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的智能视频看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185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婴儿的智能视频看护方法,包含:S1看护区域设置:以摄像头摄取的画面为范围,将看护周界的顶点按照顺序依次连接,连接后的区域即为看护区域;S2婴儿触发报警方式判断:根据婴儿移动方式的不同其触发报警条件也不同,需要判断其触发报警的方式;第一种情况,婴儿在看护区域内整体运动,当婴儿距离周界小于一定距离时触发报警,即看护周界内报警;第二种情况,婴儿身体部分移动超过边界触发报警,即越界报警;S3婴儿触发报警条件判断:S3.1看护周界内靠近周界报警的判断;S3.2看护周界内发生越界报警的判断;S4报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婴儿看护周界安全区域的设置,在婴儿即将超出看护周界的安全区域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家长,减少意外的发生。减少意外的发生。减少意外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的智能视频看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音频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婴儿的智能视频看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生儿的诞生,婴儿的看护成为每个家庭所面临的问题,大多数的家庭会选择由家庭成员或者聘请月嫂看护婴儿,但是再专业的人员也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例如,当婴儿睡着时大人可能会抽时间去处理其他事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当婴儿睡醒时大人不在身边的问题,此时若婴儿在婴儿床上翻滚不慎翻出床外,可能会导致意外的发生。
[0003]因此,传统的婴儿看护方法需要大人守在婴儿旁边时刻注意婴儿的动向,这消耗家长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且稍有不慎则可能在婴儿将发生意外时无法及时赶到婴儿旁边保护婴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婴儿看护周界安全区域的设置,在婴儿即将超出看护周界的安全区域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家长,减少意外的发生。
[0005]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婴儿的智能视频看护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06]S1.看护区域设置:
[0007]以摄像头摄取的画面为范围,将看护周界的顶点按照顺序依次连接,连接后的区域即为看护区域;
[0008]S2.婴儿触发报警方式判断:根据婴儿移动方式的不同其触发报警条件也不同,首先需要判断其触发报警的方式;
[0009]婴儿移动触发报警的方式分为两类:
[0010]第一种情况,婴儿在看护区域内整体运动,当婴儿距离周界小于一定距离时触发报警,即看护周界内报警;
[0011]第二种情况,婴儿身体部分移动超过边界触发报警,即越界报警;
[0012]S3.婴儿触发报警条件判断:
[0013]S3.1看护周界内靠近周界报警的判断;
[0014]S3.1.1,求看护周界多边形的最小边长:
[0015]比较N条边长选出最短的一条边长记为l
min
,其中N≤6的正整数;
[0016]S3.1.2,求婴儿和看护周界的最小距离:
[0017]假设婴儿移动的最小外接矩形的四个顶点分别为M1(x
’1,y
’1),M2(x
’2,y
’2),M3(x
’3,y
’3),M4(x
’4,y
’4),分别求外接移动矩形四个顶点到看护周界每条边的距离,看护周界形状采用S3.1.1中形状,将外接移动矩形四个顶点分别求到看护周界每条边的距离后,比较选取最短距离记为d
min

[0018]S3.1.3触发报警条件:
[0019]当S3.1.1,S3.1.2中求得数据满足:
[0020]d
min
<l
min
*0.2时,触发报警条件;
[0021]S3.2看护周界内发生越界报警的判断:
[0022]假设看护周界设为五边形其五个顶点为A(x1,x2),B(x2,y2),C(x3,y3),D(x4,y4),E(x5,y5),婴儿移动最小外接矩形四个顶点为M1(x
’1,y
’1),M2(x
’2,y
’2),M3(x
’3,y
’3),M4(x
’4,y
’4);
[0023]S3.2.1,判断看护周界与移动矩形边顺序:
[0024]看护周界与婴儿移动最小外接矩形的边需要按照逆时针方向排列,利用向量叉积来进行判断;
[0025]S3.2.2,求看护周界与移动矩形相交顶点:
[0026]每次判断选取看护周界的两个顶点与婴儿移动矩形的每个顶点依次判断,交点P的坐标为P(x,y);
[0027]S3.2.3,求多边形面积:
[0028]假设S3.2.2中求得相交多边形的交点为P
1-P5,则多边形的面积为:
[0029][0030]S2=P
[0].y*(P
[4].x-P
[1].x)
[0031]S=S1+S2[0032]S3.2.4,触发报警条件:
