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
Emitting Diode,0LED)显示面板以其低功耗、高饱和度、快响应时间及宽视角等优势逐渐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技术,广泛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等显示装置中。
[0003]为了实现全面屏,显示装置的指纹识别模块、前置摄像模块等多种感光组件需要集成到显示面板的高透光区下方,需要将高透光区的发光元件与高透光区外的像素电路利用引线对应连接。但是这种方案允许的高透光区能够布置的发光元件的数量有限,也即限制了高透光区的分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解决高透光区的分辨率受限的问题。
[0005]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至少包括:沿发光方向依次堆叠的柔性基板、驱动阵列层和发光层;
[0007]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10)至少包括:沿发光方向依次堆叠的柔性基板(1)、驱动阵列层(2)和发光层(3);所述显示面板(10)具有正常发光区(300)、过渡区(200)和高透光区(100);所述过渡区(200)位于所述正常发光区(300)和所述高透光区(100)之间;所述高透光区(100)对应的所述发光层(3)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01),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01)与所述发光方向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极(102);所述过渡区(200)对应的所述驱动阵列层(2)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像素电路(104),所述第一电极(102)通过第一引线(103)电性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像素电路(104);所述第一引线(103)至少包括贯穿段(1031)和延伸段(1032);所述贯穿段(1031)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02)与所述发光方向相对的一侧,沿所述发光方向的反方向贯穿至所述驱动阵列层(2)内;所述延伸段(1032)位于所述驱动阵列层(2)内,在所述驱动阵列层(2)内延伸至所述第一像素电路(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阵列层(2)至少包括:沿所述发光方向依次堆叠的栅介质层(21)、绝缘层(22)和平坦层(23);所述贯穿段(1031)至少贯穿至所述绝缘层(22);所述延伸段(1032)位于所述绝缘层(2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像素电路(104)包括栅金属层(1041)、源漏金属层(1042)和晶体管(1043);所述栅金属层(1041)位于所述绝缘层(22)或平坦层(23)内;所述延伸段(1032)电性连接至所述栅金属层(1041),所述栅金属层(1041)与所述源漏金属层(1042)电性连接,所述源漏金属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