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流动调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5446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流动调整器,包括弯管及分别与弯管两端连接的输入直管和输出直管,输入直管相对弯管的另一端作为流体输入端,输出直管相对弯管的另一端作为流体输出端,还包括第一鳍片组,第一鳍片组包括一体设置的条状基片、纵向鳍片及多个横向鳍片,条状基片从输入直管内延伸至弯管内并与两者呈可拆卸的固定配合,条状基片贴合于弯管直径大的一侧,纵向鳍片相对弯管纵向立于条状基片与输入直管对应的部分,横向鳍片相对弯管横向立于条状基片与弯管对应的部分,各横向鳍片沿靠近弯管中心逐渐向输出直管倾斜。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能量损耗、缩短流体恢复距离的管道流动调整器。复距离的管道流动调整器。复距离的管道流动调整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流动调整器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调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流动调整器。

技术介绍

[0002]管道位于靠近泵体出口侧的位置往往会安装流量计等其他元件,但由于某些管道空间布局较为局促,导致泵体流出的流体会对上述元件产生损耗,故需要在元件与泵体之间安装管道流动调整器。
[0003]传统的管道流动调整器采用在管道内设置具有网孔的隔板,从而起到调整流量的功能,然而该种调整方式,在调整之后会大大损耗流体能量,同时会导致流体恢复距离的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能量损耗、缩短流体恢复距离的管道流动调整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弯管及分别与弯管两端连接的输入直管和输出直管,所述的输入直管相对弯管的另一端作为流体输入端,所述的输出直管相对弯管的另一端作为流体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鳍片组,所述的第一鳍片组包括一体设置的条状基片、纵向鳍片及多个横向鳍片,所述的条状基片从输入直管内延伸至弯管内并与两者呈可拆卸的固定配合,所述的条状基片贴合于弯管直径大的一侧,所述的纵向鳍片相对弯管纵向立于条状基片与输入直管对应的部分,所述的横向鳍片相对弯管横向立于条状基片与弯管对应的部分,各所述的横向鳍片沿靠近弯管中心逐渐向输出直管倾斜。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纵向鳍片将流体纵向整流,由横向鳍片将流体缓冲的同时将流体向流体输出端引导,从而在流体经过管道流动调整器时能够有效减少能量损耗并缩短流体恢复距离,相较传统结构,仍能够保留大部分能量,此外,作为第一鳍片组基础的条状基片,与纵向鳍片及多个横向鳍片一体设置,并与弯管呈可拆卸的固定配合,使鳍片与基片之间具有更高的连接强度。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条状基片与弯管分别设置有同轴分布的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孔穿设有构成两者可拆卸固定配合的螺栓。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螺栓穿过固定孔构成条状基片与弯管的可拆卸固定配合,结构精简、操作方便。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第二鳍片组,所述的第二鳍片组包括一体设置的环形基片及多个周向鳍片,所述的环形基片同轴固定于输出直管内,各所述的周向鳍片从环形基片端部向流体输出端延伸,并逐渐向弯管中心靠近。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第二鳍片组,在流体即将流出输出直管的时候将流体进行聚拢,从而进一步缩短流体恢复距离。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周向鳍片中部呈内凹状。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周向鳍片调整为中部内凹,进一步优化流体聚拢效果,同时易于加工。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一;
[0014]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二;
[0015]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
”ꢀ
、“下
”ꢀ
、“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
ꢀ“
第一”、“第二”、“第三
”ꢀ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8]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流动调整器,包括弯管1及分别与弯管1两端连接的输入直管2和输出直管3,输入直管2相对弯管1的另一端作为流体输入端21,输出直管3相对弯管1的另一端作为流体输出端22,还包括第一鳍片组4,第一鳍片组4包括一体设置的条状基片41、纵向鳍片42及多个横向鳍片43,条状基片41从输入直管2内延伸至弯管1内并与两者呈可拆卸的固定配合,条状基片41贴合于弯管1直径大的一侧,纵向鳍片42相对弯管1纵向立于条状基片41与输入直管2对应的部分,横向鳍片43相对弯管1横向立于条状基片41与弯管1对应的部分,各横向鳍片43沿靠近弯管1中心逐渐向输出直管3倾斜,由纵向鳍片42将流体纵向整流,由横向鳍片43将流体缓冲的同时将流体向流体输出端22引导,从而在流体经过管道流动调整器时能够有效减少能量损耗并缩短流体恢复距离,相较传统结构,仍能够保留大部分能量,此外,作为第一鳍片组4基础的条状基片41,与纵向鳍片42及多个横向鳍片43一体设置,并与弯管1呈可拆卸的固定配合,使鳍片与基片之间具有更高的连接强度。
[0019]条状基片41与弯管1分别设置有同轴分布的固定孔11,固定孔11穿设有构成两者可拆卸固定配合的螺栓12,由螺栓12穿过固定孔11构成条状基片41与弯管1的可拆卸固定配合,结构精简、操作方便。
[0020]还包括第二鳍片组5,第二鳍片组5包括一体设置的环形基片51及多个周向鳍片52,环形基片51同轴固定于输出直管3内,各周向鳍片52从环形基片51端部向流体输出端22延伸,并逐渐向弯管1中心靠近,增设第二鳍片组5,在流体即将流出输出直管3的时候将流体进行聚拢,从而进一步缩短流体恢复距离。
[0021]周向鳍片52中部呈内凹状,将周向鳍片52调整为中部内凹,进一步优化流体聚拢
效果,同时易于加工。
[0022]弯管1、输入直管2和输出直管3可为一段连续管道,也可多段管道拼接而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流动调整器,包括弯管及分别与弯管两端连接的输入直管和输出直管,所述的输入直管相对弯管的另一端作为流体输入端,所述的输出直管相对弯管的另一端作为流体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鳍片组,所述的第一鳍片组包括一体设置的条状基片、纵向鳍片及多个横向鳍片,所述的条状基片从输入直管内延伸至弯管内并与两者呈可拆卸的固定配合,所述的条状基片贴合于弯管直径大的一侧,所述的纵向鳍片相对弯管纵向立于条状基片与输入直管对应的部分,所述的横向鳍片相对弯管横向立于条状基片与弯管对应的部分,各所述的横向鳍片沿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会方洪晨君张亮王岳黄立启武心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