[0033]婴儿移动矩形面积为:
[0034]S
rect
=|(x'
1-x'3)*(y'
1-y'3)|
[0035]当S3.2.3中所求S与S
rect
满足以下关系时:
[0036]S>S
rect
*0.8时,触发报警条件;
[0037]S4,报警。
[0038]所述步骤S1中看护区域设置进一步包括:
[0039]在画面中按照逆时针的顺序依次选取看护周界的N顶点,每个看护周界最多有6个顶点,即,其中N≤6的正整数,最多支持2个看护周界。
[0040]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第一种情况,假设看护周界为婴儿床,当婴儿翻身距离床边小于一定距离触发报警;
[0041]所述的第二种情况,假设看护区域为婴儿床,当婴儿腿伸出床边时触发报警。
[0042]所述步骤S2中,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0043](A)移动转化:
[0044]用婴儿移动的最小外接矩形来进行判断
[0045](1)第一种情况下婴儿在看护周界内移动到小于看护周界一定范围内产生报警,此时可用矩形的四个顶点均在看护周界内表示;
[0046](2)第二种情况下婴儿在看护周界内,身体部分越出看护周界产生报警,此时可以用矩形至多有三个顶点在周界内表示;
[0047](B)顶点判断:
[0048]假设看护周界为五边形且五个顶点为A(x1,y1),B(x2,y2),C(x3,y3),D(x4,y4),E
[0071]b2=(y'
2-y'1)*x'1+(x'
1-x'2)*y'1[0072]N=(x
2-x1)(y'
2-y'3)-(x2'-x'1)(y
2-y1)
[0073]N1=b2*(x
2-x1)-b1*(x'
2-x'1)
[0074]N2=b2*(y
2-y1)-b*(y'
2-y'1)
[0075]x=N1/N
[0076]y=N2/N
[0077]所以交点P的坐标为P(x,y)
[0078]第四步:若AM2在AB的顺时针方向则返回所述第一步判断移动矩形的下一个顶点;以此类推。
[0079]综上,应用本申请的方法能够实现的优势在于:通过安全看护区域的设置,在婴儿即将越出安全区域导致意外发生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家长,减少意外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8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8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82]图2是图1中步骤S3进一步的流程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S3.2.4,触发报警条件:婴儿移动矩形面积为:S
rect
=|(x'
1-x'3)*(y'
1-y'3)|当S3.2.3中所求S与S
rect
满足以下关系时:S>S
rect
*0.8时,触发报警条件;S4.报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的智能视频看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看护区域设置进一步包括:在画面中按照逆时针的顺序依次选取看护周界的N顶点,每个看护周界最多有6个顶点,即,其中N≤6的正整数,最多支持2个看护周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的智能视频看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第一种情况,假设看护周界为婴儿床,当婴儿翻身距离床边小于一定距离触发报警;所述的第二种情况,假设看护区域为婴儿床,当婴儿腿伸出床边时触发报警。4.根据以上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婴儿的智能视频看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具体判断方法如下:(A)移动转化:用婴儿移动的最小外接矩形来进行判断(1)第一种情况下婴儿在看护周界内移动到小于看护周界一定范围内产生报警,此时可用矩形的四个顶点均在看护周界内表示;(2)第二种情况下婴儿在看护周界内,身体部分越出看护周界产生报警,此时可以用矩形至多有三个顶点在周界内表示;(B)顶点判断:假设看护周界为五边形且五个顶点为A(x1,y1),B(x2,y2),C(x3,y3),D(x4,y4),E(x5,y5),待判断的点为P(x,y),若:与的值同号,即五个值的结果同为正数或同为负数,则点P在五边形ABCDE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婴儿的智能视频看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1中假设看护周界为五边形,五个顶点坐标依次为:A(x1,x2),B(x2,y2),C(x3,y3),D(x4,y4),E(x5,y5),则五条边的边长分别为:),则五条边的边长分别为:),则五条边的边长分别为:),则五条边的边长分别为:),则五条边的边长分别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婴儿的智能视频看护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静于晓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