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产前胯部锻炼助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56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产前胯部锻炼助产器,包括底板、第一电动缸、L形板、踩踏板和手扶杆,第一电动缸设置有两个,且竖直的设置于底板上;L形板设置有两个,与两个第一电动缸一一对应相连;L形板的横向部位于其竖向部的上端,L形板的横向部与第一电动缸活塞杆的顶端相连;踩踏板设置有两个,与两个L形板一一对应相连;踩踏板与L形板竖向部的下端固定相连,踩踏板的长度方向与L形板横向部的长度方向相同;手扶杆设置有两个且均设置于底板上,两个手扶杆分别设置于两个踩踏板的两侧;孕妇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省力、方便、安全且长时间的进行胯部锻炼,使得孕妇的胯部锻炼效果好,非常有助于孕妇顺利分娩。利分娩。利分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产前胯部锻炼助产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胯部锻炼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产前胯部锻炼助产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与提高,尤其是对于诸多生活及工作等生产中重体力活动,逐渐被智能化的设备所承担。
[0003]伴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化,人们的工作逐渐向高脑力活动方向发展,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体量锻炼越来越少,尤其是伴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年轻的女性更是久坐等静态活动更多,特别是年轻的孕妇。
[0004]而对于即将临盆的孕妇,在自然分娩时,产妇需要具备分娩力量,一般产程在14个小时左右,需要有足够的体力才能完成。为了能够实现顺利分娩,系统的锻炼对保证分娩时的体力会有很大帮助,尤其是进行有效的胯部锻炼,有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
[0005]常规的妇产中心,所以为了保证能够顺利分娩,通常建议孕妇通过爬楼梯的方式进行胯部锻炼。通过爬楼梯的方式进行胯部锻炼,需要消耗很大的体力,很难持久,这就导致锻炼效果很有限。而且爬楼梯时不但需要家人或护工专门陪同,还存在很大的危险性。
[0006]现有申请号为CN202020311448.6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产妇临盆前胯部锻炼装置,其由转节、横臂、滑轮、拉绳、固定架、球形节、支撑架、卷筒、吊带、散热孔、一号旋钮、夹紧板、固定座、立柱、固定杆、连接杆和二号旋钮组成,立柱一端固定置于固定座顶部,夹紧板置于固定座的U型槽内,一号旋钮螺接置于固定座底部,且一号旋钮一端和夹紧板可转动连接,立柱的顶端置有转节,横臂的一端套置于转节上,横臂的另一端水平延伸一段距离,然后竖直向下折弯,固定架的中部和横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架的两端分别开有安装槽,两个滑轮分别置于固定架两端的安装槽内,滑轮上的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和固定架相连接,拉绳的两端分别绕过两个滑轮竖直向下延伸,拉绳的两端分别连接置有球形节,球形节上开有贯穿槽,连接杆贯穿球形节上的贯穿槽,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置有支撑架,两个支撑架的一端通过固定杆相连接,两个支撑架的另一端之间置有卷筒,卷筒上的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和两个支撑架相连接,吊带一端和固定杆相连接,吊带的另一端绕置于卷筒上,且吊带的另一端和卷筒相连接,卷筒上的轴一端连接置有二号旋钮。上述胯部锻炼装置能够进行腿部水平与竖直方向的开合运动,提高了胯部的锻炼效果。而且能够伴随孕妇腿部施力进行角度的变化,降低绑腿处对腿部的摩擦,提高使用舒适感。
[0007]但是,上述胯部锻炼装置是待产孕妇躺在床上使用的,使用时需要有人帮助,不时地手动进行卷筒的调节,使用费力且不够方便。使用时腿部不对身体进行支撑,锻炼效果有限,而且使用时腿部始终抬高,不利于人体血液的正常循环,不能长时间的持续锻炼使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一种智能产前胯部锻炼助产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使孕妇省力、方便、安全且长时间的进行胯部锻炼,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的智能产前胯部锻炼助产器。
[0009]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产前胯部锻炼助产器,包括:底板;第一电动缸,所述第一电动缸设置有两个,且竖直的设置于底板上;L形板,设置有两个,与两个第一电动缸一一对应相连;所述L形板的横向部位于其竖向部的上端,所述L形板的横向部与第一电动缸活塞杆的顶端相连;踩踏板,设置有两个,与两个L形板一一对应相连;所述踩踏板与L形板竖向部的下端固定相连,所述踩踏板和L形板的横向部分别位于L形板竖向部的两侧,所述踩踏板的长度方向与L形板横向部的长度方向相同;手扶杆,设置有两个且均设置于底板上,两个所述的手扶杆分别设置于两个踩踏板的两侧。
[0010]所述踩踏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后护板和前护板,所述前护板位于L形板与后护板之间,所述后护板和前护板均为弧形板,且开口相对设置,所述踩踏板的上端面上位于后护板和前护板之间的板面上设置有防滑凸条;所述前护板的凸弧面上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为矩形杆,所述调节杆的长度方向与踩踏板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L形板竖向部的下端设置有导向孔,所述L形板的竖向部上位于导向通孔处设置有矩形导向管,所述矩形导向管上设置有通向管内的螺纹通孔,且此螺纹通孔中安装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调节杆由L形板竖向部的导向孔和矩形导向管中穿过。
[0011]所述L形板横向部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圆套管,所述第一电动缸的活塞杆为圆柱杆状,所述第一电动缸活塞杆上端的直径与圆套管的孔径相同,所述圆套管套设于第一电动缸活塞杆的顶端,所述圆套管和L形板能以第一电动缸的活塞杆为转轴进行转动,所述圆套管上设置有通向管内的螺纹通孔,且此螺纹通孔中安装有第二固定螺栓。
