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孝宏专利>正文

省力型自动拧水拖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15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省力型自动拧水拖把结构,主要于拖把结构的杆体表面形成有螺旋导沟,杆体上再活动套设一滑套,而杆体前端则与棉条团前端呈连动结合,再通过滑套的内套管与棉条团后端固定连接从而构成一拖把结构,内套管上横向贯穿对称的一对容槽,该容槽内活动容设两卡掣组件,该卡掣组件分别横设于滑套外套管与杆体间,一但受推动的外套管推挤时卡掣组件则会横向迫入卡抵定位于所述螺旋导沟内,往后拉动杆体时,杆体以螺旋转动方式朝后位移,并同步带动棉条团前端以旋转方式朝后端靠近,从而自动拧干棉条团水分。(*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拖把结构,尤其指一种具备自动拧水功能的省力型自动拧水拖把结构
技术介绍
拖把几乎是家庭必备的基本清洁工具,现有的拖把是一种于长杆体的一端束固有一团状且延伸形成有束状棉条,而此款传统式的拖把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常重复清洗,再以手拧干棉条团后方能继续使用,由于操作上必须以手掌紧握棉条,再以手腕费力扭转拧干棉条吸附的水分,如此设计不仅导致拖把的棉条团拧干过于费力、耗时,且需通过双手搓柔洗清棉条团及拧干棉条团手段,也会导致双手与污水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省力型自动拧水拖把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省力型自动拧水拖把结构,包括一握柄、一棉条团,以及一活动套设于握柄的滑套,滑套由中空状的内套管及外套管构成,所述棉条团前端与握柄前端连动的连接,后端则与所述内套管固定连接,滑套的内套管横向贯穿一对称容槽,所述容槽界于滑套的外套管与握柄之间,两横向滑动的卡掣组件分别活动容设在所述容槽内。该技术进一步具体为所述握柄杆体的表面或者内套管的内壁环面设置有螺纹导沟。所述握柄包括一中空杆体及以可拉抽方式容设于杆体内的辅助杆体,所述杆体前端形成有一喇叭状口部。所述杆体表面的螺旋导沟前端至杆体前端口部形成直纹导沟。所述对称容槽横向设置在所述内套管前端的环锥部与后端平直部的衔接处。所述内套管的平直部末端形成有一防止外套管掉落的扩大状的挡缘。所述卡掣组件是活动容设在所述容槽内的钢珠或圆柱。所述杆体后端套设有一呈空转状态的握持套。本技术省力型自动拧水拖把结构的优点在于卡掣组件一但受推动的外套管推挤时,则横向卡抵定位于杆体表面的螺旋导沟内,往后拉动杆体时,其呈螺旋转动方式朝后位移,并同步带动棉条团前端以旋转方式朝后端靠近,从而达到自动拧干棉条团水份的目的。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省力型自动拧水拖把结构的结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省力型自动拧水拖把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省力型自动拧水拖把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省力型自动拧水拖把结构的杆体后拉同时达到自动拧干棉条团水份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由图4状态再垂直挤压拧干棉条团水份的状态示意图。图6、图7是本技术省力型自动拧水拖把结构由图5复位的作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省力型自动拧水拖把结构,参照图1及图2所示,该拖把结构1包括握柄、棉条团20,以及滑套。该握柄由一杆体11及穿设在杆体11内可活动伸缩的辅助杆体12所构成,其中,柱状的杆体11前端形成有一喇叭状的口部13,口部13横向设有一贯穿状的扣孔131,杆体11表面靠口部13方向形成有预设长的螺旋导沟111,螺旋导沟111前端至口部13间则采用直纹导沟112的设计,杆体11后端则设有供手掌握持的握持部113(也可套设一呈空转状态握持套供手掌握持),杆体11末端小径段表面则形成有外螺纹14,辅助杆体12拉伸至定位时则通过一旋动件15与外螺纹14相互螺锁,从而可以任意调整握柄的使用长度。该棉条团20是由复数分离状的棉条集中而成,棉条团20前端则束结呈团状并容设于杆体11前端口部13内,再通过一柱状定位组件A横向贯穿扣孔131及棉条团20前端,从而将棉条团20前端与杆体11设置在一起实现同步连动。该滑套由中空状的内套管30及外套管40所构成,其中,该内套管30活动套设在杆体11的外侧,其前端形成有一环锥部31,环锥部31顶缘则向内形成一卡制环槽32,卡制环槽32是供棉条团20后端圈绕的束带束固,令棉条团20后端与内套管30固定在一起。