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路交流输出控制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10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四路交流输出控制电源,包括CPU控制单元,以及与CPU控制单元分别相连接的固态继电器控制单元、缺相采集单元、负载过温采集单元和通讯单元,所述固态继电器控制单元包括固态继电器主回路电路和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通过CPU控制单元通过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实现对固态继电器主回路电路的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寿命长,采用成熟电路识别保险通断或缺相,同时增加负载过温识别和电源整机内部过温识别,使得产品故障信息比较完整,可以识别故障设备,又可以识别具体故障原因。因。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路交流输出控制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尤其是涉及一种四路交流输出控制电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交流输出控制电源一般是用交流继电器来控制通断,线路串联保险,同时用继电器辅助触点向外通报整机工作状态。在电路负载过载时,也能烧断保险,实现有效保护,但有以下缺点,1)交流继电器通断瞬间有较大的噪音,多路控制下噪音更大;2)交流继电器通断瞬间触点有拉弧缺陷,导致触点寿命短;3)交流继电器辅助触点仅能说明继电器本身闭合,并不能代表电路工作正常,因此,工作状态远程通报不准确;4)电路不能实现多台并机,因为远程通报没有辨识度,不能远程准确判断有故障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四路交流输出控制电源,解决了交流输出发生过载时存在的以上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4]一种四路交流输出控制电源,包括CPU控制单元,以及与CPU控制单元分别相连接的固态继电器控制单元、缺相采集单元、负载过温采集单元和通讯单元,所述固态继电器控制单元包括固态继电器主回路电路和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通过CPU控制单元通过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实现对固态继电器主回路电路的控制。
[0005]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降压模块,所述第一模块采用HA24P24

HV芯片;第二模块采用B2412S

2WR2芯片,所述降压模块采用7805芯片。
[0006]交流输入的380V市电通过10A带漏电空气开关后输出4路,每路通过固态继电器主回路电路后,连接到风扇。
[0007]所述固态继电器主回路电路,输入端A相和B相都串有保险,实现过流保护,其中固态继电器采用MGR

3 032 3810Z。
[0008]所述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设置有光耦,CPU控制单元通过光耦隔离驱动固态继电器通断。
[0009]所述缺相采集单元的检测电路中,每个电路的A相、B相保险输出端通过光耦和C相构成电压采集回路。
[0010]所述负载过温采集单元设置有光耦,负载端传感器的过温常闭点断开后,对应的光耦由开通变为断开,CPU控制单元能够识别是否有过温发生。
[0011]所述CPU控制单元采用单片机芯片ATMEGA64。
[0012]所述指示单元包括8路指示灯,分为四组,每组的指示灯分为输出运行灯和输出故障灯。
[0013]所述通讯单元采用RSM485M芯片。
[0014]所述四路交流输出控制电源采用固态继电器代替交流继电器,闭合与断开均无声
音;因固态继电器本质上双向可控硅,是无触点器件,不存在拉弧操作,极大延长了器件寿命,采用成熟电路识别保险通断或缺相,同时增加负载过温识别和电源整机内部过温识别,使得产品故障信息比较完整,并把不同故障送到CPU不同口,以区别故障类型。采用通讯技术,把不同设备分配不同电子地址,并以工业标准格式与总控室通讯,即可以识别故障设备,又可以识别具体故障原因。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所述四路交流输出控制电源电路的应用示意图;
[0016]图2是所述供电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0017]图3A是所述固态继电器主回路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0018]图3B是所述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0019]图3C是图3A的第一固态继电器主回路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0020]图3D是图3B的第一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0021]图4是所述缺相采集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0022]图5是所述负载过温采集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0023]图6是所述CPU控制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0024]图7是所述通讯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的整体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所示,交流输入的380V市电通过10A带漏电空气开关(Air switch)后输出4路,每路输入端A相和B相均串有2A保险,分别进入固态继电器输入A相和B相端,C相未串保险直接接入固态继电器C相,4个固态继电器输出分别连接4个不同的风机;同时,在空气开关前端给本技术供电。
[0027]本技术提供的四路交流输出控制电源电路,如图8所示,包括CPU控制单元,以及与CPU控制单元分别相连接的固态继电器控制单元、缺相采集单元、负载过温采集单元,还包括供电单元和通讯单元。本技术用于给三相风机(FAN)供电及控制,通过固态继电器控制单元实现对固态继电器(SSR)的控制,通过负载过温采集单元实现三相风机的内部过温检测,同时可以通过缺相采集单元检测每路风机的的负载电机是否过流和过热故障,并通过通讯单元将信号利用modbus485总线传输给总控室。
[0028]本技术还包括指示单元,所述指示单元与CPU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表示每路的工作状态。
[0029]这样,本技术的功能有:(1)控制每路固态继电器通断;(2)检测输入每路保险是否烧断;(3)检测每路风机的负载电机是否过热,(4)检测风机的内部电路是否过热;(5)正常工作则控制固态继电器开通,出现上述(2)、(3)和(4)故障,切断对应固态继电器;(6)对每一路故障或运行状态做出指示;(6)把每一路的工作状态通过MODBUS485总线传输到总控室。
[0030]如图2所示,所述供电单元采用实现对整个四路交流输出控制电源电路的供电功能,输入交流380V从JP1输入到第一模块DY1,产生24V电压,然后再通过24V变12V的第二模
块产生12V电压,再通过降压7805芯片,产生5V电压给CPU控制单元供电。所述第一模块DY1采用HA24P24

HV芯片;第二模块采用B2412S

2WR2芯片。
[0031]如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固态继电器控制单元包括固态继电器主回路电路和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图3A是4个固态继电器主回路电路,输入端A相和B相都串有保险,实现过流保护。结合图3C所示,所述固态继电器采用MGR

3 032 3810Z。图3B是4个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CPU控制单元通过光耦隔离驱动固态继电器通断,实现了控制回路与主回路隔离,当CPU控制单元驱动光耦开通后,固态继电器的隔离控制端GT1

GT4动作,固态继电器开通,反之,固态继电器关断。结合图3D所示,所述光耦采用PC817C。
[0032]如图4所示,所述缺相采集单元的检测电路设计有四个,以其中一个为例,其中每个电路的A、B相保险输出端通过光耦和C相构成电压采集回路。即A相保险输出端通过光耦连接C相输出端,B相保险输出端通过光耦连接C相输出端,且A相保险输出端的光耦与B相保险输出端的光耦并联。
[0033]当这三相都正常时,对应的2个光耦都发光,但当A相失电时,第一个光耦停止发光,B相失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路交流输出控制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CPU控制单元,以及与CPU控制单元分别相连接的固态继电器控制单元、缺相采集单元、负载过温采集单元和通讯单元,所述固态继电器控制单元包括固态继电器主回路电路和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通过CPU控制单元通过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实现对固态继电器主回路电路的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路交流输出控制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降压模块,所述第一模块采用HA24P24

HV芯片;第二模块采用B2412S

2WR2芯片,所述降压模块采用7805芯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路交流输出控制电源,其特征在于:交流输入的380V市电通过10A带漏电空气开关后输出4路,每路通过固态继电器主回路电路后,连接到风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路交流输出控制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继电器主回路电路,输入端A相和B相都串有保险,实现过流保护,其中固态继电器采用MGR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昂华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