[0012]两个所述的第一电动缸中,一个第一电动缸固定设置于底板上,另一个第一电动缸的下端设置有矩形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L形导板,所述L形导板的横向部位于其竖向部的上端,两个L形导板组成导向槽,所述第一电动缸下端的矩形板位于此导向槽中,所述第一电动缸可沿着导向槽滑动;所述底板上还水平设置有第二电动缸,所述第二电动缸位于两个L形导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电动缸和L形导板的长度方向相同,均沿着两个第一电动缸的布置方向;两个所述的L形导板中,靠近第二电动缸的L形导板的竖向部上设置有矩形通孔,此矩形通孔沿着L形导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矩形通孔穿过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电动缸下端的矩形板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电动缸的活塞杆相连。
[0013]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中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电动缸和第二电动缸均与控制器电性相连,所述电控箱上设置有操控第一电动缸和第二电动缸的开关;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有远程控制模块,所述远程控制模块用于远程控制第一电动缸和第二电动缸。
[0014]所述远程控制模块包括无线接收器和无线发射器,所述无线接收器设置于电控箱中,所述无线接收器可接收无线发射器发射的信号。
[0015]所述远程控制模块包括语音接收单元、数据存储单元和数据处理器,所述语音接收单元与数据处理器电性相连,所述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预设的语音指令和各语音指令所代表的运行信号,所述数据存储单元和数据处理器通信相连,所述数据处理器与控制器电性相连,所述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语音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语音指令,并与数据存储单元
中存储预设的语音指令进行对比,同时提取出此语音指令所对应的运行信号,将运行信号传递给控制器进行第一电动缸和第二电动缸的运行控制。
[0016]还包括防护带组件,所述防护带组件包括一个防护带和两个杆套管,两个杆套管分别与防护带的两端相连,两个杆套管分别套设于两个手扶杆上,所述杆套管可沿着手扶杆上下滑动;所述杆套管上设置有通向管内的螺纹通孔,且此螺纹通孔中安装有第三固定螺栓。
[0017]所述底板的下端设置有轮子,所述轮子具有刹车结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上下贯穿底板的螺纹通孔,且此螺纹通孔中安装有稳固螺栓,所述稳固螺栓的杆部顶端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产前胯部锻炼助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第一电动缸(2),所述第一电动缸(2)设置有两个,且竖直的设置于底板(1)上;L形板(3),设置有两个,与两个第一 电动缸(2)一一对应相连;所述L形板(3)的横向部位于其竖向部的上端,所述L形板(3)的横向部与第一电动缸(2)活塞杆的顶端相连;踩踏板(4),设置有两个,与两个L形板(3)一一对应相连;所述踩踏板(4)与L形板(3)竖向部的下端固定相连,所述踩踏板(4)和L形板(3)的横向部分别位于L形板(3)竖向部的两侧,所述踩踏板(4)的长度方向与L形板(3)横向部的长度方向相同;手扶杆(5),设置有两个且均设置于底板(1)上,两个所述的手扶杆(5)分别设置于两个踩踏板(4)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产前胯部锻炼助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板(4)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后护板(6)和前护板(7),所述前护板(7)位于L形板(3)与后护板(6)之间,所述后护板(6)和前护板(7)均为弧形板,且开口相对设置,所述踩踏板(4)的上端面上位于后护板(6)和前护板(7)之间的板面上设置有防滑凸条(8);所述前护板(7)的凸弧面上连接有调节杆(9),所述调节杆(9)为矩形杆,所述调节杆(9)的长度方向与踩踏板(4)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L形板(3)竖向部的下端设置有导向孔,所述L形板(3)的竖向部上位于导向通孔处设置有矩形导向管(10),所述矩形导向管(10)上设置有通向管内的螺纹通孔,且此螺纹通孔中安装有第一固定螺栓(11),所述调节杆(9)由L形板(3)竖向部的导向孔和矩形导向管(10)中穿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产前胯部锻炼助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板(3)横向部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圆套管(12),所述第一电动缸(2)的活塞杆为圆柱杆状,所述第一电动缸(2)活塞杆上端的直径与圆套管(12)的孔径相同,所述圆套管(12)套设于第一电动缸(2)活塞杆的顶端,所述圆套管(12)和L形板(3)能以第一电动缸(2)的活塞杆为转轴进行转动,所述圆套管(12)上设置有通向管内的螺纹通孔,且此螺纹通孔中安装有第二固定螺栓(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产前胯部锻炼助产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第一电动缸(2)中,一个第一电动缸(2)固定设置于底板(1)上,另一个第一电动缸(2)的下端设置有矩形板,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L形导板(14),所述L形导板(14)的横向部位于其竖向部的上端,两个L形导板(14)组成导向槽,所述第一电动缸(2)下端的矩形板位于此导向槽中,所述第一电动缸(2)可沿着导向槽滑动;所述底板(1)上还水平设置有第二电动缸(15),所述第二电动缸(15)位于两个L形导板(14)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电动缸(15)和L形导板(14)的长度方向相同,均沿着两个第一电动缸(2)的布置方向;两个所述的L形导板(14)中,靠近第二电动缸(15)的L形导板(14)的竖向部上设置有矩形通孔,此矩形通孔沿着L形导板(14)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矩形通孔穿过有连接杆(16),所述连接杆(16)的一端与第一电动缸(2)下端的矩形板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电动缸(15)的活塞杆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产前胯部锻炼助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电控箱(23),所述电控箱(23)中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骞白睿敏宋晓琴伍东红高金玲谷倬宇陈义兵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