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驱替压力梯度的陆相稠油油藏注采井网调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驱替压力梯度的陆相稠油油藏注采井网调整方法,以提高陆相稠油油藏开发效果,适用于陆相稠油注水开发油田。
技术介绍
[0002]渤海陆相稠油油藏以三角洲相和河流相沉积为主,平均储层渗透率3000mD,平均地下原油黏度200mPa
·
s。初期采用定向井反九点井网开发,注采井距360m,进入中高含水期逐渐暴露出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等问题,亟需开发调整以改善开发效果。
[0003]目前陆相稠油油田注采井网调整方法通常是根据储层刻画与剩余油描述等成果进行,该方法融合多专业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现场性和经验性,缺乏方法和理论指导,没有考虑稠油油藏与常规油藏的差异,即稠油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及其对驱油效率的影响,从而在油藏中没有形成合理驱替压力梯度,导致部分区域驱替前缘压力不够高,无法克服稠油启动压力梯度,驱油效率较低,剩余油较多;或者部分区域驱替前缘压力过高,远大于稠油启动压力梯度,虽然局部驱油效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驱替压力梯度的陆相稠油油藏注采井网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根据目标油田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开展启动压力梯度的室内实验,分析启动压力梯度λ与流度K/μ关系,确定目标油田启动压力梯度存在的流度范围;步骤2.开展水驱油室内实验,分析不同驱替压力梯度的实验值dp
L1
对驱油效率E
D1
的影响;步骤3.基于步骤1、2得到的实验结果,利用目标油田数字岩心,建立油水两相动态孔隙网络模拟模型,分析驱油效率E
D2
和驱替压力梯度的油藏值dp
L2
的关系;步骤4.利用复位势理论与势的叠加原理,以由1口注水井和4口生产井组成的五点井网为研究对象,求取油层中某一点驱替压力梯度函数dp(x,y),建立井型、井距、井网相融合的立体注采井网驱替压力梯度函数dp(x,y)计算式;步骤5.结合步骤3、4,得到油层中某一点驱油效率函数E
D
(x,y)计算式,提出以驱油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并融合井型、井距和井网的立体注采井网驱油效率函数E
D
(x,y)计算式;步骤6.利用步骤4中立体注采井网驱替压力梯度函数dp(x,y)计算式、步骤5中立体注采井网驱油效率函数E
D
(x,y)计算式,以注采井距为横坐标,以驱替压力梯度、驱油效率为纵坐标,分别做出不同井型时驱替压力梯度与注采井距、驱油效率与注采井距关系曲线图版,指导井型、井距、井网的优化设计;所述井型包括定向井、定向井联合水平井、水平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驱替压力梯度的陆相稠油油藏注采井网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确定目标油田启动压力梯度存在的流度范围是指通过开展目标油田流度范围内启动压力梯度室内实验,找到启动压力梯度存在与不存在的流度界限值,并回归分析若干组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实验值,得到启动压力梯度λ与流度K/μ的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驱替压力梯度的陆相稠油油藏注采井网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廷礼,刘英宪,刘小鸿,陈建波,葛涛涛,王鹏飞,高振南,吴婷婷,耿志刚,廖辉,杜春晓,崔政,王大为,郑文乾,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