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的微生物菌剂滴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499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的微生物菌剂滴灌装置,有效解决菌剂配比劳动量大且容易造成浪费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壳体中间设有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为左腔室和右腔室;右腔室右端面中间左右插装有一个转轴,转轴外缘设有螺旋分布的多个支杆7,支杆7的外侧端固定有一个储液盒;转轴经螺纹连接在壳体右端面上;转轴转动使多个储液盒依次在右腔室内盛取菌剂,随转轴转动向左进入左腔室,将菌剂倒出;左腔室左端面上插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水经进水管流入左腔室内与菌剂混合,稀释后经出水管流出左腔室;出水管末端连接有滴灌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菌剂配比劳动量大且容易造成浪费的问题,避免菌剂浪费。避免菌剂浪费。避免菌剂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的微生物菌剂滴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微生物菌剂滴灌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的微生物菌剂滴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菌剂是指目标微生物(有效菌)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利用多孔的物质作为吸附剂(如草炭、蛭石),吸附菌体的发酵液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这种菌剂用于拌种或蘸根,具有直接或间接改良土壤、恢复地力、预防土传病害、维持根系平衡和降解有毒害物质等作用,农用微生物菌剂恰当使用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减少化肥用量、降低成本、改良土壤、保护生态环境;一般为了防治土传病害,所用到的有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淡紫紫孢菌组合或荧光假单胞菌+泾阳链霉菌组合等;在配比时,需要将高浓度的菌剂加水稀释,由于微生物菌剂需要保持一定的活性,不适用于大量制备,大量稀释若一次使用不完,将造成菌剂的浪费;若定量配比需要人不间断多次进行配比,劳动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的微生物菌剂滴灌装置,可有效解决菌剂配比劳动量大且容易造成浪费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开口朝上的壳体,壳体中间设有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为左腔室和右腔室;右腔室右端面中间左右插装有一个转轴,转轴外缘设有螺旋分布的多个支杆7,支杆7的外侧端固定有一个储液盒;转轴经螺纹连接在壳体右端面上;转轴转动使多个储液盒依次在右腔室内盛取菌剂,随转轴转动向左进入左腔室,将菌剂倒出;左腔室左端面上插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水经进水管流入左腔室内与菌剂混合,稀释后经出水管流出左腔室;出水管末端连接有滴灌管。
[0005]优选的,所述储液盒为一个空心的正方体,在其外侧一边开有一个开口,当支杆7处于水平位置且置于转轴前侧时,开口朝向前侧上方。
[0006]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置于转轴左端,出水管置于左腔室底部,进水管和出水管内均插装有能左右移动的堵头,优选的,所述堵头为圆柱体形状,堵头上开有上下贯通的竖孔,堵头左端开有一个横孔,横孔右端与竖孔连通。
[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堵头之间经一个连杆连接,连杆为伸缩杆;连杆两端分别与两堵头铰接;左腔室内前后固定有一个固定轴,固定轴插装在连杆中间,且与连杆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转轴左端与进水管内的堵头之间连接有一个绳子。
[0009]优选的,所述转轴右侧的外缘面设有螺纹,壳体右端面上开有一个通孔,通孔内缘面设有螺纹。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右侧有一个固定块,固定块上有一个能左右移动的安装块,转轴右端连接有一个电机,电机固定在安装块上。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上端面中间开有左右方向的滑槽,安装块置于滑槽内,安装块底面与滑槽之间装有滚珠。
[0012]本技术经支杆带动储液盒盛取右腔室内的菌剂,并在左腔室上方倒出菌剂,经储液盒每次盛取一定量的菌剂与左腔室内一定量的水进行混合,实现了菌剂自动配比,降低工人劳动量;实现了菌剂多次少量稀释,避免菌剂浪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5]图3为图2中A

