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溶合装置、水杯以及溶合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6007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包括茶叶仓和驱动单元,驱动单元通过磁力作用驱动茶叶仓往复运动,茶叶仓设置第一磁铁,第一磁铁与茶叶仓固定联接,驱动单元设置第二磁铁,第二磁铁在外力作用下翻转,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二者之间相互发生磁力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水杯,其包括杯体、盖子以及茶水溶合装置,通过转动驱动单元内的第二磁铁改变茶叶仓内的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的磁力作用,使茶叶仓抵接或远离杯体的内底部,从而实现茶叶仓内的茶水与水杯内的开水的隔离或溶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茶水融合方法,通过操作驱动单元使茶叶仓间歇性抵接水杯的内底部实现茶叶仓内部与水杯内部的联通与隔离,进而实现茶水的融合。而实现茶水的融合。而实现茶水的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水溶合装置、水杯以及溶合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杯用的茶水溶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水杯领域,特别是用于泡茶的水杯,例如商务保温杯,杯子通常具有杯体和盖子,杯体内设置可活动的过滤网,茶叶放置于杯体内,通过过滤网将茶叶保留在杯体内,茶水通过过滤网倒入饮用器皿中或者直接饮用。由于部分茶叶不适宜长时间浸泡,因此,需要将茶叶放置于过滤网上,再用开水冲泡茶叶,茶水进入杯体,茶叶保留于过滤网上,需要饮用茶水时将过滤网提出杯体并放置于适当位置后,再将茶水倒入饮用器皿中或者直接饮用。这样的泡茶方式可能适合于固定场所使用,在随身携带的运用场景下,需要将过滤网放回杯体内并旋紧杯盖,当杯子处于非直立状态时,例如倾斜或者平放状态时,杯中的茶叶被茶水重新浸泡,浸泡时间或长或短,当水杯的使用者未注意到水杯处于非直立状态的情况下,水杯内的茶叶因被长时间浸泡而使茶水的浓度增加造成下次直接引用时口感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杯用的茶水溶合装置,通过操作茶水溶合装置使茶叶仓内的茶叶与茶叶仓外的茶水隔离,进而避免因茶叶仓外的茶水重复长时间浸泡茶叶造成茶水浓度增高而影响茶水的饮用口感。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杯用的茶水溶合装置,其包括用于存放茶叶的茶叶仓以及通过磁力作用驱动茶叶仓往复运动的驱动单元,茶叶仓与驱动单元在磁力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茶叶仓设置第一磁铁,第一磁铁与茶叶仓固定联接,驱动单元设置第二磁铁,第二磁铁在外力作用下翻转,第一磁铁与第四磁铁二者之间相互发生磁力作用。
[0005]有益效果1. 通过茶叶仓的凸出部分与水杯的内底部间歇性接触实现茶叶仓与水杯内部的联通与隔离,当茶叶仓的凸出部分脱离水杯的内底部时,茶叶仓的内部与水杯的内部联通,水杯内部的开水进入茶叶仓对茶叶进行浸泡。当茶叶仓的凸出部分抵接水杯的内底部时,茶叶仓的内部与水杯的内部隔离,茶叶仓内的开水持续浸泡茶叶以提高茶叶仓内的茶水浓度,浸泡适当时间后通过操作驱动单元使茶叶仓的凸出部分脱离水杯的内底部,茶叶仓与水杯内部联通,茶叶仓内部浓度相对高的茶水与茶叶仓外部的开水溶合,经过适当时间的茶水溶合后通过操作驱动单元使茶叶仓的凸出部分抵接水杯的内底部,茶叶仓与水杯的内部隔离,茶叶仓外部的茶水的浓度保持当前饮用浓度。
[0006]2. 由于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同轴设置且第一仓体内的第三磁铁与第二仓体内的第四磁铁位置相对应且相对面的磁极相反,因此当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靠近时,第三磁铁与第四磁铁相互吸引,第一仓体与第二仓体通过磁力作用相互抵接,再通过设置于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之间的第二密封圈实现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之间的接触面的密闭联接。
[0007]3. 在径向力的作用下,第一仓体与第二仓体发生径向移位,由于第一仓体部分插
入第二仓体,因此,当第一仓体的插入部分接触到第二仓体后,第一仓体与第二仓体之间不会继续发生径向移位以避免第一仓体脱离第二仓体的情况发生。
[0008]4. 由于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可相对彼此转动,因此当径向外力作用于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时,二者相对转动造成第一仓体内的第三磁铁与第二仓体内的第四磁铁发生错位,第三磁铁的磁极面与第四磁铁的磁极面错位,二者之间的吸力减弱或者消失,此时较小的轴向外力即可将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分开,二者分开后即可清理或者更换茶叶仓内的茶叶。
