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绵的生物操纵调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2484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绵的生物操纵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试验环境:使用深层地下水,经1周沉淀、曝气后作为试验用水,用水量150L,将水绵经纯水多次清洗后投放。投放量为100g,搅匀,在使得水绵在水中生成,均匀附着在侧壁上;S2、放养鱼类:以0.13g/L的标准在试验环境中投放表体无伤、健壮的高体鳑鲏;S3、采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该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效性和稳定性,适宜于为一些爆发水绵的水体提供解决方案。绵的水体提供解决方案。绵的水体提供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绵的生物操纵调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水绵的生物操纵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水绵(Spirogyra)广泛分布于淡水水体,近些年它在很多类型的水体中爆发,包括饮用水水体、景观水体、综合种养等水体,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水绵大量生长时,会粘附在沿岸带上形成长如头发丝般的底栖水华;死亡后漂浮于水表,严重影响水体景观效果,进一步腐烂还会造成水体污染,并引起水体生态系统失衡。因此,寻求水绵的高效调控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生态意义。
[0003]但是,对于水绵大量爆发的对策多集中于物理打捞和化学药物投放两方面(陈孝花等,2011),但物理打捞法常耗时耗力难以实现,化学药物法常具有各种各样的副作用而不适宜用在多数水体中。Shapiro等人(1984)首先提出了“生物操纵”理论,主要是以改善水质为目的,通过直接捕除滤食性鱼类的方式或放养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壮大浮游动物群落并以此遏制藻类。此后,生物操纵理论被广泛发展为利用食物链关系,对水体中有害藻类进行摄食、转化、降解以及转移,从而达到控制藻华的目的。生物操纵法由于其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等优点被很多研究者关注,并成功应用到一些藻类爆发的水体中(Leibold等,1997;Jeppesen等,2007;Seda等,1997)。目前,利用生物操纵法控制水体中水绵生长仅有少量研究,且在具体应用中治理效果十分有限(凡传明等,2011;张曼等,2019)。
[0004]因此,利用生物操纵法控制水体中水绵生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绵的生物操纵调控方法,该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效性和稳定性,适宜于为一些爆发水绵的水体提供解决方案。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水绵的生物操纵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构建试验环境:使用深层地下水,经1周沉淀、曝气后作为试验用水,用水量150L,将水绵经纯水多次清洗后投放。投放量为100g,搅匀,在使得水绵在水中生成,均匀附着在侧壁上;
[0009]S2、放养鱼类:以0.13g/L的标准在试验环境中投放表体无伤、健壮的高体鳑鲏;
[0010]S3、采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0011]优选的,所述水绵在水库中采集,使用前暂养20

30天,使其适应试验环境。
[0012]优选的,实验持续30天,每3天采样一次,攻击10次,每次采样测定水质指标。
[0013]优选的,所述水质指标包括:总磷、总氮、可溶性氮、可溶性磷、叶绿素a,温度、导电率、PH、溶氧以及浮游态水绵及浮游植物的生物量。
[0014]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水绵的生物操纵调控方法,该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效性和稳定性,适宜于为一些爆发水绵的水体提供解
决方案。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固着态水绵和浮游态水绵生物量示意图。
[0017]图2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验末期不同处理组水色实拍示意图。
[0018]图3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验期间不同处理组水体理化指标示意图。
[0019]图4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验期间不同处理组浮游生物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绵的生物操纵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S1、构建试验环境:使用深层地下水,经1周沉淀、曝气后作为试验用水,用水量150L,将水绵经纯水多次清洗后投放。投放量为100g,搅匀,在使得水绵在水中生成,均匀附着在侧壁上;
[0023]S2、放养鱼类:以0.13g/L的标准在试验环境中投放表体无伤、健壮的高体鳑鲏;
[0024]S3、采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0025]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水绵在水库中采集,使用前暂养20

30天,使其适应试验环境。
[0026]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实验持续30天,每3天采样一次,攻击10次,每次采样测定水质指标。
[0027]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水质指标包括:总磷、总氮、可溶性氮、可溶性磷、叶绿素a,温度、导电率、PH、溶氧以及浮游态水绵及浮游植物的生物量。
[0028]实验用到的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水绵,2020年9月1日采集于河南省安阳市南谷洞水库(36
°
13

26.00”N,113
°
44

57.92”E)。使用前均暂养20

30天,使其适应实验生境。
[0029]实验地点为河南师范大学的水产养殖基地透明玻璃瓦房(113
°
54

21.02”E,35
°
19

35.64”N)。实验所用水桶为PVC塑料水桶,总容量为200.0L。实验中使用深层地下水,经1周沉淀、曝气后作为实验用水,每桶用水量150.0L。实验开始前15天,水绵经过纯水多次清洗后投放,每实验桶内各投放水绵100.0g,搅匀,在实验桶内生长使水绵均匀地附着在桶的内壁上。检测水体理化指标后,按照空白组(0.00g/L)、萝卜螺处理组(0.13g/L)、子陵吻虾虎鱼处理组(0.13g/L)、高体鳑鲏处理组(0.13g/L)和日本沼虾处理组(0.13g/L),投放体表
无伤、健壮的实验动物。每个实验组设置3个重复。光照来源为太阳光。实验期间,如果出现实验动物死亡,需要及时捞出并投放相同重量的新个体。
[0030]于2020年10月1日正式开始,实验持续30天,每3天采样一次,共10次采样(0

9次)。每次采样测定水质指标:总磷、总氮、可溶性氮(=氨氮+硝氮+亚硝氮)、可溶性磷(正磷)、叶绿素a、温度、电导率、pH、溶氧;统计水体中浮游态水绵以及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固着态水绵生物量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仅在实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绵的生物操纵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试验环境:使用深层地下水,经1周沉淀、曝气后作为试验用水,用水量150L,将水绵经纯水多次清洗后投放。投放量为100g,搅匀,在使得水绵在水中生成,均匀附着在侧壁上;S2、放养鱼类:以0.13g/L的标准在试验环境中投放表体无伤、健壮的高体鳑鲏;S3、采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绵的生物操纵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曼吕绪聪董静李玫高云霓张景晓高肖飞李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