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99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结构。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结构,包括油箱,所述的油箱一侧的顶部设有进油管与油箱内部相通,油箱另一侧的底部设有出油管与油箱内部相通,油箱两侧壁之间设有两根独立控制、用于换热降温的输水管,两根输水管为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贯通油箱且两端穿出油箱外部,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的进水口一端分别设有控制阀门、出水口一端分别设有水温传感器,油箱的出油管处设置有油温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效果多样,成本低,设计灵活性好的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气压缩机润滑油冷却热量浪费,改进成本高,设计灵活性差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在许多工业企业中,空气压缩机都是保证正常生产必不可少的设备,同时也是能耗较大的设备之一。空气压缩机一般情况下能将常温常压(0.1MPa)状态下的空气压缩到0.8MPa

1.2MPa的压力状态。这一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电能,然而,真正用于压缩空气消耗的电能只占总耗电量的15%

25%,其余电能均转换为热能,除了少量热量通过空气压缩机本体散发外,一部分热量进入压缩空气,使压缩空气的温度升高,另一部分热量由空气压缩机中的润滑油带走,使得润滑油的温度升高。
[0003]传统空气压缩机内部会设置一油冷却器,一般为管壳式换热器,用来冷却润滑油,且热交换过程获得的热量直接排放。可见,润滑油中的热量基本都直接排放至大气,而没有回收再利用。由此可见对于空气压缩机润滑油余热的利用非常重要,因此具有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效果多样,成本低,设计灵活性好的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气压缩机润滑油冷却热量浪费,改进成本高,设计灵活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结构,包括油箱,所述的油箱一侧的顶部设有进油管与油箱内部相通,油箱另一侧的底部设有出油管与油箱内部相通,所述油箱两侧壁之间设有两根相互独立控制、并用于换热降温的输水管,两根输水管为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贯通油箱且两端穿出油箱外部,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的进水口一端分别设有控制阀门、出水口一端分别设有水温传感器,所述油箱的出油管处设置有油温传感器。空气压缩机中使用过的润滑油具有高温,经过进油管输送进入油箱,导致油箱内油温升高,冷水通过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输送经过油箱对油液进行降温,使出油管输出的润滑油能以较低的温度送出至空气压缩机使用,冷水被润滑油加热为热水供日常生活使用。当空压机高功率启动时,两根输水管均启动,保证换热效率,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加热后的水温满足生活热水的使用需求,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的出水口分别通过水温传感器进行测温,出油管处设有油温传感器,保证润滑油冷却到30度以下。当空压机低功率使用时,降温需求不大,且两根输水管同时启动的话输出水温较低,因此只启用一根输水管,另一根输水管的阀门关闭,在保证润滑油降温的同时,让输出热水温度尽可能高,满足生活热水使用。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靠近进油口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位于油箱内的管道部分为螺旋状。冷水于润滑油为同一侧进出,螺旋设置的输水管可以增大与润滑油的接触面积,对于润滑油的冷却性能更好。
[0007]作为优选,所所述的两根输水管沿垂直方向排列。垂直设置的输水管可以更好地
检测油箱内润滑油上下两部分的温度,保证润滑油更好地被冷却。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输水管的进水口连接市政水管,第二输水管的进水口连接民用水管,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有保温储水箱。第一输水管出水的温度较高且较稳定,第二输水管的温度稍低,更适合用于民用水,经加热的水分别保温储存用于使用。
[0009]作为优选,述的第一输水管的顶部低于润滑油的常液位。第一输水管的顶部低于润滑油正常工作情况下的液面,可以更好地对润滑油进行降温。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的螺旋结构在水箱内的间隔距离在5

20cm之间。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的间隔距离不可以过小,过小则无法保证油箱内底部润滑油的温度,会导致润滑油没有被充分冷却。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螺旋部位的螺距在5

8cm之间。螺旋部位的输水管螺距过小则会使得对于润滑油的冷却速度过快导致冷水无法被充分加热,螺距过大则会导致润滑油没有得到充分的冷却。
[0012]因此,本技术的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结构具备下述优点:结构简单,余热充分利用,成本低,设计灵活性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组输油管与输水管使用,对润滑油进行冷却循环利用,避免浪费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结构的立体图。
[0014]图2是图1的主视剖视图。
[0015]图3是图1的左视剖视图。
[0016]图中1油箱,2进油管,3出油管,4第一输水管,5第二输水管,6控制阀门,7水温传感器,8油温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8]实施例:
[0019]如图1和2和3所示,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结构,包括油箱1,油箱1一侧顶端固定安装有进油管2,油箱1另一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出油管3,出油管3上固定设有油温传感器8,油温传感器8对出油管内的润滑油进行温度的检测,进油管2下方垂直排列有第一输水管4与第二输水管5,第一输水管4与第二输水管5在油箱1内的部分为螺旋管道,第一输水管4与第二输水管5两端位于油箱1外部为直管道,第一输水管4与第二输水管5靠近进油管2的一段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第一输水管4与第二输水管4的进水口出设有控制阀门6,控制阀门6可以直接控制水流进出,第一输水管4与第二输水管5的出水口处固定安装水温传感器7,水温传感器7可以实时检测第一输水管4与第二输水管5输出的水温,并可以根据水温控制控制阀门6的开关。
[0020]使用时,润滑油经进油管2输送至油箱1内,第一输水管4与第一输水管5分别通入冷水,冷水被润滑油加热后分别流出至保温水箱储存,润滑油经过第一输水管4与第二输水管5的冷却换热,通过出油管3流出,在换热过程中,当第一输水管4出水口处的水温传感器
检测到水温始终始终过高则会打开第二输水管5处的控制阀门6,两根水管同时对润滑油进行降温;第二种情况,当出油管3处的油温传感器8检测到油温没有降到指定温度时则会打开第二输水管5处的控制阀门6,两根水管同时进行降温;第三种情况,当第二输水管5出水口处的水温传感器7检测到水温不足以达到使用的温度时则会关闭第二输水管5进水口处的控制阀门6,让第一输水管4单独对润滑油进行降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结构,包括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一侧的顶部设有进油管与油箱内部相通,油箱另一侧的底部设有出油管与油箱内部相通,所述油箱两侧壁之间设有两根相互独立控制、并用于换热降温的输水管,两根输水管为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贯通油箱且两端穿出油箱外部,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的进水口一端分别设有控制阀门、出水口一端分别设有水温传感器,所述油箱的出油管处设置有油温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靠近进油口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位于油箱内的管道部分为螺旋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厚潮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泰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