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路沿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37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荧光路沿石,包括混凝土座体,在混凝土座体的至少一个壁面设置有作为指示标识或图案的凹陷区,凹陷区所在的整个壁面内都埋置有荧光骨料层,凹陷区内裸露出荧光骨料层,除凹陷区之外的所有壁面为混凝土光滑壁面或纹路壁面,由凹陷区的底壁作为发光区或者由凹陷区的底壁和侧壁共同作为发光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路沿石不仅使用寿命长,而且方便维护、维护成本低。维护成本低。维护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荧光路沿石


[0001]本技术属于道路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荧光路沿石。

技术介绍

[0002]路沿石,又称之为道牙石或路边石、路牙石,通常是指用石料或者混凝土浇注成型的条块状建筑材料,用在路面边缘作为区分车行道、人行道、绿地、隔离带和道路其他部分的界线,起到保障行人、车辆交通安全等作用。
[0003]荧光路沿石,是指能够发出荧光的路沿石。现有技术中,主要是在石料或者混凝土表面设置荧光料以作为路沿石的简易图案或指示标识,具体如文献CN2013204428283公开的彩釉路沿石,包括主体外壳、彩釉层、主体、指示标志设置区、透明釉层、荧光指示装置和底部支座;以及文献CN2007201839669 公开的彩色组合路沿石,由三部分材料组合构成,内层采用环保道路水泥或其他材料,取代现用的天然石料,在水泥路沿基料外层,再包裹加贴一层抗冲击、耐老化的彩色环保面板材料,在此基础上,每隔1~5米,在环保树脂中间镶嵌一块荧光材料。然而,如前所述荧光路沿石存在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每使用半年至一年就需对发光路沿石整块进行更换,增加了道路维护成本,且受限于大多数工人粗暴的搬运及施工方式,极易导致发光层松懈和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且维护成本低的荧光路沿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荧光路沿石,包括混凝土座体,在混凝土座体的至少一个壁面设置有作为指示标识或图案的凹陷区,凹陷区所在的整个壁面内都埋置有荧光骨料层,凹陷区内裸露出荧光骨料层,除凹陷区之外的所有壁面为混凝土光滑壁面或纹路壁面(即混凝土表层),由凹陷区的底壁作为发光区或者由凹陷区的底壁和侧壁共同作为发光区。本技术所述荧光骨料层是指采用水泥或混凝土跟荧光骨料搅拌均匀后形成的能够发出荧光的层状结构,该荧光骨料层内与混凝土座体结合为一体。
[0007]作为优选方案,在混凝土座体的顶壁和外侧壁均设置有裸露出荧光骨料层的凹陷区。作为更优选方案,凹陷区的深度为0.1

15mm。
[0008]进一步地,被埋置于混凝土座体内的荧光骨料层间隔设置有一层或多层。
[0009]作为优选方案,凹陷区内壁为平面或凹凸面。
[0010]作为优选方案,凹陷区所在的整个顶壁为曲面、水平面,凹陷区所在的整个侧壁为斜面和/或竖直面。
[0011]为更加方便行人观测发光区,凹陷区所在的整个顶壁为曲面,该曲面包括外弧形部和内弧形部,在外弧形部处设置有凹陷区一,在内弧形部处设置有凹陷区二,凹陷区一与凹陷区二间隔布置。
[0012]为进一步提高荧光路沿石的使用寿命,被埋置于混凝土座体内的荧光骨料层为两
层,该两层荧光骨料层的间距为2

