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段餐厨废液油水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116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段餐厨废液油水分离器,包括顶部敞口的机壳的外壁上设有控制器,内壁上设有压力与液位传感器,且压力与液位传感器位于底壁沿纵向设有的隔板,且隔板将机壳分隔为储液室和一级储油室,储液室的侧壁设有带电磁阀的废液排放管,一级储油室的底壁上设有鼓泡器,一级储油室侧壁上设有带阀门的排油管;刮油机构设在一级储油室上方的机壳内壁上,用于将一级储油室内的油脂转移至二级储油室内;控制器分别与电磁阀、鼓泡器、压力与液位传感器以及刮油机构信号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电磁阀、鼓泡器、压力与液位传感器以及刮油机构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分离餐厨废液中的油脂与水,满足高纯度油脂原料的要求,提高油脂附加值。油脂附加值。油脂附加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段餐厨废液油水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餐厨废液(或油水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两段餐厨废液油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餐饮行业发展迅速,餐厨废液已经成为主要的水体污染之一。由于餐饮行业烹饪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植物油与动物油,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液。动植物油是多组分烃基脂肪酸类有机混合物,易于腐败会产生一定的色度与恶臭。因此,餐厨废液是一种高COD含量、高油脂、高氨氮、高磷、水质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如果不经过严格净化处理,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综上所述,油水分离设备和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
[0003]然而现有的油水分离器因其较高的研发费和复杂的内部结构,且易受生产规模及地域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价格昂贵、分离成本高,而且现有的油水分离器常用的油水分离方法主要有重力隔离法、气浮法、吸附分离法、微生物分解法等。重力隔离法只能将粒径较大的上浮油与水分离;采用气浮法存在占地面积大、产生浮渣以及浮渣难处理等问题;采用吸附分离油与水主要存在投资高、吸附剂再生困难的问题;利用微生物代谢分解油脂反应时间长、易产生恶臭气体污染大气且油脂分解后无法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提供一种有效分离餐厨废液中的油脂与水,满足高纯度油脂原料的要求以达到油脂的高附加值利用的两段餐厨废液油水分离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段餐厨废液油水分离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两段餐厨废液油水分离器,包括:顶部敞口的机壳,外壁上设有控制器,内壁上设有压力与液位传感器,底壁沿纵向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端低于压力与液位传感器的安装高度,且隔板将机壳分隔为储液室和一级储油室,所述储液室的侧壁设有带电磁阀的废液排放管,所述一级储油室的底壁上设有鼓泡器,所述一级储油室侧壁上设有带阀门的排油管;刮油机构,设在一级储油室上方的机壳内壁上,用于将一级储油室内的油脂转移至位于机壳外部的二级储油室内;
[0006]电磁阀、鼓泡器、压力与液位传感器、控制器以及刮油机构均与电源电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电磁阀、鼓泡器、压力与液位传感器以及刮油机构信号连接。
[0007]较佳地,所述刮油机构包括两个旋转轴、驱动电机、刮油板和涂覆有亲油疏水纳米涂层的滚筒,所述两个旋转轴的一端分别与机壳的前后侧壁转动连接,两个旋转轴的另一端均与滚筒的前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机壳的外部,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位于机壳前侧壁上的一旋转轴通过传送带同步驱动,刮油板倾斜设置在二级储油室上,且刮油板的高端抵接在滚筒上,刮油板的低端固定在二级储油室的侧壁上,所述二级储油室
上还设有出油管,所述驱动电机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0008]较佳地,所述亲油疏水纳米涂层包括纳米二氧化硅

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或氧化锌

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
[0009]较佳地,所述滚筒为不锈钢中空结构筒体。
[0010]较佳地,所述储液室和一级储油室的底壁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管,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管均与电源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管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0011]较佳地,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在压力与液位传感器上方的机壳内壁上,用于截留餐厨废液中的残渣,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框架和滤网,所述框架与机壳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滤网设在框架的底部开口上,所述框架的顶部开口与机壳侧壁上设有的废液输送管连通。
[0012]较佳地,所述机壳、隔板、过滤组件和刮油机构均由304不锈钢材料制成。
[0013]较佳地,所述驱动电机为转速为10

