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频谱混叠的协同时差估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电定位
,具体涉及一种频谱混叠的协同时差估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无线电定位领域,与测向定位技术相比,时差定位是一种高精度的定位技术。在频域利用两个信号接收站各自接收到的信号频谱之间的相位差,通过频域相关处理确定相位差随频率变化的斜率,即可确定一个无线电信号传播到两个信号接收站的到达时差。在对两个信号接收站各自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关处理之前,需要将两个信号接收站各自接收到的信号传输到信号处理中心,因此,与测向定位技术相比,时差定位技术对数据通信带宽有较高的要求。
[0003]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一方面,由时差定位原理可知,更宽的频谱数据有利于获得更高精度的时差定位结果,另一方面,在通信带宽有限或单位时间可靠传输的频谱数据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难以实时的将两个信号接收站各自接收到的信号频谱数据传输到信号处理中心。为此,需要发展一种适用于低速率数据传输链路的高精度时差估计方法。
[0004]由于时差定位需要3个以上的信号接收站,而常用的时差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频谱混叠的协同时差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第一信号接收站、第二信号接收站和第三信号接收站接收信号的混叠频点数为L,相邻频点间隔为δ,时差搜索间隔为σ,光速为c;定义第一信号接收站和第二信号接收站之间的距离为d
12
,时差搜索格点数为M=2d
12
/(cσ),第一信号接收站和第三信号接收站之间的距离为d
13
,时差搜索格点数为N=2d
13
/(cσ);第一信号接收站、第二信号接收站和第三信号接收站各自接收信号的2L维频谱向量的前L个元素分别和后L个元素相加,得到L维混叠频谱向量分别为x1、x2和x3;设置协同时差搜索格点(τ
1m
,τ
2n
),其中τ
1m
为第二信号接收站相对于第一信号接收站的时差搜索值,τ
1m
=
‑
d
12
/c+(m
‑
1)σ,m=1,2,
…
,M,τ
2n
为第三信号接收站相对于第一信号接收站的时差搜索值,τ
2n
=
‑
d
13
/c+(n
‑
1)σ,n=1,2,
…
,N;S2、由第一信号接收站的混叠频谱向量x1,得到第一测量向量q1为:第二测量向量q2为:其中,0
L
技术研发人员:焦阳,万群,刘宁,彭翔宇,夏畅雄,刘伟宗,刘翼鹏,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