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海扁虫运动方式的仿生水下航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584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海扁虫运动方式的仿生水下航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结构包括两个支杆、两个驱动杆和若干摆动杆,摆动杆套设在支杆上并与支杆转动连接,驱动杆通过偏心机构与摆动杆的端部滑动连接,通过偏心机构带动所述摆动杆沿支杆转动,通过摆动杆的上下循环摆动产生动力;驱动杆分别与驱动电机连接用于带动驱动杆转动;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有调节杆,两个支杆的端头部设置在滑轨内且能在滑轨内滑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了仿生海扁虫的波动式前进方式,通过改变两个支杆之间的距离来改变波形,从而使得前进速度进行改变。本发明专利技术没有螺旋桨产生的与推进方向垂直的涡流,流体性能更好以上,能量利用率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海扁虫运动方式的仿生水下航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航行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海扁虫运动方式的仿生水下航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仿生学研究的不断进步,科研工作者的目光集中到长期生活在水下,特别是能在水中自由遨游的鱼类的游动机理的研究上。鱼类游动具有效率高、速度快、机动灵活等许多优点,而这正是目前水下推进器的设计目标。传统的AUV(Auto Underwater Vehicle and Underwater navigation equipment)虽然用途不同,但其运动控制和推进系统是由多个螺旋桨推进系统组成,并以电磁马达或液压马达为更多的原动力。推进装置体积大、能耗高、效率低,且具有较大的噪声和尾迹,使得AUV的启动、加速性能差、灵活性和隐蔽性难以满足水下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需要。
[0003]海扁虫所采用的推进方式是一种类似鱼类MPF的波动式推进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水下航行设备相比,该推进方式有以下显著特点:没有螺旋桨产生的与推进方向垂直的涡流,流体性能更好以上,波动推进的效率比常规水下航行设备高,能量利用率高,可以节省能源使用;传统AUV采用的螺旋桨推进和舵控制,回转半径大,灵活性较差。而海扁虫身体扁长,类鱼鳍面足够柔韧,使其在狭窄的地形空间都能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回转半径大大减小,而且稳定性也更好。噪音也更小,隐蔽性更高,不易被水下声纳发现。
[0004]综上可见,基于海扁虫运动方式仿生的水下航行装备的研究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仿生研究,由螺旋桨推进到波动推进的变革,其研究意义和目的不言而喻。
[0005]国内外对于海扁虫的仿生非常少,但是与其运动方式一致(MPF运动模式)的鳐鱼(以及其他相同运动模式的鱼类)的仿生水下机器人的研究较多,日本冈山大学在2013年研制的仿鳐科机器鱼,每侧胸鳍由6个独立控制的鳍条驱动单元组成,每根鳍条由一个伺服电机经过锥齿轮减速以后得带摆动动力,该小组探索性的研究了通过改善鳍条的特殊运动来实现机器鱼上升下潜策略,并进行了一系列载体水下实验。但是其中又有一些问题所在,比如电机过重,12个电机导致整条鱼身体过重,容易下沉;体积过大,机器及其不利于在水下行动;由齿轮组及电机带动,鳍条波形不能改变等缺陷。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基于海扁虫运动方式的仿生水下航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海扁虫运动方式的仿生水下航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能够通过改变轴距从而改变驱动水下航行装置的波形,进而改变水下航行装置的前进速度。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海扁虫运动方式的仿生水下航行装置,包括:
[0008]类鱼鳍装置,包括两个支杆、两个驱动杆和若干摆动杆,所述摆动杆套设在所述支
杆上并与所述支杆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上设有偏心机构,所述驱动杆通过所述偏心机构与所述摆动杆的端部滑动连接,通过所述偏心机构带动所述摆动杆沿所述支杆转动,通过所述摆动杆的上下循环摆动产生动力;
[0009]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杆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驱动杆转动;
[0010]调距装置,包括舵机和滑轨,所述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杆铰接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杆铰接连接,两个所述支杆的端头部设置在所述滑轨内且能在所述滑轨内滑动。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舵机的转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支杆和所述驱动杆均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两端,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舵机均固定在所述机壳上。
[0014]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杆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驱动杆的外侧。
[0015]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杆的与所述驱动杆连接的一端固定有U型板,所述U形板的开口卡合在所述偏心机构上,所述U形板靠近所述摆动杆的一端设有通孔,所述U形板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支杆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偏心机构在所述驱动杆上等距设置,所述偏心机构沿所述驱动杆的圆周方向等角度依次设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驱动轴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机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杆为碳纤维管,所述摆动杆之间连接有硅胶片。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海扁虫运动方式的仿生水下航行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当需改变水下航行装置的前进速度时,舵机转动,带动转动杆旋转,转动杆两端的调节杆带动两个支杆在滑轨内向外或向内一定,从而实现轴距的改变;当轴距改变量达到要求时,舵机停止转动,保持不动,转动杆和支杆停止并保持在固定位置,轴距移动稳定后,就会形成新的波形。
[002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了仿生海扁虫的波动式前进方式,通过改变两个支杆之间的距离来改变波形,从而使得前进速度进行改变。没有螺旋桨产生的与推进方向垂直的涡流,流体性能更好以上,能量利用率高,可以节省能源使用;在狭窄的地形空间都能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回转半径大大减小,而且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驱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摆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型简图。
[0029]图中,1、机壳;2、滑轨;3、驱动电机;4、舵机;5、支杆;6、驱动杆;7、摆动杆;8、偏心机构;9、U型板;10、通孔;11、转动杆;12、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海扁虫运动方式的仿生水下航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类鱼鳍装置,包括两个支杆、两个驱动杆和若干摆动杆,所述摆动杆套设在所述支杆上并与所述支杆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上设有偏心机构,所述驱动杆通过所述偏心机构与所述摆动杆的端部滑动连接,通过所述偏心机构带动所述摆动杆沿所述支杆转动,通过所述摆动杆的上下循环摆动产生动力;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杆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驱动杆转动;调距装置,包括舵机和滑轨,所述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杆铰接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杆铰接连接,两个所述支杆的端头部设置在所述滑轨内且能在所述滑轨内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扁虫运动方式的仿生水下航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舵机的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海扁虫运动方式的仿生水下航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扁虫运动方式的仿生水下航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支杆和所述驱动杆均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两端,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舵机均固定在所述机壳上。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文婷伍雄谦陈思霖黄杰华李楷林冯沼棠刘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