100r/min的步进伺服电机。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采用液压与液位传感器能精确判断油层与水层实现油与水的精确分离;采用两段分离方法,初次分离的油相经过滚筒刮板二次分离得到更高纯度的油脂,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将传统重力隔离法、气浮法与独创的滚筒刮油法结合提高了分离效率;采用控温与加热元件对废液温度实时调控,克服气候与地域限制,使该设备应用更具普适性。
[0016]2、本技术能够从餐厨废液中获得高纯度的油脂,更具经济价值;油水分离效率高,实现99%以上的油水分离,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仪器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运行成本低,可满足不同地域客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机壳,2、框架,3、滤网,4、废液排放管,5、电磁阀,6、温度传感器,7、加热管,8、储液室,9、隔板、10、一级储油室,11鼓泡器,12、压力与液位传感器,13、驱动电机,14、排油管,15、控制器,16、出油管,17、传送带,18、二级储油室,19、刮油板,20、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两段餐厨废液油水分离器,包括:顶部敞口的机壳1外壁上设有控制器15,机壳1内壁上设有压力与液位传感器12(压力与液位传感器12为SULZERABS MD126型潜水压力传感器),机壳1底壁沿纵向设有隔板9,所述隔板9的顶端低于压力与液位传感器12 的安装高度,且隔板9将机壳1分隔为储液室8和一级储油室10,所述储液室 8的侧壁设有带电磁阀5的废液排放管4,所述一级储油室10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分离油脂中悬浮油的鼓泡器11,所述一级储油室10侧壁上设有带阀门的排油管14,其中压力与液位传感器12能够根据液面高度信息控制电磁阀5开关,使储液室8内液面达到合
理高度后进行排放;过滤组件设在压力与液位传感器 12上方的机壳1内壁上,用于截留餐厨废液中的残渣;刮油机构设在一级储油室10上方的机壳1内壁上,用于将一级储油室10内的油脂转移至位于机壳1 外部的二级储油室18内;电磁阀5、鼓泡器11、压力与液位传感器12、控制器15以及刮油机构均与电源电连接,控制器15分别与电磁阀5、鼓泡器11、压力与液位传感器12以及刮油机构信号连接。
[0022]进一步地,给出刮油机构的具体结构,所述刮油机构包括两个旋转轴、驱动电机13、刮油板19和涂覆有亲油疏水纳米涂层的滚筒20,所述两个旋转轴的一端分别与机壳1的前后侧壁转动连接,两个旋转轴的另一端均与滚筒20 的前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3设在机壳1的外部,且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与位于机壳1前侧壁上的一旋转轴通过传送带17同步驱动,刮油板19 倾斜设置在二级储油室18上,且刮油板19的高端抵接在滚筒20上,刮油板 19的低端固定在二级储油室18的侧壁上,所述二级储油室18上还设有出油管16,所述驱动电机13与控制器15信号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段餐厨废液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敞口的机壳(1),外壁上设有控制器(15),内壁上设有压力与液位传感器(12),底壁沿纵向设有隔板(9),所述隔板(9)的顶端低于压力与液位传感器(12)的安装高度,且隔板(9)将机壳(1)分隔为储液室(8)和一级储油室(10),所述储液室(8)的侧壁设有带电磁阀(5)的废液排放管(4),所述一级储油室(10)的底壁上设有鼓泡器(11),所述一级储油室(10)侧壁上设有带阀门的排油管(14);刮油机构,设在一级储油室(10)上方的机壳(1)内壁上,用于将一级储油室(10)内的油脂转移至位于机壳(1)外部的二级储油室(18)内;电磁阀(5)、鼓泡器(11)、压力与液位传感器(12)、控制器(15)以及刮油机构均与电源电连接,控制器(15)分别与电磁阀(5)、鼓泡器(11)、压力与液位传感器(12)以及刮油机构信号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段餐厨废液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油机构包括两个旋转轴、驱动电机(13)、刮油板(19)和涂覆有亲油疏水纳米涂层的滚筒(20),所述两个旋转轴的一端分别与机壳(1)的前后侧壁转动连接,两个旋转轴的另一端均与滚筒(20)的前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3)设在机壳(1)的外部,且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与位于机壳(1)前侧壁上的一旋转轴通过传送带(17)同步驱动,刮油板(19)倾斜设置在二级储油室(18)上,且刮油板(19)的高端抵接在滚筒(20)上,刮油板(19)的低端固定在二级储油室(1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锋谢洋洋李文博孙然胡思海吴耀国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