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浆料地表至井下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5270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浆料地表至井下输送系统,属于喷浆料输送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搅拌站,所述的搅拌站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胶带机运输通廊,第一胶带机运输通廊的输出端连接有中间转运站,中间转运站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胶带机运输通廊,第二胶带机运输通廊的输出端连接有下料机斗装置;所述的下料机斗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溜灰孔结构,溜灰孔结构的输出端延伸至井下并连接有井下输送站,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机械化作业,送料、下料以及清料无需人工作业,减少人工作业量,下料漏斗发生堵塞时,直接开启压缩空气管道阀,能够快速疏通下料漏斗,底板下部回收料槽用于回收漏料,再接回搅拌站形成循环运输,输送过程持续供料,连续性强,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浆料地表至井下输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喷浆料输送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喷浆料地表至井下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喷浆料是井下巷道掘进过程中重要的支护材料,使用量大。目前,金属矿山在井下采掘过程中,喷浆料从地表至井下的运输主要是由汽车通过罐笼输送到井下,或者由汽车通过地表斜坡道直接运输到井下采区。这种喷浆料运输方式存在以下几问题:1.经济上,汽车运输费用很高,特别是随着地表以下开采深度越来越深,运输费用也逐渐增加。2.效率上,汽车运输效率低且供料没有连续性,对于需要一次成型的断面或者一次完成浇筑的假底,增加了施工的难度。3.安全性,长距离的有轨运输,巷道占用率高,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易产生车辆事故。4.环境方面,干式喷浆料为粉状颗粒,汽车运输时会产生大量扬尘,污染地表和井下环境。
[0003]随着金属地下矿山采矿量的不断提高,井下所需要的喷浆支护材料也大幅提升;同时采掘深度的加大也提高了运输成本。能够经济、安全、高效的输送喷浆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喷浆料地表至井下输送系统,本专利技术采用机械化作业,送料、下料以及清料无需人工作业,减少人工作业量,下料漏斗发生堵塞时,无需人工吹扫,直接开启压缩空气管道阀,能够快速疏通下料漏斗,底板下部回收料槽用于回收漏料,再接回搅拌站形成循环运输,输送过程持续供料,连续性强,效率高。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喷浆料地表至井下输送系统,包括搅拌站,所述的搅拌站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胶带机运输通廊,第一胶带机运输通廊的输出端连接有中间转运站,中间转运站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胶带机运输通廊,第二胶带机运输通廊的输出端连接有下料机斗装置;
[0009]所述的下料机斗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溜灰孔结构,溜灰孔结构的输出端延伸至井下并连接有井下输送站。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下料机斗装置的下料口位置处设置有双口漏斗,双口漏斗的输出端连接有下料漏斗,下料漏斗的内壁铺设有锰钢衬板,下料漏斗与双口漏斗的连接处安装有液压平板闸阀,下料漏斗的外表面焊接有管道法兰。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下料漏斗为长方形变径漏斗,下料漏斗设有两组,并分别通过方
形法兰与双口漏斗连接,两组下料漏斗以下料机斗装置下料口为中心对称布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锰钢衬板防腐采用红单打底,再刷两遍灰漆,下料漏斗的内壁只刷一遍红单内漆。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下料机斗装置的底板位置处设置有回收料槽,回收料槽的槽口位置处安装有渣浆泵。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溜灰孔结构的内壁安装有无缝钢管,无缝钢管与溜灰孔结构的孔壁之间填充有水泥浆,无缝钢管的内圈设置有钢骨架尼龙管,多组钢骨架尼龙管在无缝钢管的内圈沿竖直方向连接,钢骨架尼龙管相互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尼龙接箍,钢骨架尼龙管的管身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尼龙支撑圈。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泥浆水泥标号PO42.5,水灰比0.5:1。
[0016]3.有益效果
