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编码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49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编码锁,包括:外壳;控制模块,设置于外壳内,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串联后与控制单元连接,第一开关为常开开关,第二开关为常闭开关,在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均闭合的情况下,电编码锁解锁;否则,电编码锁闭锁;第一驱动装置,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开关切换状态;锁芯,穿设于外壳上;第二驱动装置,与锁芯驱动连接,锁芯驱动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切换状态,第一开关的状态的切换和第二开关的状态的切换相互独立。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编码锁的结构复杂的问题。编码锁的结构复杂的问题。编码锁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编码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机防误闭锁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编码锁。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智能电编码锁一般采用控制继电器的通断实现电编码锁的开闭锁;继电器的特点是需要持续供电才能保持闭合状态,而电编码锁的操作需要长时间的闭合,因此继电器的功耗过高,智能编码锁自带的电池无法满足继电器的长时间供电,因而无法实现低功耗。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智能电编码锁需要满足低功耗。相关技术中的,设计了一种电编码锁,包括电气解锁模块和机械解锁模块。其中,电气解锁模块指的是通过蓝牙控制模块传递解锁或闭锁信号,主控模块受到蓝牙控制模块传递的信号后驱动电机转动,电机转动带动解锁组件进行解锁。机械解锁模块指的是采用机械驱动的方式驱动解锁组件进行解锁。电气解锁与机械紧急解锁模块相互独立,即机械紧急解锁模块可以独立控制电编码锁的开锁和闭锁而不受电气控制模块的束缚。上述方案的电编码锁采用使电气解锁模块和机械解锁模块相互独立地控制微动开关开闭状态而实现电编码锁的开锁和闭锁,微动开关与继电器相比具有节约能耗的作用。但实现上述方案所需的结构复杂,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编码锁,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编码锁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编码锁,包括:外壳;控制模块,设置于外壳内,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串联后与控制单元连接,第一开关为常开开关,第二开关为常闭开关,在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均闭合的情况下,电编码锁解锁;否则,电编码锁闭锁;第一驱动装置,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开关切换状态;锁芯,穿设于外壳上;第二驱动装置,与锁芯驱动连接,锁芯驱动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切换状态,第一开关的状态的切换和第二开关的状态的切换相互独立。
[0006]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的第一配合结构,驱动电机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在第一配合结构转动至与第一开关相对的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开关闭合,电编码锁还包括:位置检测装置,与控制模块电连接,以检测第一开关的状态,控制模块根据第一开关的状态控制驱动电机的启停。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合结构为第一凸轮,第一开关为微动开关,第一开关包括第一开关本体以及第一动作簧片,第一动作簧片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开关本体上,第一动作簧片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在第一动作簧片的第二端贴合在第一开关本体上的情况下,第一开关闭合,在第一动作簧片的第二端远离第一开关本体的情况下,第一开关断开,第一凸轮驱动第一动作簧片转动,以使第一开关的状态切换,其中,位置检测装置为距离传感器,距
离传感器检测第一动作簧片与第一开关本体之间的距离,在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数值小于等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控制模块判断第一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在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数值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控制模块判断第一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或者,位置检测装置包括磁感应件以及磁钢,磁感应件与控制单元连接,磁钢设置于第一凸轮上,磁感应件与磁钢配合以检测第一凸轮的转动角度,控制模块通过转动角度判断第一开关的状态。
[0008]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配合结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操作位置、第二操作位置以及初始位置,在第二驱动装置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第二配合结构不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配合,第一开关保持断开,第二开关保持闭合,在锁芯驱动第二驱动装置运动至第一操作位置的情况下,第二配合结构与第一开关配合,并不与第二开关配合,第一开关闭合,第二开关保持闭合,在第二驱动装置位于第二操作位置的情况下,第二配合结构与第二开关配合,第二开关断开。
[0009]进一步地,锁芯包括可枢转地驱动轴,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与驱动轴驱动连接的旋转枢轴以及设置于旋转枢轴上的第二配合结构,第二配合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能够与第一开关配合以切换第一开关的状态,第二配合部能够与第二开关配合以切换第二开关的状态。
[0010]进一步地,第一开关为微动开关,第一开关包括第一动作簧片,第一配合部为与第一动作簧片相对应的第二凸轮;和/或,第二开关为微动开关,第二开关包括第二动作簧片,第二配合部为与第二动作簧片相对应的第三凸轮。
[0011]进一步地,在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均为微动开关的情况下,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沿旋转枢轴的延伸方向布置,第二凸轮的凸起部与第三凸轮的凸起部在旋转枢轴的周向方向上错位布置。
[0012]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的第一凸轮,第一凸轮与第一动作簧片相对,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枢轴的延伸方向相同,旋转枢轴的第一端与驱动轴驱动连接,旋转枢轴的第二端与第一凸轮抵接,且第一凸轮可相对于旋转枢轴转动。
[0013]进一步地,电编码锁还包括:无限通讯单元,无限通讯单元能够向控制单元发送解锁或闭锁命令,控制单元根据解锁或闭锁命令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动作。
[0014]进一步地,电编码锁还包括:电池,为控制模块供电,控制模块包括休眠状态以及唤醒状态;唤醒按钮,设置于外壳上,唤醒按钮控制控制模块由休眠状态切换至唤醒状态。
