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绷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11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绷带,包括绷带本体,所述绷带本体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勾面,所述绷带本体另一端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魔术贴粘面,所述绷带本体右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魔术贴粘面,所述第二魔术贴粘面的右方设置有粘板,所述粘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勾面,所述粘板与绷带本体之间配合使用,所述粘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顶部前后两侧的上下方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盒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盒左侧内壁的前后方均栓接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可以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有效固定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在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时,固定性较差的问题。固定性较差的问题。固定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绷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具体为一种绷带。

技术介绍

[0002]中心静脉导管属于血管内管的一种,放置于大静脉中,测量中心静脉压,用以评估循环生理参数,以及估计体液多寡,因为测量中心静脉压这项用途,有的医院常以中心静脉压作为的CVC的讹称,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常出现在失血量可能较大的手术,或者是急救时维持血压,长期肠外营养,长期抗生素注射,长期止痛药注射的给予途径,对于周边静脉(小静脉)较具刺激性的药物,改从中心静脉导管注入,例如胺碘酮等,血液透析的管道,如血浆置换或洗肾,肿瘤的化疗,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防止药液外渗,为反复输液的患者建立良好的输液通道,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为重症患者建立输液通路。
[0003]目前在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时,大多都是利用纱布包裹进行固定,且固定效果较差,导致患者在移动身体时容易使中心静脉导管脱落,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而且不便于医护人员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有效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绷带,具备可以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有效固定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在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时,固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绷带,包括绷带本体,所述绷带本体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勾面,所述绷带本体另一端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魔术贴粘面,所述绷带本体右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魔术贴粘面,所述第二魔术贴粘面的右方设置有粘板,所述粘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勾面,所述粘板与绷带本体之间配合使用,所述粘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顶部前后两侧的上下方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盒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盒左侧内壁的前后方均栓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栓接有第一夹持板,所述固定盒右侧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栓接有扭盘,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夹持板。
[0006]优选的,所述绷带本体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透气孔,且透气孔呈等距离排列分布。
[0007]优选的,所述绷带本体的内侧粘接有若干吸汗垫,所述吸汗垫位于通孔的一侧。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盒内腔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与第二夹持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相向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橡胶块,且橡胶块呈等距离排列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绷带本体是由自然纤维编织而成。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通过第一魔术贴粘面和第一魔术贴勾面的设置,可以对绷带本体的包裹长度进行调节,使得绷带本体与患者的头部进行贴合,避免其过大或过小,影响患者的佩
戴,同时通过第二魔术贴勾面和第二魔术贴粘面的设置,可以对粘板与绷带本体之间进行拆除,方便对其进行更换,避免病人之间的重复使用,容易导致病毒感染,同时通过扭盘带动第二夹持板的移动,使得第二夹持板和第一夹持板可以对导管进行限位固定,并增强其稳定性,避免患者在移动身体时容易使中心静脉导管脱落,解决了目前在对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时,固定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绷带本体;2、第一魔术贴勾面;3、第一魔术贴粘面;4、透气孔;5、吸汗垫;6、第二魔术贴粘面;7、粘板;8、第二魔术贴勾面;9、固定盒;10、通孔;11、固定板;12、弹簧;13、第一夹持板;14、螺杆;15、扭盘;16、第二夹持板;17、橡胶块;18、滑槽;19、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绷带,包括绷带本体1,绷带本体1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勾面2,绷带本体1另一端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魔术贴粘面3,绷带本体1右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魔术贴粘面6,且第一魔术贴粘面3与第一魔术贴勾面2之间配合使用,第二魔术贴粘面6的右方设置有粘板7,粘板7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勾面8,粘板7与绷带本体1之间配合使用,粘板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盒9,固定盒9顶部前后两侧的上下方均开设有通孔10,固定盒9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板11,固定盒9左侧内壁的前后方均栓接有弹簧12,弹簧12的另一端栓接有第一夹持板13,固定盒9右侧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14,螺杆14的一端栓接有扭盘15,螺杆1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夹持板16,第一夹持板13和第二夹持板16均呈弧形设置,此种设计是方便对导管进行夹持固定,避免其发生脱落,通过第一魔术贴粘面3和第一魔术贴勾面2的设置,可以对绷带本体1的包裹长度进行调节,使得绷带本体1与患者的头部进行贴合,避免其过大或过小,影响患者的佩戴,同时通过第二魔术贴勾面8和第二魔术贴粘面6的设置,可以对粘板7与绷带本体1之间进行拆除,方便对其进行更换,避免病人之间的重复使用,容易导致病毒感染,同时通过扭盘15带动第二夹持板16的移动,使得第二夹持板16和第一夹持板13可以对导管进行限位固定,并增强其稳定性,避免患者在移动身体时容易使中心静脉导管脱落,解决了目前在对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时,固定性较差的问题。
[0020]请参阅图1所示,绷带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透气孔4,且透气孔4呈等距离排列分布,通过透气孔4的设置,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肌肤进行散热透气,提高适应者的舒适度。
[0021]请参阅图1所示,绷带本体1的内侧粘接有若干吸汗垫5,吸汗垫5位于通孔10的一
侧,通过绷带本体1的设置,便于对绷带本体1内侧的皮肤汗液进行快速吸收,进而减少汗液的流动。
[0022]请参阅图2所示,固定盒9内腔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8,滑槽1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9,滑块19的一侧与第二夹持板16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滑槽18和滑块19的设置,可以对第二夹持板16进行辅助限位,便于其进行左右的移动,避免其发生旋转。
[0023]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夹持板13和第二夹持板16相向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橡胶块17,且橡胶块17呈等距离排列分布,通过橡胶块17的设置,不仅可以对导管进行夹持保护,还提高与导管之间的摩擦力,并提高其稳定性。
[0024]请参阅图1所示,绷带本体1是由自然纤维编织而成,且具有一定的弹力,通过此种设计,可以减轻患者被挤压的感觉,并方便患者进行佩戴。
[0025]工作原理:使用时,可将绷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绷带,包括绷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绷带本体(1)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勾面(2),所述绷带本体(1)另一端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魔术贴粘面(3),所述绷带本体(1)右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魔术贴粘面(6),所述第二魔术贴粘面(6)的右方设置有粘板(7),所述粘板(7)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勾面(8),所述粘板(7)与绷带本体(1)之间配合使用,所述粘板(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盒(9),所述固定盒(9)顶部前后两侧的上下方均开设有通孔(10),所述固定盒(9)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盒(9)左侧内壁的前后方均栓接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另一端栓接有第一夹持板(13),所述固定盒(9)右侧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14),所述螺杆(14)的一端栓接有扭盘(15),所述螺杆(1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乾惠张灵风陈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