[0009]5. 由于第三磁铁是通过过盈配合嵌入第一套环,而第一套环又通过第一凸缘与第一主体的过盈配合实现紧固套接,因此,通过第一套环实现第三磁铁与第一主体的相对固定联接,避免了第三磁铁直接联接于第一主体上因二者的线性接触造成联接不牢固的现象的发生。由于第一凸缘的柱面与第一主体的第一柱面的接触类型为面与面接触,因此在过盈配合的情况下,第一凸缘紧贴第一主体的第一柱面。
[0010]6. 由于第二套环与第一主体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同轴套接,而第二套环的第三台阶面又与第一套环抵接,因此可避免第三磁铁在极限受力情况下脱离第一盲孔后直接掉落的现象的发生。
[0011]7. 由于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第一套环和第三套环为同一个模具制得的零件,这样的设置节省了模具费用以及降低了物料管理的成本。由于第三套环与第一主体的第一柱面间隙配合,因此,第一套环与第一主体的第一柱面也是间隙配合,第三套环与第一柱面的间隙配合是为了方便第一仓体与第二仓体之间的对接,而第一套环与第一柱面的间隙配合并不会影响到第一套环的第一凸缘与第一柱面的过盈配合,因第一套环和第三套环为同一个模具制得的具有相同结构的两个零件。
[0012]8. 同样地,由于第二套环和第五套环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第二套环和第五套环为同一个模具制得的零件,这样的设置节省了模具费用以及降低了物料管理的成本。
[0013]9. 由于第一主体被构造成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的结构,使得茶叶仓内的茶水只能通过同一端口进出,因此,使得茶叶仓的隔离结构仅需在茶叶仓的一端设置即可,简化了隔离结构。
[0014]10. 由于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均套接于第一主体,第三磁铁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入第一套环,第三磁铁抵接第二套环的第三台阶面,且第一套环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套环的第四柱面分别与第一主体的第一柱面和第二柱面过盈配合,因此在磁力的作用下,第三磁铁若脱离第一套环的第一盲孔需要克服三处过盈配合,这样的设置提高了茶叶仓的使用寿命。
[0015]11. 由于第一磁铁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入第一端盖,因此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第一磁铁带动第一端盖移动,由于第三套环和第四套环以及第五套环夹持第一端盖,因此,第一端盖带动第四套环移动,第四套环的移动造成第四套环抵接水杯的内底部或者远离水杯的内底部,又由于第一端盖设置的多个第一通孔,使得当第四套环远离水杯的内底部时,茶叶仓的内部通过第一通孔与茶叶仓外部联通;当第四套环抵接水杯的内底部时,茶叶仓的内部与茶叶仓的外部隔离。
[0016]12. 由于第一磁铁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入第一端盖,第一磁铁的磁极面与第一端盖的平面平行,因此,第一磁铁的磁极固定不变,外界的磁场在转动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外部
磁极的变换,进而与第一磁铁产生吸力或者排斥力,当二者之间存在吸力时,第一磁铁使第四套环靠近并抵接水杯的内底部,在磁力的持续作用下,第四套环紧贴水杯的内底部进而实现茶叶仓内部与茶叶仓外部的隔离。当二者之间存在排斥力时,第一磁铁使第四套环远离水杯的内底部进而实现茶叶仓内部与茶叶仓外部的联通。
[0017]13. 由于第五套环的第五台阶面与第四套环的第五柱面在轴向上具有高度差,第五柱面凸出第五台阶面,而第四套环采用硅胶或者橡胶制成,因此,茶叶仓接触或者撞击杯体的内底部时是第四套环的第五柱面先触碰到杯体的内底部,借助硅胶或者橡胶的缓冲避免了茶叶仓的其它部位撞击杯体的内底部造成杯体破裂的隐患。
附图说明
[0018]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给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专利技术及其优越性将得到更好的理解,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包括用于存放茶叶的茶叶仓(3),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水溶合装置还包括驱动单元(4),驱动单元(4)通过磁力作用驱动茶叶仓(3)往复运动,茶叶仓(3)与驱动单元(4)在磁力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茶叶仓(3)设置第一磁铁(314),第一磁铁(314)与茶叶仓(3)固定联接,驱动单元(4)设置第二磁铁(323),第二磁铁(323)在外力作用下翻转,第一磁铁(314)与第四磁铁(42)二者之间相互发生磁力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仓(3)包括第一仓体(31)和第二仓体(32),第一仓体(31)与第二仓体(32)同轴设置且可相对彼此转动,第一仓体(31)部分插入第二仓体(32),第一仓体(31)与第二仓体(32)通过磁力作用实现可拆卸联接;所述驱动单元(4)包括第二主体(41