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差温调控的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07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差温调控的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体,机体上的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之间设有第一送风腔道,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之间设有第二送风腔道;以及对从供风口进入到机体内腔中的气体进行加热或制冷的换热器,换热器位于机体内,其还包括分区器和调温组件,分区器配置为将换热器分割为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第一换热区设置在第一送风腔道上,第二换热区设置在第二送风腔道上,调温组件连接第一换热区和/或第二换热区。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控制与出风口相对应的换热区的换热效率,使得流经该换热区热交换后的气体温度可以与人体温度相适应,如此即可实现提高用户舒适度的目的,以减少对用户身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响。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差温调控的空调室内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差温调控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空调一般都只有一套出风系统,并且这类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一般都是直接对着人体的头部或胸腹部进行出风,尤其是立柜式空调,这类空调的出风方式,会让用户产生较强的受风感,头部或胸腹部长时间受风,会降低用户的舒适度,也不利于用户的身体健康。
[0003]针对头部或胸腹部直接受风的空调会给用户带来舒适度不高的问题,市场上也出现了可以避开人体头部或胸腹部进行送风的空调,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020417440.8公开的一种柜式空调器,这种柜式空调器在结构上主要是设计两个均不直接吹向用户的头部或胸腹部的出风口,其中一个出风口设置在机体的顶部,实现头顶上方远距离区域的送风,另外一个出风口设置在机体的底部,实现对人体腿脚或地面近距离区域的送风。
[0004]这种柜式空调器的双区域送风结构,虽然可以达到避免空调风直接吹向人体头部或胸腹部的目的,但是这种双区域送风结构的两个出风口的出风温度基本是不变的,而底部出风口又不可避免的会吹到到人体的腿脚部分,特别是在启动快速制冷模式时,低温冷风直接对着人体腿脚部分进行送风,依旧会降低用户的舒适度,特别是用户为老年人时,对舒适度的影响尤为明显,同时这显然也不利于用户的身体健康。也即是说现有具有双区域送风结构的空调器的等温送风形式依旧会存在舒适度不高而不利于用户身体健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差温调控的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如下技术问题:现有具有双区域送风结构的空调器的等温送风形式依旧会存在舒适度不高而不利于用户身体健康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可差温调控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具有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机体,所述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设有第一送风腔道,所述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设有第二送风腔道;以及对从所述供风口进入到所述机体内腔中的气体进行加热或制冷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机体内,其中,还包括:分区器和用于调节所述换热器内冷媒的流量大小以及供流方向的调温组件,分区器配置为将所述换热器分为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一换热区设置在所述第一送风腔道上,所述第二换热区设置在所述第二送风腔道上,所述调温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或第二换热区。
[0008]也即是说,调温组件既可以单独连接并调控流入第一换热区内的冷媒的流量大小,使得可以达到调节该第一换热区的换热功率的目的,当然,调温组件也可以单独可连接并调控流入第二换热区内的冷媒的流量大小,使得可以达到调节该第二换热区的换热功率
的目的。
[0009]此外,调温组件也可以同时连接并综合调控流入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的冷媒的流量大小以及供流方向,进而达到同时综合调控第一、二换热区的换热效率的目的,使得分别流经该第一、二换热区并经换热后的空气的温度不同,从而达到差温调控的目的。
[0010]本技术的可差温调控的空调室内机,在使用时,空气从供风口进入到机体内,流经换热器以进行热交换。由于换热器被分区器分割为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并且换热器上连接有调控第一、二换热区的换热功率大小的调温组件。因而,在调温组件的作用下,使得经由两换热区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流形成温差,使该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空调室内机可以实现差温调控的目的。因此,当该可差温调控的空调室内机在实际使用时,只需通过控制吹向人体的出风口相对应的换热区的换热效率,使得流经该换热区热交换后的气体温度可以与人体温度相适应,如此即可实现提高用户舒适度的目的,以减少对用户身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0011]通过该室内空调机,利用调温组件对换热区换热效率的调节作用,在使用时,令吹向人体的送风口的供风温度保持在较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即可达到提升用户舒适度的目的。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来调控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两者的出风温度,以达到既满足舒适度要求又可达到快速降温或快速升温的目的,例如,需要进行快速降温时,通过调温组件,加大不吹向人体的出风口相对应的换热区的换热功率,以使该换热区换热后的空气具有更低的温度,如此,因两个出风口出来的空调风之间具有较大的温差,在同一室内空间内,第一送风区域和第二送风区域的空气之间就会产生对流,以达到快速混合降温的目的;室内空气的流动性增强,显然有利于快速降温或快速升温。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区上设有供冷媒流入所述第一换热区内的第一进管;所述第二换热区上设有供冷媒流入所述第二换热区的第二进管;所述第一进管和所述第二进管均连通室外压缩机;所述调温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进管和/或第二进管。
[0013]进一步的,所述调温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进管上,将第一控制阀设置在第一进管上,如此,通过调控第一控制阀,即可实现调控流入第一换热区内的冷媒的流量大小的目的,进而实现调节第一换热区的换热效率的目的;如果关闭第一控制阀,即可达到阻断第一进管的冷媒流动的作用,使得冷媒可以全部流向第二换热区,如此即可实现调温组件调控冷媒的供流方向的目的。
[0014]进一步的,所述调温组件还包括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进管上,第二进管作为冷媒流入第二换热区的管道,将第二控制阀设置在第二进管上,通过控制第二控制阀,即可实现调控第二换热区内的冷媒的流量大小的目的,进而实现调控第二换热区的换热效率的目的,同时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即可起到整体调控第一进管和第二进管上的冷媒流量和冷媒流向的作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区上设有供冷媒流出所述第一换热区的第一出管;所述第二换热区上设有供冷媒流出所述第二换热区的第二出管;所述第一出管和所述第二出管均连通所述室外压缩机,以实现冷媒的回流目的。
[0016]进一步的,所述分区器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机设置在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之间,第一风机所吸取的气体流经所述换热器的区域形成第一换热区;第二风机设置在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第二风机所吸取的气体流经换热器的区域形成第二换热
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用于使机体内形成流动的空调风;只需通过第一、二风机的离心吸风作用,即可使流经换热器的气体被自然分流,因此,只需对这两组气体分别流经的两个换热器区域的冷媒流量进行相应的调节,以控制该两个换热区域的相应的换热效率,即可达到差温送风的目的。
[0017]同时,通过分别调控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功率,可以达到独立调控两个出风口的风力大小的目的,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提高用户舒适度。
[0018]进一步的,所述分区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隔板,且所述隔板的其中一侧端接触所述换热器,以将所述换热器分割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的空间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差温调控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具有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机体,所述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成形有第一送风腔道,所述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成形有第二送风腔道;以及对从所述供风口进入到所述机体内腔中的气体进行加热或制冷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机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区器,配置为将所述换热器分为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一换热区设置在所述第一送风腔道上,所述第二换热区设置在所述第二送风腔道上;和用于调节所述换热器内冷媒的流量大小以及供流方向的调温组件,所述调温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或第二换热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差温调控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上设有供冷媒流入所述第一换热区内的第一进管;所述第二换热区上设有供冷媒流入所述第二换热区的第二进管;所述第一进管和所述第二进管均用于连通室外压缩机;所述调温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进管和/或第二进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差温调控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进管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差温调控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进管上。5.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差温调控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器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一风机所吸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林勇进唐清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