内套管30前端环锥部31与后端平直部33的衔接处,凸伸出贯穿管壁的中空柱,中空柱则横向贯通内套管30的纵向轴心形成对称状的一对容槽34,对称的两容槽34内则分别活动容设有卡掣组件35,卡掣组件35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钢珠(也可采用前、后端呈圆锥状的圆柱),卡掣组件35受限于活动套设于内套管30外部的外套管40从而不会脱出容槽34。与内套管30呈活动套设关系的中空状外套管40,通过前端的环管部41防止容槽34内的卡掣组件35脱落,环管部41后端则形成有管体部42,以供使用者握持,且外套管40受限于内套管30前端环锥部31及后端平直部33末端形成的扩大状挡缘331的限位,使外套管40仅能沿内套管30做有距离限制的直线推移。请参照图3至图5,进一步说明该技术的使用过程及效果。如图3所示,是拖把结构1常态拖地使用状态示意图,常态使用状况下棉条团20前、后端完全展开,而外套管40前端环管部41仅内侧较大径的前端与容槽34内的卡掣组件35存在些微抵触,而无法朝内迫抵定位于螺旋导沟111,所以杆体11可以直线位移快速穿越内套管30。再如图4所示,当握持外套管40管体部42并朝口部13方向推进时,容槽34内的卡掣组件35受环管部41内侧较小径后端的推挤,而卡抵定位于杆体11表面的螺旋导沟111内,使用者则需利用握持于杆体11后端握持部的另一手臂往后拉动杆体11,该杆体11受限于卡掣组件35卡抵定位于螺旋导沟111,当一手顶撑外套管40一手将杆体11往后拉动时,该杆体11则会以螺旋转动方式往后退位,加上棉条团20前端是束固在杆体11的口部13,所以杆体11呈螺旋转动方式后退过程中,也会同步带动棉条团20前端以旋转方式朝后端靠近,当杆体11以旋转方式后退至定点时,棉条团20则可达到自动水份拧干从而免除双手拧干的方式。另外本技术的设计考虑到女性使用者力道不足,特别在杆体11前端形成直纹导沟112,以供女性使用者将杆体11拉至图4所示状态后,也可将棉条团20前端伫立于地面,以本身重量下压以迫使棉条团20沿直纹导沟112直线下压,让棉条团20水分充分拧干。请参阅图6、图7所示,当拖把结构1的棉条团20水份拧干而欲使用时,将杆体11反向往前推移,则会带动内套管30同步作动,而容设在内套管30容槽34内的卡掣组件35则会脱离外套管40前端环管部41小径后端的迫抵而再次呈活动状态,使杆体可以直线运动方式快速穿越内套管30,并使杆体前端口部13与内套管30前端环锥部31如图7所示的定位使用状态,即可再次用来拖地。本技术通过在杆体11表面设置螺旋导沟111,再配合外套管40推移时迫挤容设在内套管30容槽34内的卡掣组件35卡抵定位于螺旋导沟111的设计,即能让杆体11呈螺旋转动方向朝后退位,并同步带动棉条团20前端以螺旋方式朝后端靠近,即能以更省力方式完成杆体11后拉过程,达到棉条团20水份自动拧干的目的,完全不用以双手与棉条团接触的前提下,省力且快速的达到棉条团水分拧干的效果。本技术在杆体11与内套管30之间设有一螺旋导沟111,从而使二者形成以沿着螺旋轨迹滑移方式的相对运动,使棉条团20以一端定止而另一端旋转拧扭,从而自动拧干棉条团的水分,因此,在上述前提下,该螺旋导沟111也可以设置在与其作相对运动的内套管30的内壁环面,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旋转拧扭作动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省力型自动拧水拖把结构,包括一握柄以及一棉条团,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套设于握柄的滑套,滑套由中空状的内套管及外套管构成,所述棉条团前端与握柄前端连动的连接,后端则与所述内套管固定连接,滑套的内套管横向贯穿一对称容槽,所述容槽界于滑套的外套管与握柄之间,两横向滑动的卡掣组件分别活动容设在所述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省力型自动拧水拖把结构,包括一握柄以及一棉条团,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套设于握柄的滑套,滑套由中空状的内套管及外套管构成,所述棉条团前端与握柄前端连动的连接,后端则与所述内套管固定连接,滑套的内套管横向贯穿一对称容槽,所述容槽界于滑套的外套管与握柄之间,两横向滑动的卡掣组件分别活动容设在所述容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型自动拧水拖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杆体的表面设置有螺纹导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型自动拧水拖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的内壁环面设置有螺旋导沟。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型自动拧水拖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包括一中空杆体及以可拉抽方式容设于杆体内的辅助杆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孝宏
申请(专利权)人:江孝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