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荣龙专利>正文

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5378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具体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养殖水池,所述养殖水池的连接端设有水质检测模块,所述水质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设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输出端设有微滤机过滤单元,所述微滤机过滤单元的输出端设有生化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水产养殖用水经过多道工序进行处理,使得养殖水处理系统性能更加稳定,处理效果迅速,不产生二次污染,安全性能高,解决了现有落后系统所存在的全部缺点隐患,设备占地面积小,循环系统对于循环水的各项有害成分指整体处理性能有了极大提高,最终极大的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密度,提高产量,养殖品种的生长速度,减少耗能。减少耗能。减少耗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是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产养殖,是一种规模庞大的产业,现如今市场上能够见到的鱼、虾等水产品大都是通过水产养殖得来的,因此,它能够经济地为人类提供优质动物蛋白食品,除此之外,它能为工业提供原料,是医药工业、化学工业、饲料工业等的重要原料来源。
[0003]现如今,随着人口的增加,市场对于水产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天然的渔业捕捞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此时水产养殖业便能够大大的减轻天然渔业资源的压力。
[0004]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所用的水至关重要,而养殖所用的水都需要在处理后循环利用,目前国内的普遍的高密度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组成是微滤机或束流沉淀筒,蛋白分离器,生化系统去除养殖水体中残饵粪便、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有害污染物,紫外线杀菌消毒,传统工艺缺陷:处理工艺繁琐、占地面积大,生化系统性能不稳定,并不能有效去除亚硝酸盐,产生作用时间长效率低,菌种易失活性,导致水体有害物质难以降解,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养殖密度,产量未得到提高,工艺运行不稳定容易出现系统崩溃,利用高耗能氧锥或低耗能普通曝气来进行养殖系统增氧,但是养殖密度得不到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通过将水产养殖用水经过多道工序进行处理,使得养殖水处理系统性能更加稳定,处理效果迅速,不产生二次污染,安全性能高,解决了现有落后系统所存在的全部缺点隐患,设备占地面积小,循环系统对于循环水的各项有害成分指整体处理性能有了极大提高,最终极大的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密度,提高产量,养殖品种的生长速度,减少耗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出现工艺运行不稳定、生化系统性能不稳定、养殖密度得不到提高等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养殖水池,所述养殖水池的连接端设有水质检测模块,所述水质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设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输出端设有微滤机过滤单元,所述微滤机过滤单元的输出端设有生化系统,所述生化系统的输出端设有消毒模块,所述消毒模块的输出端设有去残留模块,所述去残留模块的输出端设有增氧模块。
[0007]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模块包括第一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和臭氧发生器,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并去除水中的亚硝酸盐。
[0008]进一步地,所述去残留模块包括第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和制氢还原设备,将水体中残留的臭氧通过处理而去除。
[0009]进一步地,所述增氧模块包括第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制氧机,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净化水体,去除水体有害气体,去除微纳米级悬浮物,使其更加适宜于水产养殖。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水质检测模块包括取样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设在取样单元的输出端,所述检测单元包括PH值检测仪、含氧量检测仪、微生物检测仪、氨氮量分析仪,以此对养殖水池中的水的质量进行评估。
[0011]进一步地,所述PH值检测仪、含氧量检测仪、微生物检测仪、氨氮量分析仪均设在取样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取样单元设在养殖水池的输出端,所述检测单元设在养殖水池的连接端,所述沉淀池设在检测单元的输出端,检测后的水引入沉淀池中处理。
[0012]进一步地,所述增氧模块的输出端设有检验模块,所述检验模块设在水质检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检验模块包括二次沉淀池,所述二次沉淀池设在增氧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二次沉淀池的输出端设有水量检测单元,所述水量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设有过渡池,所述过渡池设在取样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微滤机过滤单元设在二次沉淀池的输出端,若水再处理后沉淀物仍然较多,则通过微滤机过滤单元开始下一次循环处理。
[0013]进一步地,所述检验模块的输入端设有补水模块,所述补水模块包括补水池,所述补水池设在水量检测单元的输入端,通过补水池补充处理过程中损失的水量。
[001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水产养殖用水经过微滤机过滤单元、生化系统、消毒模块、去残留模块、增氧模块等多道工序进行处理,使得养殖水处理系统性能更加稳定,处理效果迅速,不产生二次污染,安全性能高,解决了现有落后系统所存在的全部缺点隐患,设备占地面积小,循环系统对于循环水的各项有害成分指整体处理性能有了极大提高,最终极大的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密度,提高产量,养殖品种的生长速度,减少耗能。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循环处理后的水经过检验模块和水质检测模块的检验后再回到养殖水池中,从各个方面检测处理后的水是否符合水产养殖的需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水进行二次处理,确保处理后的循环水可以二次使用,提高了循环处理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块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消毒模块结构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去残留模块结构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增氧模块结构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水质检测模块结构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检验模块结构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补水模块结构图。
[0024]附图标记为:1、养殖水池;2、水质检测模块;3、沉淀池;4、微滤机过滤单元;5、生化系统;6、消毒模块;7、去残留模块;8、增氧模块;9、检验模块;10、补水模块;11、补水池;12、二次沉淀池;13、水量检测单元;14、过渡池;15、取样单元;16、第一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7、臭氧发生器;18、第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9、制氧机;20、第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21、制氢还原设备;22、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参照说明书附图1

5,该实施例的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养殖水池1,所述养殖水池1的连接端设有水质检测模块2,进行处理前首先对水质进行检测评估,所述水质检测模块2的输出端设有沉淀池3,水在处理前首先在沉淀池3中静置沉淀,所述沉淀池3的输出端设有微滤机过滤单元4,以此将其中难以沉淀的一些小颗粒悬浮物去除,所述微滤机过滤单元4的输出端设有生化系统5,所述生化系统5的输出端设有消毒模块6,所述消毒模块6的输出端设有去残留模块7,所述去残留模块7的输出端设有增氧模块8,所述消毒模块6包括第一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6和臭氧发生器17,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并去除水中的亚硝酸盐,所述去残留模块7包括第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20和制氢还原设备21,将水体中残留的臭氧通过处理而去除,所述增氧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养殖水池(1),所述养殖水池(1)的连接端设有水质检测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检测模块(2)的输出端设有沉淀池(3),所述沉淀池(3)的输出端设有微滤机过滤单元(4),所述微滤机过滤单元(4)的输出端设有生化系统(5),所述生化系统(5)的输出端设有消毒模块(6),所述消毒模块(6)的输出端设有去残留模块(7),所述去残留模块(7)的输出端设有增氧模块(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模块(6)包括第一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6)和臭氧发生器(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残留模块(7)包括第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20)和制氢还原设备(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模块(8)包括第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8)、制氧机(1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检测模块(2)包括取样单元(15)和检测单元(22),所述检测单元(22)设在取样单元(15)的输出端,所述检测单元(22)包括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龙
申请(专利权)人:王荣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