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倾斜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260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倾斜支撑装置,涉防倾斜支撑装置技术及领域,包括山体,所述山体一侧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空腔与支撑底座之间设置有多组卡合组件,所述山体的一侧位于支撑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支架板,所述支架板的顶端设置有缓冲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卡合组件、空腔、支撑底座,由于多组挡板与伸缩槽皆通过伸缩弹簧弹性连接,且挡板靠近山体的一侧设置有斜切面,使得在支撑底座向空腔内移动的过程中,挡板先逐渐缩入伸缩槽,在挡板与挡槽对齐时,挡板会在伸缩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卡入挡槽,从而可以实现对支撑底座的多重固定,使得可以增加支撑底座的牢固性。使得可以增加支撑底座的牢固性。使得可以增加支撑底座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倾斜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防倾斜支撑装置技术及领域,具体为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倾斜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山体倾斜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山体滑坡震动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山体倾斜导致的滑坡和崩塌都是丘陵山区常见地质灾害之一,可造成不可预期的严重后果,不仅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而且对财产、环境、资源等具有破坏性。
[0003]根据中国专利授权号CN 211873048 U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倾斜支撑装置,包括山体,所述山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山体右侧安装有支撑底座,且支撑底座的一端延伸至空腔内部,所述支撑底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结构,通过设置有缓冲弹簧,来与防护板相互配合来对山体所掉落的落石进行一个有效的保护,落石落下后经防护板的斜面向下滚去,防止落石落下后砸坏到用于支撑的装置;通过设置有支撑结构,来对山体进行一个支撑,辅助支架板与横向支架板所组成的稳定结构在山体倾斜发生滑坡落石时会对整个支撑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稳固,保证斜向支架板与支撑板对山体的支撑能够更加的稳固,防止山体倾斜所发生灾害的进一步扩。
[0004]上述专利中通过倒钩、凹槽的配合来对支撑底座进行固定,牢固性不高,防护板与支架板之间仅通过一重缓冲弹簧的缓冲,使得缓冲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倾斜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支撑装置中的支撑底座的牢固性不高,防护板与支架板之间的缓冲效果欠佳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倾斜支撑装置,包括山体,所述山体一侧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空腔与支撑底座之间设置有多组卡合组件,所述山体的一侧位于支撑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支架板,所述支架板的顶端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的顶端设置有防护板。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多组挡板与伸缩槽皆通过伸缩弹簧弹性连接,且挡板靠近山体的一侧设置有斜切面,使得在支撑底座向空腔内移动的过程中,挡板先逐渐缩入伸缩槽,在挡板与挡槽对齐时,挡板会在伸缩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卡入挡槽,从而可以实现对支撑底座的多重固定,使得可以增加支撑底座的牢固性,由于移动板与立板、防护板与缓冲板分别通过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弹性连接,连接板与防护板、移动板皆通过固定座、销轴转动连接,移动板与缓冲板通过T形滑板、T形滑槽滑动连接,使得在防护板受力时,缓冲框会向下移动,使得第二缓冲弹簧受力发生形变,同时可以通过连接板推动移动板向
内侧移动,使得第一缓冲弹簧也受力发生形变,在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对防护板的多重缓冲,使得可以增加防护板的缓冲效果。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合组件包括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空腔的内部开设有多组与挡板相匹配的挡槽,所述支撑底座与空腔在伸缩弹簧的作用下通过挡板、挡槽卡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支撑底座的多重固定,使得可以增加支撑底座的牢固性。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立板、固定座、缓冲框,所述立板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一侧皆设置有移动板,所述固定座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固定座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销轴,所述缓冲框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框的内部位于缓冲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移动板与立板、防护板与缓冲板分别通过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弹性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防护板的多重缓冲,使得可以增加防护板的缓冲效果。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板的底端皆设置有T形滑板,所述缓冲板顶端的内部皆开设有与T形滑板相匹配的T形滑槽,所述移动板与缓冲板通过T形滑板、T形滑槽滑动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使得可以增加移动板的稳定性。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框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缓冲板两侧的顶端皆设置有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板,所述缓冲板与缓冲框通过限位槽、限位板滑动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使得可以增加缓冲板的稳定性。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卡合组件、空腔、支撑底座,由于多组挡板与伸缩槽皆通过伸缩弹簧弹性连接,且挡板靠近山体的一侧设置有斜切面,使得在支撑底座向空腔内移动的过程中,挡板先逐渐缩入伸缩槽,在挡板与挡槽对齐时,挡板会在伸缩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卡入挡槽,从而可以实现对支撑底座的多重固定,使得可以增加支撑底座的牢固性;
[0018]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缓冲组件、防护板、支架板,由于移动板与立板、防护板与缓冲板分别通过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弹性连接,连接板与防护板、移动板皆通过固定座、销轴转动连接,移动板与缓冲板通过T形滑板、T形滑槽滑动连接,使得在防护板受力时,缓冲框会向下移动,使得第二缓冲弹簧受力发生形变,同时可以通过连接板推动移动板向内侧移动,使得第一缓冲弹簧也受力发生形变,在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对防护板的多重缓冲,使得可以增加防护板的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固定板与卡合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剖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缓冲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山体;2、支撑底座;3、空腔;4、卡合组件;401、伸缩弹簧;402、挡板;403、挡槽;5、防护板;6、支架板;7、缓冲组件;701、立板;702、第一缓冲弹簧;703、移动板;704、固定座;705、连接板;706、销轴;707、第二缓冲弹簧;708、缓冲板;709、缓冲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6]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倾斜支撑装置,如图2

4所示,包括山体1,山体1一侧的内部开设有空腔3,空腔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底座2,空腔3与支撑底座2之间设置有多组卡合组件4,可以实现对支撑底座2的多重固定,使得可以增加支撑底座2的牢固性,山体1的一侧位于支撑底座2的上方设置有支架板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倾斜支撑装置,包括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1)一侧的内部开设有空腔(3),所述空腔(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底座(2),所述空腔(3)与支撑底座(2)之间设置有多组卡合组件(4),所述山体(1)的一侧位于支撑底座(2)的上方设置有支架板(6),所述支架板(6)的顶端设置有缓冲组件(7),所述缓冲组件(7)的顶端设置有防护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倾斜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组件(4)包括伸缩弹簧(401),所述伸缩弹簧(401)的一端设置有挡板(402),所述空腔(3)的内部开设有多组与挡板(402)相匹配的挡槽(403),所述支撑底座(2)与空腔(3)在伸缩弹簧(401)的作用下通过挡板(402)、挡槽(403)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山体防倾斜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7)包括立板(701)、固定座(704)、缓冲框(709),所述立板(701)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702),所述第一缓冲弹簧(7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占鹏黄志华贾红殿谭少平李毅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柳州工程勘察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