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射式光电管吹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399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射式光电管吹灰装置,包括吹灰装置壳体,设置于吹灰装置壳体内部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均流片和第二均流片,压缩空气喷吹管与吹灰装置的尾部连接,光电传感器设置于第一均流片和第二均流片之间的吹灰装置壳体内部;在第一均流片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在第二均流片中心处设置有光电传感器通过孔,在光电传感器的周边设置有多个第二通气孔。本技术方案与实际生产结合,能够有效的降低由于烟尘附着光电传感器镜面导致传感器信号误检,开关控制信号错误输出,导致制丝车间各生产设备误动作,造成主机设备的停机次数。造成主机设备的停机次数。造成主机设备的停机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射式光电管吹灰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清洁
,具体涉及一种对射式光电管吹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电传感器是通过把光强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来实现功能控制的,光电传感器在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构成,它们分为:发送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
[0003]现如今烟草行业各生产厂尤其是制丝车间使用的光电传感器普遍为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将对射式光电开关的发光器和收光器分别裸露的装在检测物通过路径的两侧,利用检测物体经过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阻断光线时,实现收光器动作并输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
[0004]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粉尘会附着在光电传感器发送器和接收器的镜面上,造成发射器发出的光被烟尘颗粒吸收和折射增加,到达接收器上的光强度减少甚至没有光到达接收器,光电传感器信号误检,造成开关控制信号错误输出。由于开关控制信号的错误输出,造成制丝车间各生产设备误动作,甚至停机,严重影响工艺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射式光电管吹灰装置,以解决粉尘会附着在光电传感器发送器和接收器的镜面上,造成发射器发出的光被烟尘颗粒吸收和折射增加,到达接收器上的光强度减少甚至没有光到达接收器,光电传感器信号误检,造成开关控制信号错误输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对射式光电管吹灰装置,包括吹灰装置壳体,设置于吹灰装置壳体内部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均流片和第二均流片,压缩空气喷吹管与吹灰装置的尾部连接,光电传感器设置于第一均流片和第二均流片之间的吹灰装置壳体内部;
[0008]在第一均流片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在第二均流片中心处设置有光电传感器通过孔,在光电传感器的周边设置有多个第二通气孔。
[0009]进一步的,第一均流片设置于吹灰装置的尾部与第一均流片之间。
[0010]进一步的,第一均流片上设置的多个第一通气孔均以第一均流片的中心对称设置,第二均流片上设置的多个第二通气孔均以第二均流片的中心对称设置。
[0011]进一步的,在第一均流片的中心处不设置有第一通气孔。
[0012]进一步的,第一通气孔的轴向截面呈梯形,且第一通气孔靠近吹灰装置尾部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一通气孔靠近第二均流片一端的直径。
[0013]进一步的,第二通气孔的轴向截面呈长方形。
[0014]进一步的,第二通气孔的直径为第一通气孔的最小端直径的1.2

1.5倍。
[0015]进一步的,吹灰装置壳体自前端至尾部依次由第一管体、过渡管体及第二管体连接为一体结构,第一管体的内径大于第二管体的内径;所述第二管体的外端与压缩空气喷
吹管连接,第一均流片和第二均流片均设置于第一管体内;在第一均流片和第二均流片之间的第一管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固定孔。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方案与实际生产结合,能够有效的降低由于烟尘附着光电传感器镜面导致传感器信号误检,开关控制信号错误输出,导致制丝车间各生产设备误动作,造成主机设备的停机次数。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吹灰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压缩空气流动方向。
[0019]图2为第一均流片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第二均流片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吹灰装置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吹灰装置壳体,2

第一均流片,3

第二均流片,4

第一通气孔,5

第二通气孔,6

光电传感器通过孔,7

第一管体,8

过渡管体,9

第二管体,10

光电传感器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对射式光电管吹灰装置,包括吹灰装置壳体1,设置于吹灰装置壳体内部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均流片2和第二均流片3,压缩空气喷吹管与吹灰装置的尾部连接,光电传感器设置于第一均流片和第二均流片之间的吹灰装置壳体内部。
[0026]结合图4,本申请的吹灰装置壳体自前端至尾部依次由第一管体7、过渡管体8及第二管体9连接为一体结构,第一管体的内径大于第二管体的内径过渡管体的内径自第二管体向第一管体方向延伸时,内径逐渐增大。
[0027]第二管体的外端与压缩空气喷吹管连接,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喷吹管及第二管体进入过渡管体及第一管体,因为过渡管体的内径逐渐增大,使得压缩空气的流速下降,而不利于对光电传感器的镜面的灰尘的喷吹效果。
[0028]第一均流片和第二均流片均设置于第一管体内;在第一均流片和第二均流片之间的第一管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固定孔10。光电传感器通过光电传感器固定孔10固定于吹灰装置壳体内,第一均流片设置于吹灰装置的尾部与第一均流片之间。
[0029]第一均流片2上设置的多个第一通气孔4均以第一均流片的中心对称设置,在第一均流片的中心处不设置有第一通气孔,以避免在中部形成气流束,而影响其它部分的喷吹效果。且第一通气孔的轴向截面呈梯形,且第一通气孔靠近吹灰装置尾部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一通气孔靠近第二均流片一端的直径。通过第一通气孔的结构,使得进入到过渡管体及第一管体后端的流速下降,压力降低的压缩空气在通过第一通气孔后,再次加速,这一加速的压缩空气经过多个第一通气孔的细分后,形成多股气流对光电传感器的镜面以基本与镜
面平行的方式掠过镜面,将镜面上的粉尘带走,并且气流基本不与镜面形成夹角,避免气流与镜面接触形成反射、折射等现象而将粉尘弥漫于吹灰装置内,待停止喷吹后,又有部分灰尘降落到镜面上的情况。
[0030]在第二均流片中心处设置有光电传感器通过孔6,用于将光电传感器放入吹灰装置内,在光电传感器的周边设置有多个第二通气孔5,第二通气孔的轴向截面呈长方形。第二均流片上设置的多个第二通气孔均以第二均流片的中心对称设置。第二通气孔的直径为第一通气孔的最小端直径的1.2

1.5倍,这样的第二通气孔有利于带有粉尘的空气快速通过第二均流片,又能避免不使用第二均流片时的压降下降过快,掠过光电传感器的流速不足而不能有效清除粉尘的问题。
[0031]本技术结构简单,将光电传感器吹灰装置筒体结构作为基础,将压缩空气的喷吹管连接在吹灰装置的尾部,通过均流片将压缩空气分流,实现吹灰装置内部各点空气压强相等,并为吹灰装置内部提供持续正压,利用压缩空气的正压将附着在光电传感器镜面上的烟尘吹走。防止由于烟尘附着光电传感器镜面导致传感器信号误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射式光电管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吹灰装置壳体,设置于吹灰装置壳体内部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均流片和第二均流片,压缩空气喷吹管与吹灰装置的尾部连接,光电传感器设置于第一均流片和第二均流片之间的吹灰装置壳体内部;在第一均流片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在第二均流片中心处设置有光电传感器通过孔,在光电传感器的周边设置有多个第二通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射式光电管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均流片设置于吹灰装置的尾部与第一均流片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射式光电管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均流片上设置的多个第一通气孔均以第一均流片的中心对称设置,第二均流片上设置的多个第二通气孔均以第二均流片的中心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射式光电管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均流片的中心处不设置有第一通气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德元邱宇祥段兴广李本宪朱恩康崔家雄赵兵杨彪
申请(专利权)人: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