[0015]进一步地,电编码锁还包括:电池,为控制模块供电,外壳上设置有避让电池的电池安装孔,电池安装孔处盖设有可拆卸地电池盖。
[0016]进一步地,电编码锁还包括:第一电路板,控制单元、第一开关、第二开关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上,第一开关为微动开关,第一开关包括第一动作簧片;第二电路板,位于第一电路板的上方,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位置检测装置,位置检测装置与第一动作簧片相对以检测第一动作簧片的位置,位置检测装置与控制单元电连接;蓝牙通讯装置,设置于第二电路板上,蓝牙通讯装置与控制单元通讯连接。
[0017]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控制模块上设置了串联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的常态为开路状态,第二开关的常态为通路状态,当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中的至少一个为开路状态时,控制单元断开外接电气触点,电编码锁为闭锁状态。当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
均为通路状态时,控制单元连通外接电气触点,电编码锁为解锁状态。本申请的电编码锁包括:电气控制组件和机械控制组件。电气控制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开关的开闭,以驱动电编码锁的解锁或闭锁。当电气控制组件由于故障而失效时,用户可以通过机械解锁组件驱动电编码锁进行紧急解锁或紧急闭锁。机械解锁组件包括锁芯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开闭以驱动电编码锁紧急解锁或紧急闭锁。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编码锁的实施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图1的电编码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编码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控制模块(20),设置于所述外壳(10)内,所述控制模块(20)包括控制单元、第一开关(30)和第二开关(40),所述第一开关(30)和所述第二开关(40)串联后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开关(30)为常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40)为常闭开关,在所述第一开关(30)与所述第二开关(40)均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电编码锁解锁;否则,所述电编码锁闭锁;第一驱动装置(50),与所述控制模块(20)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0)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0)驱动所述第一开关(30)切换状态;锁芯(70),穿设于所述外壳(10)上;第二驱动装置(60),与所述锁芯(70)驱动连接,所述锁芯(70)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60),所述第二驱动装置(60)驱动所述第一开关(30)或所述第二开关(40)切换状态,所述第一开关(30)的状态的切换和所述第二开关(40)的状态的切换相互独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编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0)包括驱动电机(51)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驱动连接的第一配合结构,所述驱动电机(51)与所述控制模块(20)电连接,在所述第一配合结构转动至与所述第一开关(30)相对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开关(30)闭合,所述电编码锁还包括:位置检测装置(80),与所述控制模块(20)电连接,以检测所述第一开关(30)的状态,所述控制模块(20)根据所述第一开关(30)的状态变化控制所述驱动电机(51)的启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编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为第一凸轮(52),所述第一开关(30)为微动开关,所述第一开关(30)包括第一开关本体以及第一动作簧片(31),所述第一动作簧片(31)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本体上,所述第一动作簧片(31)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在所述第一动作簧片(31)的第二端贴合在所述第一开关本体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开关(30)闭合,在所述第一动作簧片(31)的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一开关本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开关(30)断开,所述第一凸轮(52)驱动所述第一动作簧片(31)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开关(30)的状态切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编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检测装置(80)为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动作簧片(31)与所述第一开关本体之间的距离,在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数值小于等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20)判断所述第一开关(30)处于闭合状态,在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数值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20)判断所述第一开关(30)处于断开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编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检测装置(80)包括磁感应件以及磁钢,所述磁感应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磁钢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轮(52)上,所述磁感应件与所述磁钢配合以检测所述第一凸轮(52)的转动角度,所述控制模块(20)通过所述转动角度判断所述第一开关(30)的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编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60)包括第二配合结构(62),所述第二驱动装置(60)包括第一操作位置、第二操作位置以及初始位置,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60)位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配合结构(62)不与所述第一开关(30)和所述第二开关(40)配合,所述第二开关(40)保持闭合,在所述锁芯(70)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60)运动至所述第一操作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配合结构(62)与所述第一开
关(30)配合,并不与所述第二开关(40)配合,所述第一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仙刘文杰胡成邹铭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