所述带色结构与所述拓印层所拓印的图案相匹配,且所述带色结构位于所述拓印层所拓印的图案的正下方,所述透明结构位于所述拓印层所拓印的图案的周侧的正下方。
[0010]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复合板层的厚度、所述PC板层的厚度、所述盖底层的厚度、所述OCA胶贴合层的厚度以及所述外纹理层的厚度依次呈由大至小地布置。
[0011]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纹理层的厚度为10

18um。
[0012]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还包括丝印logo层和第一转印纹
理层,所述丝印logo层和所述第一转印纹理层均设置于所述复合板层以及所述电子枪电镀层之间,且所述丝印logo层位于所述第一转印纹理层的上方。
[0013]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还包括第二转印纹理层,所述第二转印纹理层位于所述PC板层和所述磁控线电镀层之间。
[0014]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磁控线电镀层为厚度为30

200nm的氧化铟锡膜层。
[0015]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盖底层的厚度为25

35um。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外纹理层、复合板层、电子枪电镀层、OCA胶贴合层、PC板层、磁控线电镀层以及盖底层,外纹理层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拓印层、供光线穿透用的穿透层以及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的反射层,反射层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的第一反射结构和第二反射结构,第一反射结构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二反射结构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相异。故本技术通过在PC板层上设置有电子枪电镀层以及通过在盖底层上设置有磁控线电镀层,可以有效地避免了摩尔纹的产生;与此同时,本技术还通过设置有第一反射结构以及第二反射结构,当光线由上至下依次穿过拓印层、穿透层以及反射层后,会被第一反射结构和第二反射结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射出去并穿过拓印层上所拓印的图案,因此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该拓印层所拓印的图案时会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0017]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外纹理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反射层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请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的一种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100,该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100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外纹理层10、复合板层20、电子枪电镀层30、OCA胶贴合层40、PC板层50、磁控线电镀层60以及盖底层70,外纹理层10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拓印层11、供光线穿透用的穿透层12以及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的反射层13,反射层13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的第一反射结构131和第二反射结构132,第一反射结构1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二反射结构13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相异。具体地,第一反射结构131有若干个,相邻两个第一反射结构131之间呈间隔地布置,第二反射结构132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反射结构131之间;即是说,第一反射结构131和第二反射结构132呈相互交错地布置,因此使用者在观察拓印层11的时候可以看到一层一层有规律的视觉效果。较优的是,穿透层12包括不具有颜色的透明结构121以及具有颜色的带色结构122,带色结构122与拓印层11所拓印的图案相匹配,且带色结构122位于拓印层11所拓印的图案的正下方,透明结构121位于拓印层11所拓印的图案的周侧的正下方;故拓印层11所拓印的图案除了自身的颜色效果之外,还可以通过带色结构122使得使用者在观察拓印图案时看到拓印图案具有底色效果,结合第一反射结构131和第二反射结构132的相互配合使得拓印图案的底色具有不
同的光线视觉效果。
[0023]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复合板层20的厚度、PC板层50的厚度、盖底层70的厚度、OCA胶贴合层40的厚度以及外纹理层10的厚度依次呈由大至小地布置。举例而言,外纹理层10的厚度为10

18um,磁控线电镀层60为厚度为30

200nm的氧化铟锡膜层,盖底层70的厚度为25

35um,但不限于此。
[0024]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100还包括丝印logo层80、第一转印纹理层90以及第二转印纹理层110,丝印logo层80和第一转印纹理层90均设置于复合板层20以及电子枪电镀层30之间,且丝印logo层80位于第一转印纹理层90的上方,第二转印纹理层110位于PC板层50和磁控线电镀层60之间。故通过第一转印纹理层90和第二转印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外纹理层、复合板层、电子枪电镀层、OCA胶贴合层、PC板层、磁控线电镀层以及盖底层,所述外纹理层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拓印层、供光线穿透用的穿透层以及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的第一反射结构和第二反射结构,所述第一反射结构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反射结构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相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结构有若干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反射结构之间呈间隔地布置,所述第二反射结构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反射结构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透层包括不具有颜色的透明结构以及具有颜色的带色结构,所述带色结构与所述拓印层所拓印的图案相匹配,且所述带色结构位于所述拓印层所拓印的图案的正下方,所述透明结构位于所述拓印层所拓印的图案的周侧的正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板材外纹理拓印手机背板,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晓张伦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阿特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