[0017]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喷浆料在搅拌站内搅拌均匀后,通过第一胶带机运输通廊输送到中间转运站,再经过第二胶带机运输通廊输送到下料机斗装置内,下料机斗装置内的喷浆料经过导灰管吹送溜灰孔结构内,接着利用喷浆料的自重,直接下落到井下运输站内,井下运输站里的小型运输车把喷浆料运输到各个掌子面,完成喷浆料从地表至井下采区的输送过程,输送过程持续供料,连续性强,效率高。
[0019]本专利技术采用机械化作业,送料、下料以及清料无需人工作业,减少人工作业量,下料漏斗发生堵塞时,无需人工吹扫,直接开启压缩空气管道阀,能够快速疏通下料漏斗,底板下部回收料槽用于回收漏料,再接回搅拌站形成循环运输,本专利技术维护成本低,不易损坏,料斗内壁镶嵌锰钢衬板,耐磨,不易损坏,检修时只需更换内壁衬板。
[0020]本专利技术统操作简单、效率高、性能稳定、维护成本小,无需使用汽车长距离运输喷浆料,地表主要是通过皮带传输,再利用喷浆料自身重力坠入井下,高效安全的完成输送任务,有效的提高了井下喷浆支护效率,本系统机械化作业程度高,劳动强度小,减少运输成本,同时避免了汽车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能够解决汽车运输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输送系统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料机斗装置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口漏斗结构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溜灰孔结构图。
[0025]图中:1、搅拌站;2、第一胶带机运输通廊;3、中间转运站;4、第二胶带机运输通廊;5、下料机斗装置;51、双口漏斗;6、井下输送站;7、溜灰孔结构;8、下料漏斗;9、锰钢衬板;10、液压平板闸阀;11、管道法兰;12、回收料槽;13、渣浆泵;14、水泥浆;15、无缝钢管;16、钢骨架尼龙管;17、尼龙支撑圈;18、尼龙接箍。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7]实施例1
[0028]从图1

4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一种喷浆料地表至井下输送系统,包括搅拌站1,搅拌站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胶带机运输通廊2,第一胶带机运输通廊2的输出端连接有中间转运站3,中间转运站3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胶带机运输通廊4,第二胶带机运输通廊4的输出端连接有下料机斗装置5;
[0029]下料机斗装置5的输出端连接有溜灰孔结构7,溜灰孔结构7的输出端延伸至井下并连接有井下输送站6。
[0030]下料机斗装置5的下料口位置处设置有双口漏斗51,双口漏斗51的输出端连接有下料漏斗8,下料漏斗8的内壁铺设有锰钢衬板9,锰钢衬板9厚20mm,衬板间隔不大于20mm,衬板铺设横向、竖向不得成规则通缝,下料漏斗8与双口漏斗51的连接处安装有液压平板闸阀10,下料漏斗8的外表面焊接有管道法兰11,下料漏斗8的外表面距离上口位置1000mm处开口,焊接DN80的管道法兰11,圆口连续焊,管道法兰11法兰连接压缩空气管道,外接压缩空气可对下料漏斗8进行吹扫、清堵。
[0031]下料漏斗8为长方形变径漏斗,下料漏斗8设有两组,并分别通过方形法兰与双口漏斗51连接,两组下料漏斗8以下料机斗装置5下料口为中心对称布置,两组变径下料漏斗一用一备。
[0032]锰钢衬板9防腐采用红单打底,再刷两遍灰漆,下料漏斗8的内壁只刷一遍红单内漆。
[0033]下料机斗装置5的底板位置处设置有回收料槽12,尺寸为1500mm*1200mm*1100mm,回收料槽12的槽口位置处安装有渣浆泵13,回收料槽12在底板最低部位,渣浆泵13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浆料地表至井下输送系统,包括搅拌站(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站(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胶带机运输通廊(2),第一胶带机运输通廊(2)的输出端连接有中间转运站(3),中间转运站(3)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胶带机运输通廊(4),第二胶带机运输通廊(4)的输出端连接有下料机斗装置(5);所述的下料机斗装置(5)的输出端连接有溜灰孔结构(7),溜灰孔结构(7)的输出端延伸至井下并连接有井下输送站(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浆料地表至井下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料机斗装置(5)的下料口位置处设置有双口漏斗(51),双口漏斗(51)的输出端连接有下料漏斗(8),下料漏斗(8)的内壁铺设有锰钢衬板(9),下料漏斗(8)与双口漏斗(51)的连接处安装有液压平板闸阀(10),下料漏斗(8)的外表面焊接有管道法兰(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浆料地表至井下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料漏斗(8)为长方形变径漏斗,下料漏斗(8)设有两组,并分别通过方形法兰与双口漏斗(51)连接,两组下料漏斗(8)以下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轲周磊陈晨刘明宇印提军翟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