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332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中心缆芯单元、成缆绕包带、橡胶内护套、护套间衬层和金属外护套,所述中心缆芯单元由多个线芯绞合而成,所述线芯由中心设置的导体以及向外依次设置的绝缘层、绝缘衬层和屏蔽层组成。其中,所述导体由多根铜丝绞合而成,柔韧度更好;所述屏蔽层包括内侧绕包层和外侧屏蔽层,抗电磁干扰性能优异;所述成缆绕包带包括内侧绕包带和外侧绕包带,成缆圆整,结构稳固,阻燃性能良好;所述金属外护套由金属丝编织而成,与导体协同配合,使得电缆弯曲半径更小,柔韧性能优异,整体抗事故工况能力更强。本电缆能够实现在小型化核电反应堆的堆芯棒位探测系统中长期安全可靠运行。靠运行。靠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


[0001]本技术属于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核电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而堆芯棒位探测系统作为实现核电反应堆正常启动与停闭的重要装置,也对堆芯棒位探测系统用配套电缆提出更高要求。目前虽然国内研制的小型堆、空间堆等核电实验反应堆走在了世界核电发展的前列,但是其所采用的堆芯棒位探测系统用配套电缆多为国外进口,成本昂贵,且后期维护困难,不利于我国核电事业的健康发展。
[0003]因此,随着我国对小型化核电反应堆即小型堆的大力研发,亟需提供一种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以配合对小型堆的研究。具体地,小型堆因其反应堆小型化,与其配套的元器件如堆芯棒位探测电缆也需要在保证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小型化配套改进,而现有的常规堆芯棒位探测电缆因其大型化如外径大和弯曲半径大等不能满足小型堆发展的技术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在现有的常规堆芯棒位探测电缆的基础上对电缆外径进行控制,在保证其耐辐照、抗干扰、寿命长和具备良好的信号传递功能的同时,所述电缆的外径更小,柔韧度更好,抗事故工况能力更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中心缆芯单元、成缆绕包带、橡胶内护套、护套间衬层和金属外护套,所述中心缆芯单元由多个线芯绞合而成,所述线芯由中心设置的导体以及向外依次设置的绝缘层、绝缘衬层和屏蔽层组成,其中,所述导体由多根铜丝绞合而成;所述屏蔽层包括内侧绕包层和外侧屏蔽层;所述成缆绕包带包括内侧绕包带和外侧绕包带;所述金属外护套由金属丝编织而成。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体的铜丝为镀银铜丝、镀锡铜丝或镀镍铜丝。
[0008]进一步地,所述内侧绕包层为铝塑复合带,铝面向外,塑面向内;所述外侧屏蔽层为金属编织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侧绕包带为云母绕包带;所述外侧绕包带为玻璃纤维绕包带。
[0010]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外护套采用的金属丝为不锈钢丝。
[0011]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为挤包在所述导体外侧的交联聚乙烯;所述绝缘衬层为挤包在所述绝缘层外侧的半导体材料。
[0012]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内护套为挤包在所述中心缆芯单元外侧的交联聚烯烃;所述护套间衬层为挤包在所述橡胶内护套外侧的聚酰亚胺。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缆芯单元的线芯为3个,环形阵列绞合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成缆绕包带和所述中心缆芯单元的线芯之间的空隙填充有成缆填
充物。
[0015]进一步地,所述成缆填充物为无碱玻璃丝。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适用于小型化核电反应堆的堆芯棒位探测系统,与现有的常规堆芯棒位探测电缆相比,其耐辐照剂量高达1000kGy,且耐高温、抗干扰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达50年以上,同时该电缆的耐事故工况水平由三代核电的150℃饱和蒸汽压提升至217℃饱和蒸汽压,抗事故工况能力更强,而且该电缆的外径更小,柔韧性能优异,能够实现在小型化核电反应堆的堆芯棒位探测系统中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所述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0019]1导体
[0020]2绝缘层
[0021]3绝缘衬层
[0022]4屏蔽层