)、第二磁铁(323)、转轴(43)以及第二端盖(44),第二磁铁(323)和转轴(43)容纳于由第二主体(41)与第二端盖(44)构成的腔体内,第二磁铁(323)紧固联接于转轴(43)的中部,第二磁铁(323)的内部磁力线垂直于转轴(43)的转轴(43),转轴(43)通过啮合的方式与第二端盖(44)转动联接,第二端盖(44)与第二主体(41)通过紧固件(45)联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联接,第二磁铁(323)与茶叶仓(3)内部的第一磁铁(314)相互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仓体(31)包括第一主体(311)、第一套环(313)、第二套环(315)以及第三磁铁(324),第三磁铁(324)嵌入第一套环(313),第一套环(313)同轴套接第一主体(311),第二套环(315)同轴套接第一套环(313),第一套环(313)位于第一主体(311)和第二套环(315)之间;第二仓体(32)包括第三套环(322)、第四磁铁(42)、第一磁铁(314)、第一端盖(325)、第四套环(326)以及第五套环(327),第四磁铁(42)嵌入第三套环(322),第一磁铁(314)部分嵌入第一端盖(325),第三套环(322)同轴套接于第五套环(327),第四套环(326)同轴套接于第五套环(327)并部分凸出第五套环(327),凸出部分用于抵接水杯的内底部,第四套环(326)与第三套环(322)夹持第一端盖(325),第四套环(326)设置于第五套环(327)与第一端盖(325)之间,第三磁铁(324)与第四磁铁(42)位置相对应且相对面的磁极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311)包括第一柱面(3111)、垂直联接于第一柱面(3111)且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台阶面(3112)、垂直联接于第一台阶面(3112)且与第一柱面(3111)同轴延伸的第二柱面(3113)、垂直联接于第二柱面(3113)且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台阶面(3114)、垂直联接于第二台阶面(3114)且与第一柱面(3111)同轴延伸的第三柱面(3115)以及封闭第三柱面(3115)的第一端面(3116);所述第一套环(313)包括第一端部(3134)和第二端部(3135),第一端部(3134)沿第一套环(313)的轴向设置第一盲孔(3133),第一端部(3134)径向向内设置第一凸缘(3131),第一盲孔(3133)用于接纳第三磁铁(324),第一凸缘(3131)与第一主体(311)的第一柱面(3111)过盈配合,第一端部(3134)用于抵接第二套环(315),第二端部(3135)与第一主体(311)的第一台阶面(3112)配合;所述第二套环(315)包括第四柱面(3151)和第三台阶面(3152),第三台阶面(3152)沿第四柱面(3151)的径向向内延伸并垂直联接于第四柱面(3151),第三台阶面(3152)用于抵接第一套环(313)的第一端部(3134),第四柱面(3151)用于套接第一主体(311)的第二柱面(3113),第四柱面(3151)与第二柱面(3113)过盈配合;所述第三磁铁(324)具有与第一盲孔(3133)相适应的外形,第一磁体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入第一盲孔(3133)。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一种茶水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套环(322)包括第三端部(3224)和第四端部(3225),第三端部(3224)沿第三套环(322)的轴向设置第二盲孔(3223),第三端部(3224)径向向内设置第二凸缘(3221),第二盲孔(3223)用于接纳第四磁铁(42),第四端部(3225)用于抵接第一仓体(31)的第二套环(315),第三端部(3224)用于抵接第一端盖(325),第三套环(322)与第一仓体(31)的第一主体(311)的第一柱面(3111)间隙配合;所述第一端盖(325)包括平面(3251),平面(3251)设置多个第一通孔(3253),平面(3251)同轴设置凹坑(3252),凹坑(3252)用于部分接纳第一磁铁(314),第一磁铁(314)与凹坑(3252)过盈配合,第三套环(322)和第四套环(326)夹持第一端盖(325)的平面(3251);所述第四套环(326)包括第五柱面(3261)和第四台阶面(3262),第四台阶面(3262)垂直联接于第五柱面(3261),第四台阶面(3262)沿第五柱面(3261)的径向向外延伸,第一端盖(325)和第五套环(327)夹持第四套环(326)的第四台阶面(3262),第五柱面(3261)的端部用于间歇性抵接水杯的内底部;所述第五套环(327)包括第六柱面(3271)和第五台阶面(3272),第五台阶面(3272)垂直联接于第六柱面(3271),第五台阶面(3272)沿第六柱面(3271)的径向向内延伸,第五台阶面(3272)抵接第四套环(326)的第四台阶面(3262),第六柱面(3271)与第三套环(322)过盈配合,第五台阶面(3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柱吕国彬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睿郎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