A的剖视图,装置处于出水状态。
[0016]图4为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5为装置处于进水状态的主视剖视图。
[0018]图6为图5中C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7为壳体1的立体图。
[0020]图8为转轴6和支杆7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由图1至图8给出,本技术包括开口朝上的壳体1,壳体1中间设有隔板2,将壳体1内部分隔为左腔室3和右腔室4;右腔室4右端面中间左右插装有一个转轴6,转轴6外缘设有螺旋分布的多个支杆7,支杆7的外侧端固定有一个储液盒5;转轴6经螺纹连接在壳体1右端面上;转轴6转动使多个储液盒5依次在右腔室4内盛取菌剂,随转轴6转动向左进入左腔室3,将菌剂倒出;左腔室3左端面上插装有进水管8和出水管9,水经进水管8流入左腔室3内与菌剂混合,稀释后经出水管9流出左腔室3;出水管9末端连接有滴灌管。
[0023]所述的储液盒5为一个空心的正方体,在其外侧一边开有一个开口,当支杆7处于水平位置且置于转轴6前侧时,开口朝向前侧上方;当支杆7处于竖直位置且置于转轴6上方时,能保证储液盒5内有液体,储液盒5随转轴6转动将菌剂倒入左腔室3内。
[0024]所述的进水管8置于转轴6左端,出水管9置于左腔室3底部,进水管8和出水管9内均插装有能左右移动的堵头10,所述的堵头10为圆柱体形状,堵头10上开有上下贯通的竖孔11,堵头10左端开有一个横孔12,横孔12右端与竖孔11连通;堵头10向左移动使竖孔11完全进入进水管8或出水管9,能将进水管8或出水管9关闭;堵头10向右移动使竖孔11脱离进水管8或出水管9,能将进水管8或出水管9打开。
[0025]两个所述的堵头10之间经一个连杆13连接,连杆13为伸缩杆;连杆13两端分别与两堵头10铰接;左腔室3内前后固定有一个固定轴14,固定轴14插装在连杆13中间,且与连杆13转动连接;进水管8内的堵头10向左移动将进水管8关闭时,经连杆13带动出水管9内的堵头10向右移动将出水管9打开;进水管8内的堵头10向右移动将进水管8打开时,经连杆13带动出水管9内的堵头10向左移动将出水管9关闭。
[0026]所述的转轴6左端与进水管8内的堵头10之间连接有一个绳子15;转轴6向左移动与进水管8内的堵头10接触后,转轴6向左挤压进水管8内的堵头10,进水管8内的堵头10向
左移动将进水管8关闭,转轴6向右移动一端距离使绳子15张紧后,经绳子15带动进水管8内的堵头10向右移动将进水管8打开。
[0027]所述的转轴6右侧的外缘面设有螺纹,壳体1右端面上开有一个通孔16,通孔16内缘面设有螺纹,经螺纹配合使转轴6转动时能左右移动。
[0028]所述的壳体1右侧有一个固定块17,固定块17上有一个能左右移动的安装块18,转轴6右端连接有一个电机19,电机19固定在安装块18上;电机19带动转轴6转动,通过安装块18在固定块17上左右移动实现转轴6转动同时能左右移动。
[0029]所述的固定块17上端面中间开有左右方向的滑槽20,安装块18置于滑槽20内,安装块18底面与滑槽20之间装有滚珠21;安装块18经滚珠21滚动实现左右移动,减小阻力。
[0030]本技术使用时,在右腔室4内装入菌剂;在初始状态,支杆7均置于右腔室4内,转轴8经绳子15拉动进水管8内的堵头10,使堵头10上的竖孔11脱离进水管8,将进水管8打开,经进水管8向左腔室3内注入水;并经连杆13带动出水管9内的堵头10完全至于出水管9内将出水管9关闭;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的微生物菌剂滴灌装置,包括开口朝上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中间设有隔板(2),将壳体(1)内部分隔为左腔室(3)和右腔室(4);右腔室(4)右端面中间左右插装有一个转轴(6),转轴(6)外缘设有螺旋分布的多个支杆(7),支杆(7)的外侧端固定有一个储液盒(5);转轴(6)经螺纹连接在壳体(1)右端面上;转轴(6)转动使多个储液盒(5)依次在右腔室(4)内盛取菌剂,随转轴(6)转动向左进入左腔室(3),将菌剂倒出;左腔室(3)左端面上插装有进水管(8)和出水管(9),水经进水管(8)流入左腔室(3)内与菌剂混合,稀释后经出水管(9)流出左腔室(3);出水管(9)末端连接有滴灌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的微生物菌剂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盒(5)为一个空心的正方体,在其外侧一边开有一个开口,当支杆(7)处于水平位置且置于转轴(6)前侧时,开口朝向前侧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的微生物菌剂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8)置于转轴(6)左端,出水管(9)置于左腔室(3)底部,进水管(8)和出水管(9)内均插装有能左右移动的堵头(10),所述的堵头(10)为圆柱体形状,堵头(10)上开有上下贯通的竖孔(11),堵头(10)左端开有一个横孔(12),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春华陈彦惠岳增启李献伟张玉红
申请(专利权)人:赤天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