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阻尼器的建筑减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减震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用阻尼器的建筑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相继发生的汶川、玉树、雅安等地的地震,尤其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各个地区在隔震、减振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探索,在建筑行业中不管是主管部门要求或是行业标准都对抗震提出很新要求。传统建筑抗震结构是通过提高结构本身性能来实现,如增大构件截面或者采用高强度的材料来达到抗震的目的。可在现阶段科技水平还无法准确地预估地震的破坏程度,因为传统建筑结构是不能对外荷载拥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运运而生。该理论是通过在关键部位装设特种装置、某种施加外力的设备或机构,调整或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最终合理控制位移、速度、应变或者加速度,达到小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阻尼器的建筑减震结构,一方面通过阻尼器为建筑的主体结构提供刚度,另一方面通过阻尼器耗能降低结构整体地震力,能够获得较好的消能减震效果。
[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阻尼器的建筑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建筑框架结构,在每层建筑框架结构的主体结构梁柱轴线间设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通过墙式连接结构固定在主体结构梁柱上,所述墙式连接结构包括上墩台和下墩台,所述上墩台和下墩台内设有预埋件,且下墩台内还设有插筋,阻尼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预埋件紧固连接,所述上墩台和下墩台为混凝土浇筑而成,且呈对称的凹字型,其阻尼器安装在两者的空隙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阻尼器的建筑减震结构,其特在于:所述阻尼器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压缩杆,压缩杆的另一端抵在上、下墩台共同的侧壁上,在压缩杆上套有减震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使用阻尼器的建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正林,苏静华,李骞,张国洋,张相彬,子文益,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