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式超微纳米气泡农作物灌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1788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0
陆地式超微纳米气泡农作物灌溉系统,包括连接气源的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灌溉水经过滤网、水泵、单向阀、流量计、球阀进入水箱或直接进入发生装置,发生装置产生超微纳米气泡进而生成高浓度溶解氧水直接用于灌溉,或者回送到水箱,经水箱的出水孔进行灌溉。利用该灌溉系统等将超微气泡注入水中,通过产生大量纳米级别的超微纳米气泡,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含氮量,能够有效解决常规灌溉造成的各种问题,如因低氧环境累积还原性有毒物质引发的农作物僵苗、根系变黑腐烂、分蘖能力差等问题。经由微纳米气泡灌溉后的农作物根系呼吸能力增强,对水肥利用率提高。较市面上同类型产品相比更加节能降耗,具有防水功能,机动性强,设备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陆地式超微纳米气泡农作物灌溉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灌溉器械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陆地式超微纳米气泡农作物灌溉系统,属于农业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主要来源于玉米产量的提高,水稻与小麦仅为恢复性增长,进口依赖程度逐年升高。水稻作为我国主要口粮作物之一,其产量的增加对于缓解我国粮食供给结构失衡具有战略性地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继续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坚强支撑,为食物消费升级提供更好保障,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从现状分析,依赖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大幅度上涨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不现实,所以寻求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水稻属于典型的沼生植物,所以稻田土壤的通气状况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因子之一,现有的灌溉方式如间歇灌溉、湿润灌溉、薄露灌溉、厢沟灌溉均通过灌水时期和灌水量来调节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比例来满足水稻根系对于氧的需求。但由于天气以及技术上的操作难度,很难满足水稻在正常生长周期时对通气的需求。
[0003]技术专利CN202022000831.2公开的一种水稻栽培用灌溉设备:灌溉水与肥料水混合后先行经过微气泡空化管,途经分流体以及螺旋型绕流壁,随后通过管路进入增氧机,在进行充分混合后形成微气泡高氧肥料水。因现有的流体混合装置中能够直接产生的气泡粒径大、密度较低,且上述专利中的微气泡空化管中的富氧以及肥料混合水通过多级连续扩散、挤压、碰撞、空化,容易在空化管内部发生堵塞,且无外接气源,仅由空化现象将液体内局部出现拉应力而形成负压,压强的降低使原来溶于液体的气体过饱和,而从液体逸出,成为小气泡,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水稻在各个生长时期的通气需求。
[0004]技术专利CN201821258937.9公开了一种精确反馈控制的微纳米气泡加氧灌溉系统:灌溉水体经蓄水池,通过气液混合泵,将氧气或臭氧打入水体中,后经磁化器,文丘里加料器,氧浓度检测仪后流进灌溉水箱,流程繁琐复杂,造价高昂。
[0005]专利技术专利CN201710828833.0公开了一种射流曝气灌溉系统,包括循环曝气装置,承压水箱、储水箱和控制器,储水箱与承压水箱连通,所述循环曝气装置与承压水箱连通,循环曝气装置由制氧机、氧气扩散器及空气射流器构成,所述制氧机、氧气扩散器均与控制器连接。射流曝气所产生的气泡粒径在微米级别以上,在水体中停留的时间较短,上浮速率快,难以对农田达到一个较好的增氧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陆地式超微纳米气泡农作物灌溉系统,可自动制备纳米级别粒径气泡或液泡,直接连接外部气源且不易堵塞,能有效满足农作物在各个生长时期的生长需求。
[0007]陆地式超微纳米气泡农作物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8和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0008]所述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设有进水口、进气口、超微纳米气泡水出口,以及选择开关、运行开关、停止开关、急停开关、定时器、流量计,且内含超微气泡发生器,所述超微气泡发生器可以采用现有的能够产生纳米气泡的结构;
[0009]所述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进气与气源相连,
[0010]进水口前方的管路上依次设有粗过滤网、细过滤网,细过滤网2与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进水泵、单向阀、进水流量计、第一球阀;
[0011]所述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产生超微纳米气泡,进而生成高浓度溶解氧水并从超微纳米气泡水出口输出以用于灌溉。
[0012]所述超微纳米气泡水出口连接灌溉管网,所述灌溉管网在农作物种植田内,与水箱出口连接,高浓度超微纳米气泡水通过灌溉管网均匀灌溉到种植田内;灌溉管网灌溉方式为漫灌,或者喷灌滴灌方式。
[0013]所述超微纳米气泡水出口与灌溉管网之间依次设有第二球阀和增压泵。
[0014]一种陆地式超微纳米气泡农作物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以及设有进水孔、出水孔、排水孔和上盖的水箱;
