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后数据库同步方法、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30182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容灾后数据库同步方法、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接收第一数据库的数据同步请求,数据同步请求中携带第一切换序列表;将第一切换序列表与第二数据库的第二切换序列表进行比较获得日志同步时间;根据日志同步时间对第二数据库和第一数据库进行同步,在某些实施过程中避免了当第一数据库与第二数据库节点容灾后进行同步时,简单的由一个数据库记录一个时间点,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得出日志同步时间点,进而导致无法将未同步的数据准确同步到对应的数据库的问题,提高了获取日志同步时间点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了将未同步的数据同步到对应数据库的准确度。将未同步的数据同步到对应数据库的准确度。将未同步的数据同步到对应数据库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灾后数据库同步方法、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通信
,具体而言,涉及但不限于容灾后数据库同步 方法、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数据库异地容灾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运行方式,由于考虑到数据库的可用性,大部分情况 下异地容灾均为异步方式,即主用数据库提交事务后,定时将增量变更信息(比如操作日志) 同步到备用数据库。
[0003]由于异步方式存在一定时延,当主用数据库发生故障的时候,备用数据库接管应用,成 为新主用数据库,但是会存在部分在原主用数据库提交的事务还没有来的及同步到备用数据 库的情况,当数据库恢复运行后,无法得到准确的同步时间点,进而无法将未同步的数据准确 同步到对应的数据库。
[0004]当数据库异地容灾发生时,数据库恢复运行后,如何得到准确的同步时间点将未同步的数 据准确同步到对应的数据库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容灾后数据库同步方法、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主要解 决的技术问题是当数据库异地容灾发生时,数据库恢复运行后,无法得到准确的同步时间点, 以及无法将未同步的数据准确同步到对应的数据库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容灾后数据库同步方法,包括:
[0007]接收第一数据库的数据同步请求,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中携带第一切换序列表;
[0008]将第一切换序列表与第二数据库的第二切换序列表进行比较获得日志同步时间;
[0009]根据所述日志同步时间对所述第二数据库和所述第一数据库进行同步。
[00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0011]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0012]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所述的容灾 后数据库同步方法的步骤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 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容灾后数 据库同步方法的步骤。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容灾后数据库同步方法、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 过接收第一数据库的数据同步请求,数据同步请求中携带第一切换序列表;将第一切换序列 表与第二数据库的第二切换序列表进行比较获得日志同步时间;根据日志同步时间对第二数 据库和第一数据库进行同步,在某些实施过程中避免了当第一数据库与第二数据库节点容灾 后进行同步时,简单的由一个数据库记录一个时间点,导致无法准确判
断得出日志同步时间点, 进而导致无法将未同步的数据准确同步到对应的数据库的问题,提高了获取日志同步时间点 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了将未同步的数据同步到对应数据库的准确度。
[0015]本专利技术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 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的容灾后数据库同步方法的基本流程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的多数据库基本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的容灾后数据库同步方法的基本流程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 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 明,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1]实施例一:
[0022]相关技术中,通过原备用数据库记录从原主用数据库获取的最新日志时间,当发生切换 后,原备用数据库变成主用数据库时,使用现主用数据库从原主用数据库获取从该最新日志 时间点后的日志,当备用数据库与主用数据库节点比较多,且备用数据库与主用数据库经过 多次切换或重启,由一个数据库记录一个时间点不能准确判断得出日志同步时间点,进而无 法准确得到日志同步时间点,进而导致无法将未同步的数据准确同步到对应数据库;
[0023]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当数据库异地容灾发生时,数据库恢复运行后,如何得到准确的同 步时间点将未同步的数据准确同步到对应的数据库的问题;
[0024]请参见图1,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容灾后数据库同步方法的基本流程图,该方法 包括但不限于:
[0025]S101、接收第一数据库的数据同步请求,数据同步请求中携带第一切换序列表;
[0026]S102、将第一切换序列表与第二数据库的第二切换序列表进行比较获得日志同步时间;
[0027]S103、根据日志同步时间对第二数据库和第一数据库进行同步。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切换序列表与第二切换序列表分别包括多个应用请求记录;各应 用请求记录包括:记录序列号、记录时间、当前系统日志流水、日志产生站点、本记录归属 的站点;也即,在每个数据库中存在一张切换序列表,该切换序列表用于保存应用请求记录, 各应用请求记录也即该切换序列表的字段包括“记录序列号(单调递增的编号,记录越新编 号越大),本记录产生的时间,当前系统的日志流水(或事务日志提交的时间),该日志产生 的站点,本记录归属的站点;应当理解的是,其中应用请求记录中各字段组合用来确定数据 库操作对应的唯一的记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应用请求记录包括的字段,只要能用 来确定数据库操作对应的唯一的记录即可。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第一数据库的数据同步请求之前还包括:添加第一数据库切换为 主用数据库后,首次收到应用请求的应用请求记录到第一切换序列表;和/或,添加第二数据 库切换为主用数据库后,首次收到应用请求的应用请求记录到第二切换序列表;应当理解的 是,当一个数据库切换为主用数据库的时候,在处理外部应用请求前,则向该数据库的切换 序列表添加对应的应用请求记录,例如一些示例中,第二数据库在切换为主用数据库时,在 收到应用请求,执行该应用请求对应的应用操作前,在切换序列表插入一条记录,记录序列 号:1;本记录产生的时间:2019.10.18.16时.16分.16秒.16毫秒.;当前日志流水:1.1;站点: 第二数据库;本记录归属站点:第二数据库;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数据库与第二数据库同步时, 第一切换序列表与第二切换序列表同样会进行同步。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一切换序列表与主用数据库的第二切换序列表进行比较获得日志 同步时间包括:将第一切换序列表与第二切换序列表进行比较;确定第一切换序列表与第二 切换序列表中与当前时间最接近的完全相同的应用请求记录;将完全相同的应用请求记录的 记录时间作为日志同步时间,例如一些示例中,在第一数据库的第一切换序列表和第二数据 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灾后数据库同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数据库的数据同步请求,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中携带第一切换序列表;将第一切换序列表与第二数据库的第二切换序列表进行比较获得日志同步时间;根据所述日志同步时间对所述第二数据库和所述第一数据库进行同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灾后数据库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序列表与所述第二切换序列表分别包括多个应用请求记录;各应用请求记录包括:记录序列号、记录时间、当前系统日志流水、日志产生站点、本记录归属的站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灾后数据库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数据库的数据同步请求之前还包括:添加所述第一数据库切换为主用数据库后,首次收到应用请求的记录到所述第一切换序列表;和/或,添加所述第二数据库切换为主用数据库后,首次收到应用请求的记录到所述第二切换序列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灾后数据库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切换序列表与主用数据库的第二切换序列表进行比较获得日志同步时间包括:将所述第一切换序列表与所述第二切换序列表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第一切换序列表与所述第二切换序列表中与当前时间最接近的完全相同的应用请求记录;将所述完全相同的应用请求记录的记录时间作为所述日志同步时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灾后数据库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日志同步时间对所述第二数据库和所述第一数据库进行同步包括:根据所述日志同步时间分别计算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库中的第一目标日志流水和所述第二数据库中第二目标日志流水;所述第二数据库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日志流水进行同步,所述第一数据库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日志流水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旸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