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晁洪勋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实验用户外昆虫捕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088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实验用户外昆虫捕捉器,包括底座,底座上方设有顶座,顶座下端设有内外两个环道凹槽,且每个环道凹槽内部皆安装有多个吹气风扇,顶座下方设有导流盘和圆环筒,导流盘和顶座之间连接有两个透明支撑筒,每个透明支撑筒内部皆安装有第一诱虫灯;导流盘下端连接有连接管道,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电磁阀,连接管道下端连接有集虫罐,集虫罐内部上端安装有多个第二诱虫灯,集虫罐下端中心安装有筒柱,筒柱上端和集虫罐侧壁之间连接有滤网盘,滤网盘下端设有多个吸气盘,集虫罐外设有抽气泵,抽气泵输出端和多个吸气盘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自动进行捕虫,并且可以连续进行使用,增加实用性和工作效率。增加实用性和工作效率。增加实用性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实验用户外昆虫捕捉器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生物实验工具的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实验用户外昆虫捕捉器。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实验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运用一定的仪器、材料和药品,通过科学方法,有目的地观察研究一般情况下不易观察到的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现象的过程。对于生物实验来说,昆虫资源是一个巨大资源库,通过对昆虫进行研究,使的生物实验不断取得一个接一个的重大突破。为挖掘昆虫对人类有益的一面,需要广泛的进行田地、野外等地的采集,只有采集到高质量的昆虫标本才能进行更深度的研究。
[0003]例如申请号为CN201120445692.2的专利申请,包括吸虫管,所述吸虫管的一端连接有捕虫罩,所述吸虫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抽风装置,所述吸虫管设置有可开合的观察窗,还包括有气流可通过的集虫装置,所述集虫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吸虫管内,所述集虫装置设置于所述观察窗的下方。该装置虽然可以进行捕捉昆虫,但是只能进行一次捕捉,第二次进行捕捉时,需要将昆虫取出才看进行使用,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并且不能吸引昆虫,需要工作人员主动寻找昆虫,无法自动捕虫,实用性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生物实验用户外昆虫捕捉器,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生物实验用户外昆虫捕捉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有顶座,所述顶座下端设有内外两个环道凹槽,且每个所述环道凹槽内部皆安装有多个吹气风扇,所述顶座下端中心连接有滤网罩,所述滤网罩内部设有诱虫香料,所述顶座下方设有导流盘和圆环筒,所述导流盘和顶座之间连接有两个透明支撑筒,每个所述透明支撑筒内部皆安装有第一诱虫灯;所述导流盘下端连接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连接管道下端连接有安装在底座上的集虫罐,所述集虫罐内部上端安装有多个第二诱虫灯,所述集虫罐下端中心安装有筒柱,所述筒柱上端和集虫罐侧壁之间连接有滤网盘,所述滤网盘下端设有多个吸气盘,所述集虫罐外设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输出端和多个吸气盘连接。
[0007]优选的,每个所述环道凹槽下端皆安装有环滤网。
[0008]优选的,所述滤网罩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导流盘截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
[0009]优选的,所述导流盘滑动在圆环筒内部,所述顶座直径大于圆环筒外径,所述圆环筒下端两侧连接有电动推杆,且两个所述电动推杆安装在底座上。