[0015]所述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设有进水口、进气口、超微纳米气泡水出口,以及选择开关、运行开关、停止开关、急停开关、定时器、流量计,且内含超微气泡发生器,所述超微气泡发生器可以采用现有的能够产生纳米气泡的结构;
[0016]所述进水口经进水管与水箱内部相通,所述超微纳米气泡水出口经出水管与水箱内部相通;
[0017]水箱进水口前方的管路上依次设有粗过滤网、细过滤网;细过滤网与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循环水泵、单向阀、进水流量计、第一球阀;
[0018]所述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产生超微纳米气泡,进而生成高浓度溶解氧水并经超微纳米气泡水出口会送至水箱,从水箱的出水孔输出用于灌溉。
[0019]所述水箱的上盖设有排气孔,在保证异物进入的同时保证水箱内部压力;所述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穿过所述排气孔与水箱内部相通;所述上盖可有效防止农田周边生物等外界因素对设备进行干扰。
[0020]所述水箱的出水方式包括自流、虹吸、水泵抽出或人工挑水;所述水泵包括但不限于潜水泵、离心泵等各种形式的水泵。
[0021]所述水箱出水孔连接灌溉管网,所述灌溉管网设在农作物种植田内,高浓度超微纳米气泡水通过灌溉管网均匀灌溉到种植田内;所述灌溉管网灌溉方式为漫灌,或者喷灌滴灌方式。
[0022]出水孔与灌溉管网之间依次设有第二球阀和增压泵。
[0023]所述进水管位于水箱内部的一端设有底阀,另一端经进水三通与进水口相连,所述进水三通的其中一个端口作为排水口;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出水三通,所述出水三通的其中一个端口作为灌液口。
[0024]所述的沉水式超微纳米气泡农作物灌溉系统采用的灌溉原水是任何可用作灌溉的水源,包括种植灌溉回收水、地下水、河道水、自来水;进水口吸入水的动力来源于任何可
以将水引入水箱的方法和设备,包括自流水、水泵、人工提水。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6]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从而能够通过整套灌溉系统等将超微气泡注入水中,通过产生大量纳米级别的超微纳米气泡,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含氮量,增强农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水肥利用率,能够有效解决常规灌溉可能造成的各种问题,如由于低氧环境累积还原性有毒物质引发的农作物僵苗、根系变黑腐烂、分蘖能力差等问题。
[0027]2、经由微纳米气泡灌溉后的农作物根系呼吸能力增强,对水肥利用率提高后可有效提高亩产,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等亩产指标。
[0028]3、经由微纳米气泡水淋洗后,盐碱土壤中全盐量指标显著下降。
[0029]4、水泵和超微气泡发生器集成在箱体内,可防止农田周边生物等对设备进行干扰;并且在使用时,箱体也能对其内的各部件起到保护的作用。
[0030]5、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陆地式超微纳米气泡农作物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8)和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11),所述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11)设有进水口(17)、进气口(25)、超微纳米气泡水出口(18),以及选择开关(19)、运行开关(20)、停止开关(21)、急停开关(22)、定时器(23)、流量计(24),且内含超微气泡发生器;所述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11)的进气口(25)与气源(8)相连,进水口前方的管路上依次设有粗过滤网(1)、细过滤网(2),细过滤网(2)与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循环水泵(3)、单向阀(4)、进水流量计(5)、第一球阀(6);所述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11)产生超微纳米气泡,进而生成高浓度溶解氧水并从超微纳米气泡水出口(18)输出以用于灌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地式超微纳米气泡农作物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微纳米气泡水出口(18)连接灌溉管网(14),所述灌溉管网(14)在农作物种植田内,与水箱出口连接,高浓度超微纳米气泡水通过灌溉管网(14)均匀灌溉到种植田内;灌溉管网(14)灌溉方式为漫灌,或者喷灌滴灌方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陆地式超微纳米气泡农作物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微纳米气泡水出口(18)与灌溉管网(14)之间依次设有第二球阀(12)和增压泵(16)。4.一种陆地式超微纳米气泡农作物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8)、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11)、以及设有进水孔(29)、出水孔(30)、排水孔(13)和上盖的水箱(9);所述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11)设有进水口(17)、进气口(25)、超微纳米气泡水出口(18),以及选择开关(19)、运行开关(20)、停止开关(21)、急停开关(22)、定时器(23)、流量计(24),且内含超微气泡发生器;所述进水口(17)经进水管(10)与水箱(9)内部相通,所述超微纳米气泡水出口(18)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卓维孙烨徐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筑波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