5mm。
[0013]为更加方便行人观测发光区,凹陷区的侧壁也裸露出荧光骨料层。为更加方便更改发光区图形,混凝土光滑壁面或纹路壁面(即混凝土表层)采用薄壁水泥硬化层替代。
[0014]在另一技术方案中,采用荧光骨料层直接作为荧光路沿石的表层结构,此种情况下,凹陷区的底壁作为非发光区,除凹陷区之外的壁面为发光区。
[0015]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路沿石不仅使用寿命长,其使用寿命至少为常规荧光路沿石使用的寿命的三倍,而且方便维护、维护成本低,无需更换整块路沿石,进行道路维护时,如果发现路沿石的发光区域被粘附物(如污渍、泥土、油渍)遮挡,通常情况下只需要先进行冲洗,遇到无法冲洗干净的情况,只需要采用工具对被遮挡区域打磨即可,无论是冲洗还是打磨,都不会损坏路沿石,不会造成发光区大面积脱落的情况,只有当路沿石在极少情况下被损坏成多块后采用需要整体更换;本技术提供的路沿石,方便行人观测发光区,方便安装,特别是在搬运和施工过程中都不会造成发光区脱落的情况;采用本技术提供的路沿石,在安装时,不仅便于横向拓宽发光区范围,而且能够纵向延伸发光区范围,通用于多种规格的人行道、行车道等道路路沿;本技术提供的路沿石将荧光骨料与混凝土融为了一体,其结构强度高,使用过程中荧光骨料基本不会脱落,环保无污染。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1中荧光路沿石断面示意图;
[0017]图2为实施例2中荧光路沿石断面示意图;
[0018]图3为实施例3中荧光路沿石断面示意图;
[0019]图4为实施例4中荧光路沿石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实施例1
[0022] 如图1所示,一种荧光路沿石,包括混凝土座体1,在混凝土座体1的两个壁面设置有作为指示标识或图案的凹陷区3,具体是在混凝土座体1的顶壁和外侧壁均设置有裸露出荧光骨料层2的凹陷区3,凹陷区3的深度为2mm,凹陷区3所在的整个壁面内都埋置有荧光骨料层2,即未裸露的荧光骨料层2覆盖有混凝土表层4,凹陷区3内裸露出荧光骨料层2,除凹陷区3之外的所有壁面为混凝土光滑壁面或纹路壁面,由凹陷区3的底壁作为发光区。其中,凹陷区3所在的整个侧壁为竖直面;凹陷区3所在的整个顶壁为曲面,该曲面包括外弧形部和内弧形部,在外弧形部处设置有凹陷区一31,在内弧形部处设置有凹陷区二32,凹陷区一31与凹陷区二32间隔布置,凹陷区一31与凹陷区二32之间的混凝土光滑壁面(或纹路壁面)为曲面。
[0023]实施例2
[0024] 如图2所示,一种荧光路沿石,包括整体呈长方体的混凝土座体1,在混凝土座体1的两个壁面设置有作为指示标识或图案的凹陷区3,具体是在混凝土座体1的顶壁和外侧壁均设置有裸露出荧光骨料层2的凹陷区3,凹陷区3的深度为5mm,凹陷区3所在的整个壁面内
都埋置有荧光骨料层2,即未裸露的荧光骨料层2覆盖有混凝土表层4,凹陷区3内裸露出荧光骨料层2,除凹陷区3之外的所有壁面为混凝土光滑壁面或纹路壁面,由凹陷区3的底壁作为发光区。其中,凹陷区3所在的整个侧壁为竖直面;凹陷区3所在的整个顶壁为水平面。
[0025]实施例3
[0026] 如图3所示,一种荧光路沿石,包括整体呈六方体的混凝土座体1,在混凝土座体1的三个壁面设置有作为指示标识或图案的凹陷区3,具体是在混凝土座体1的顶壁、外侧壁和二者之间的斜壁均设置有裸露出荧光骨料层2的凹陷区3,凹陷区3的深度为4mm,凹陷区3所在的整个壁面内都埋置有荧光骨料层2,即未裸露的荧光骨料层2覆盖有混凝土表层4,凹陷区3内裸露出荧光骨料层2,除凹陷区3之外的所有壁面为混凝土光滑壁面或纹路壁面,由凹陷区3的底壁作为发光区。其中,凹陷区3所在的整个侧壁为竖直面,凹陷区3所在的整个顶壁为水平面,凹陷区3所在的整个斜壁为斜面。
[0027]实施例4
[0028] 如图4所示,一种荧光路沿石,包括混凝土座体1,在混凝土座体1的两个壁面设置有作为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路沿石,包括混凝土座体(1),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座体(1)的至少一个壁面设置有作为指示标识或图案的凹陷区(3),凹陷区(3)所在的整个壁面内都埋置有荧光骨料层(2),凹陷区(3)内裸露出荧光骨料层(2),除凹陷区(3)之外的所有壁面为混凝土光滑壁面或纹路壁面,由凹陷区(3)的底壁作为发光区,或者,由凹陷区(3)的底壁和侧壁共同作为发光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路沿石,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座体(1)的顶壁和外侧壁均设置有裸露出荧光骨料层(2)的凹陷区(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荧光路沿石,其特征在于:凹陷区(3)的深度为0.1

1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荧光路沿石,其特征在于:被埋置于混凝土座体(1)内的荧光骨料层(2)间隔设置有一层或多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路沿石,其特征在于:凹陷区(3)内壁为平面或凹凸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丰何松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千美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