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莫列斯公司专利>正文

插头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42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一遮蔽壳体和若干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部和一后端部,导电端子穿设于绝缘本体内,导电端子的一端位于对接部,另一端位于后端部,遮蔽壳体具有一包覆部和一连接部,该包覆部罩在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上,连接部为从包覆部两侧向后延伸的连接片,该绝缘本体的后端部两侧各有一肩台,其上开有一卡孔,遮蔽壳体的连接部上设有至少一个与绝缘本体上的卡孔对应的干涉部,干涉部插入卡孔中,将遮蔽壳体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由于插头电连接器的前部与后部连接处没有上下肩台,所以其厚度较现有插头连接器大大减小,从而用户插拔时较为方便、省力,可广泛用于电子元器件的连接器中。(*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带有遮蔽壳体的电连接器的插头。
技术介绍
在电子产品中,电连接器的插头与一对接插座电连接器接合,并成电性连接。一般,电连接器的插头包含一绝缘本体,一遮蔽壳体,用于屏蔽外部干扰信号,使端子能够正常传输电信号,以及固定在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的一端与对接电连接器中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电缆线或电路板相连接。但是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产品越来越趋于小型化,而电子产品功能却越来越多,所以插接端口也越来越密集,特别是上下两个插接端口的距离越来越小,所以需要插头连接器的厚度越小越好,以方便电连接器的插拔。台湾专利第088207779号公开了一种线缆电连接器,如图1所示,包括一绝缘本体1’,其前端部具有一对接部11’,后端部为固定部12’,连接有电缆线,该绝缘本体内设有若干个贯穿的收容槽13’,相同数目的导电端子14’收容在该收容槽13’中,各导电端子14’的末端分别与对接电子元件和电缆线电性连接;一遮蔽壳体2’,该遮蔽壳体前端具有一容置腔体21’,用于容置绝缘本体1’的对接部11’,后端为由容置腔体壁延伸出来的上下两片连接板22’,其与容置腔体壁连接处有一肩台221’,该连接板上面开有数个通孔222’,与绝缘本体固定部12’上设有的相对应的数个两个楔形卡块121’相配合,从而将遮蔽壳体2’固定在绝缘本体1’上。由于该种结构的插头连接器的遮蔽壳体2’有一肩台221’,其罩覆于绝缘本体1’上后,使整体厚度增加,所以造成在插接端口越来越密集的电子元器件上插、拔时手指不易伸进,操作很不方便。中国专利第99240080.5号公开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如图2所示,其包括一绝缘壳体1”,其具有一前端面11”和后端面12”,前伸出部13”自前端面11”延伸出,其内设有端子收容槽131”,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舌状片,多个端子收容通道1311”设于端子收容槽131”的至少一内表面,并向外延伸。遮蔽壳体包括一顶壳21”和一底壳22”,顶壳21”包括包覆于绝缘壳体顶面14”的顶板211”、两个侧板212”、一前延伸片213”和位于前延伸片两侧的两片侧前片214”,两个侧板212”上各设有至少一个通孔2121”,该前延伸片213”位于绝缘壳体的前伸出部13”上,且两侧边各有一向下延伸的侧缘2131”,其上均设有孔2132”。底壳22”包括位于绝缘壳体1”的底面15”上的底板221”及从底板221”片相对两边缘延伸的两个侧板222”,每一侧板222”上设有一向内冲压所形成的突片2221”,该突片2221”延伸穿过顶壳侧板212”上的通孔2121”,底壳22”还包括由底板221”延伸的前延伸片223”,前延伸片223”两侧各有一上延伸的侧缘2231”,与顶壳的侧缘2131”配合,将绝缘壳体包覆起来。此专利的遮蔽壳体是两片式,完全包覆于绝缘壳体的外面,所以更加加厚了整个插头连接器的厚度,且连接点很多,结构较为复杂,也较为浪费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厚度较现有插头厚度小的插头连接器,应用于密度较大的插接端口上,使电连接器的插拔更为方便。本技术摈弃了传统插头连接器遮蔽壳体上下包覆在绝缘本体的结构,而是考虑在基本不增加插头宽度的情况下,将连接部改在插头绝缘本体的两侧,从而将插头连接器的厚度仍保持为绝缘本体的厚度。