[0023]5成缆绕包带
[0024]6橡胶内护套
[0025]7护套间衬层
[0026]8金属外护套
[0027]9成缆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地说明,显然以下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9]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适用于小型化核电反应堆的堆芯棒位探测系统,是为了跟进对小型堆的研究而专门设计研发的,与现有的常规堆芯棒位探测电缆相比,在保证其耐辐照、抗干扰、寿命长和具备良好的信号传递功能的同时,该电缆外径更小,柔韧度更好,抗事故工况能力更强。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中心缆芯单元、成缆绕包带5、橡胶内护套6、护套间衬层7和金属外护套8,所述中心缆芯单元由多个线芯绞合而成,所述线芯由中心设置的导体1以及向外依次设置的绝缘层2、绝缘衬层3和屏蔽层4组成,其中,所述导体1由多根铜丝绞合而成;所述屏蔽层4包括内侧绕包层和外侧屏蔽层;所述成缆绕包带5包括内侧绕包带和外侧绕包带;所述金属外护套8由金属丝编织而成。
[0030]如图1所示,在上述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的结构设置中,所述中心缆芯单元由多个线芯绞合而成,优选地,所述线芯为3个,环形阵列绞合设置,在保证实际使用线芯数量要求的同时,能使电缆更为圆整,减小占用空间,有利于使用过程中的线路铺设;所述线芯的导体1由多根铜丝绞合而成,在保证有效数据传输的同时,能够减少信号传输损耗,同时相比单根铜丝的结构设置,所述导体1的弯曲半径减小,柔韧度更好,具体地,所述导体1的
铜丝为镀银铜丝、镀锡铜丝或镀镍铜丝,优选为由7根镀锡铜丝绞合而成,电镀厚度为0.5~1.0μm;所述线芯的屏蔽层4包括内侧绕包层和外侧屏蔽层,为双层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外界低频信号的干扰,提高抗电磁干扰性能,优选地,所述内侧绕包层为铝塑复合带,铝面向外,塑面向内,搭盖率为20%~50%,所述外侧屏蔽层为金属编织层,优选为镀银铜丝,单丝直径为0.1mm,编织密度不小于85%。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2优选为挤包在所述导体1外侧的交联聚乙烯,其绝缘介电常数在2.3以下,绝缘长期耐温水平为90℃下正常工作50年以上,且挤出同心度在92%以上,在保证电缆电气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绝缘层厚度,从而减小电缆外径;所述绝缘衬层3优选为挤包在所述绝缘层2外侧的半导体材料,不漏包,能够有效均匀电场,减小电流漏电,以保证微弱信号在内导体中匀速传输。
[0031]如图1所示,在所述中心缆芯单元的外侧包覆有成缆绕包带5,所述成缆绕包带5包括内侧绕包带和外侧绕包带,为双层结构,优选地,所述内侧绕包带为云母绕包带,所述外侧绕包带为玻璃纤维绕包带,搭盖率均为20%~50%,能够使缆圆整,结构稳固,同时有效隔绝火焰蔓延及热量传递,延长线芯加热时间,降低线芯燃烧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电缆的抗事故工况能力;在所述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的最外层包覆有由金属丝编织而成的所述金属外护套8,优选地,所述金属外护套8采用的金属丝为不锈钢丝,单丝直径为0.1~0.3mm,编织密度不小于85%,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耐化学腐蚀、低烟无卤阻燃等优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中心缆芯单元、成缆绕包带、橡胶内护套、护套间衬层和金属外护套,所述中心缆芯单元由多个线芯绞合而成,所述线芯由中心设置的导体以及向外依次设置的绝缘层、绝缘衬层和屏蔽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由多根铜丝绞合而成;所述屏蔽层包括内侧绕包层和外侧屏蔽层;所述成缆绕包带包括内侧绕包带和外侧绕包带;所述金属外护套由金属丝编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的铜丝为镀银铜丝、镀锡铜丝或镀镍铜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绕包层为铝塑复合带,铝面向外,塑面向内;所述外侧屏蔽层为金属编织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型化堆芯棒位探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绕包带为云母绕包带;所述外侧绕包带为玻璃纤维绕包带。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勇刘旌平洪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