[0010]优选的,所述滤网盘截面为倾斜状,且从集虫罐侧壁到筒柱上端由高到低。
[0011]优选的,所述集虫罐侧壁上设有观察窗口和多个透气孔,且每个所述透气孔内部皆设有透气滤网。
[0012]优选的,所述集虫罐上安装有控制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装置运行时,电动推杆带动圆环筒下移,使得顶座和导流盘之间的空间打开,然后打开透明支撑筒内部的诱虫灯,通过诱虫灯和诱虫香料引诱昆虫进入到顶座和导流盘之间,一段时间后,电动推杆启动,电动推杆推动圆环筒上升,将昆虫困在顶座和导流盘之间,电磁阀打开,关闭透明支撑筒内部的诱虫灯,开启集虫罐内的诱虫灯,部分昆虫主动飞入集虫罐,短时间后,启动吹气风扇和抽气泵,吹气风扇对昆虫进行吹气,抽气泵通过吸气盘进行吸气,将昆虫强行推进集虫罐,一段时间后,电磁阀关闭,电动推杆带动圆环筒下移,如此反复运行,可以自动进行捕虫,并且可以连续进行使用,增加实用性和工作效率。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上端局部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集虫罐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A处放大图。
[0020]图中:1、底座;2、顶座;21、导流盘;22、透明支撑筒;23、第一诱虫灯;24、滤网罩;25、诱虫香料;26、环道凹槽;27、吹气风扇;28、环滤网;3、集虫罐;31、筒柱;32、滤网盘;33、吸气盘;34、抽气泵;35、观察窗口;36、透气孔;37、透气滤网;38、第二诱虫灯;4、圆环筒;41、电动推杆;5、连接管道;51、电磁阀;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实验用户外昆虫捕捉器,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顶座2,所述顶座2下方设有导流盘21和圆环筒4,所述导流盘21截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导流盘21可以更快的使昆虫滑落,所述导流盘21和顶座2之间连接有两个透明支撑筒22,每个所述透明支撑筒22内部皆安装有第一诱虫灯23,所述顶座2下端中心连接有滤网罩24,所述滤网罩24内部设有诱虫香料25,所述滤网罩24截面
为等腰梯形,使得附着在滤网罩24上昆虫更容易掉落,便于进行收集,所述导流盘21滑动在圆环筒4内部,所述顶座2直径大于圆环筒4外径,所述圆环筒4下端两侧连接有电动推杆41,且两个所述电动推杆41安装在底座1上。在进行使用时,通过第一诱虫灯23和诱虫香料25引诱昆虫进入到顶座2和导流盘21之间,然后启动电动推杆41,电动推杆41推动圆环筒4上升,圆环筒4和顶座2紧密接触,将昆虫困在顶座2和导流盘21之间,进行昆虫初步收集。
[0025]请着重参照附图1

3,所述导流盘21下端连接有连接管道5,所述连接管道5上安装有电磁阀51,所述连接管道5下端连接有安装在底座1上的集虫罐3,所述集虫罐3内部上端安装有多个第二诱虫灯38。在昆虫初步收集之后,打开电磁阀51,关闭透明支撑筒22内部的第一诱虫灯23,开启集虫罐3内的第二诱虫灯38,部分昆虫主动飞入集虫罐3。
[0026]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2,所述顶座2下端设有内外两个环道凹槽26,且每个所述环道凹槽26内部皆安装有多个吹气风扇27,每个所述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实验用户外昆虫捕捉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顶座(2),所述顶座(2)下端设有内外两个环道凹槽(26),且每个所述环道凹槽(26)内部皆安装有多个吹气风扇(27),所述顶座(2)下端中心连接有滤网罩(24),所述滤网罩(24)内部设有诱虫香料(25),所述顶座(2)下方设有导流盘(21)和圆环筒(4),所述导流盘(21)和顶座(2)之间连接有两个透明支撑筒(22),每个所述透明支撑筒(22)内部皆安装有第一诱虫灯(23);所述导流盘(21)下端连接有连接管道(5),所述连接管道(5)上安装有电磁阀(51),所述连接管道(5)下端连接有安装在底座(1)上的集虫罐(3),所述集虫罐(3)内部上端安装有多个第二诱虫灯(38),所述集虫罐(3)下端中心安装有筒柱(31),所述筒柱(31)上端和集虫罐(3)侧壁之间连接有滤网盘(32),所述滤网盘(32)下端设有多个吸气盘(33),所述集虫罐(3)外设有抽气泵(34),所述抽气泵(34)输出端和多个吸气盘(3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晁洪勋
申请(专利权)人:晁洪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