本技术的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部和一后端部,对接部与另一电子元件相接合,后端部连接有电缆线;所述遮蔽壳体具有一包覆部和一连接部,包覆部罩在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上,前端开有一露出绝缘本体对接部的开口,连接部为从包覆部两侧向后延伸的连接片,与绝缘本体的后端部固定连接。在绝缘本体的后端部的两侧各有一肩台,其上各开有一卡孔;在遮蔽壳体连接部上设有至少一个与绝缘本体上的卡孔配合的干涉部,干涉部插入卡孔中,将遮蔽壳体固定在绝缘本体上。遮蔽壳体的连接部也可以设计成为两片向后延伸、末端向内弯折的连接片,其末端卡在绝缘本体的肩台的边缘上。该技术的插头连接器制造要求较低,较现有的插头电连接器在结构上简化了很多,安装时,只要将遮蔽壳体的连接片插入绝缘本体上的卡孔内就可以完成,而且由于插头的前部与后部上下连接处没有肩台,所以其厚度也较现有插头电连接器大大减小,从而工作人员插拔时较为方便、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另一现有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如下1’绝缘本体 11’ 对接部12’ 固定部 121’ 楔形卡块13’ 收容槽 14’ 导电端子2’遮蔽壳体 21 ’ 容置腔体22’ 连接板221’ 肩台 222’ 通孔1”绝缘壳体11” 前端面 12” 后端面13” 前伸出部131” 端子收容槽 1311” 端子收容通道14” 绝缘壳体顶面 15” 绝缘壳体底面2”遮蔽壳体21” 遮蔽壳体顶壳 211” 顶板212” 侧板 2121” 通孔213” 前延伸片2131” 侧缘 2132” 孔 22” 遮蔽壳体底壳221”底板222” 侧板2221” 突片223” 前延伸片2231” 侧缘1 绝缘本体11 对接部 111 包覆面12 后端部1 肩台122 卡孔13 通腔14 舌板15 导电端子141 定位凹槽2 遮蔽壳体21 包覆部22 连接部 221 干涉部3 第二遮蔽壳体上壳体31 侧缘311 定位孔4 第二遮蔽壳体下壳体41 侧缘411 定位块5 印刷电路板 6上罩壳7 下罩壳 8安装螺栓9 电缆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绝缘本体1前部为一对接部11,用于与对接电连接器相接合,对接部11的外缘为一包覆面111;绝缘本体1还具有一后端部12,其左右两侧各具有一肩台121,位于对接部11的两侧,并且朝向对接部有一卡孔122;在对接部11和后端部12内设有一个通腔13,其内容置有一个舌板14,舌板14上设有若干个长条形定位凹槽141,相应数量的导电端子15收容在该凹槽141中,导电端子15位于对接部11的一端可与相对接的电连接器(未图示)中的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位于后端部12的一端与电缆线或其它电路板(未图示)相连接。遮蔽壳体2前部为包覆部21,与绝缘本体1的包覆面111相匹配,罩覆于包覆面111和舌板14的外面,以屏蔽外面的干扰信号;遮蔽壳体2的后部为连接部22,是从包覆部21两侧向后延伸的连接片,其上设有至少一个与绝缘本体1上的卡孔122对应的干涉部221,安装时,如图4所示,连接部22插入卡孔122中,连接部22上的干涉部221与卡孔122干涉配合,从而将遮蔽壳体2固定在绝缘本体1上。连接部22与绝缘本体1的连接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固定形式,比如,连接部22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侧,连接部22的端部设有一向内的凸缘,卡在绝缘本体1的肩台121的边缘上。当然,绝缘本体的结构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形式,其它形式的插头连接器也可以采用这种结构的遮蔽壳体,固定在绝缘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一遮蔽壳体和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部和一后端部,导电端子的一端位于对接部,另一端位于后端部;所述遮蔽壳体具有一包覆部和一连接部,该包覆部罩在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上,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后端部两侧各有一肩台,肩台上开有一卡孔;所述遮蔽壳体的连接部从包覆部两侧向后延伸,连接部上设有至少一个与绝缘本体上的卡孔相配合的干涉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其锦
申请(专利权)人:莫列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