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地形现浇梁整装化施工膺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95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杂地形现浇梁整装化施工膺架,包括两侧支架,两侧支架包括墩柱、承台、钢管立柱、分配梁、贝雷梁和箱梁,钢管立柱包括标准段、调整节和活络头,承台沿桥梁的宽度方向设置,墩柱设置在承台的中心,标准段下端与承台固定连接,标准段的上端与调整节的下端固定连接,调整节的上端与活络头的下端固定连接,分配梁包括两段工字钢,两段工字钢焊接,分配梁设置在活络头的上端,贝雷梁的两端分别搭设在分配梁的上部,箱梁设置在贝雷梁的上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膺架能快速完成现浇梁建桥的施工,省去了传统的支架法施工中对于复杂地形地基换填的步骤,节省施工费用,可以推广采用。广采用。广采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杂地形现浇梁整装化施工膺架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复杂地形现浇梁整装化施工膺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浇梁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支架法、悬臂法、顶推法和移动模架法等,而支架法是大型现浇桥梁施工中最常用的一种工法,也是桥梁上部现浇连续箱梁采用最多、最普遍的施工方法之一。
[0003]支架法的具体施工方法是:首先,在桥位上搭设支架;然后,在支架上安装模板,绑扎钢筋骨架并预留孔道;最后,现场浇注混凝土并施加预应力,当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模板和支架的施工方法。
[0004]支架法施工作为一种较成熟的施工工艺,在现浇桥梁施工中被广泛应用,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第一、支架法准备时间长,施工难度大,施工中不仅要预备大量的支架和模板,而且这些支架和模板在拆除时耗时长、危险性高,不利于工人施工;第二、对于复杂地形条件下进行现浇梁施工,利用支架法施工前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地基换填施工,经济性较差;第三、支架法施工费用一次性投入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复杂地形现浇梁整装化施工膺架,其施工速度快,安全性高,并且克服了在复杂地形现浇梁施工中地基换填带来的不便。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杂地形现浇梁整装化施工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现浇梁的两侧支架,两侧所述支架高度相等、结构相同且均包括墩柱、承台、钢管立柱、分配梁、贝雷梁和箱梁,所述钢管立柱包括标准段、调整节和活络头,所述承台沿桥梁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墩柱通过浇筑施工设置在承台的中心处,每侧所述支架的钢管立柱的数量为八个且八个所述钢管立柱对称设置在墩柱的两侧,每个所述钢管立柱的标准段下端设置有第一法兰,所述承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地脚螺栓,所述第一法兰和地脚螺栓配合用于固定连接标准段和承台,所述标准段的上端与调整节的下端通过第二法兰固定连接,所述调整节的上端与活络头的下端通过第三法兰固定连接,所述分配梁包括两段大小相等、结构相同的工字钢,两段所述工字钢沿长度方向焊接,所述分配梁沿桥梁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活络头的上端,所述贝雷梁沿桥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贝雷梁的两端分别搭设在两侧支架的分配梁的上部,所述箱梁设置在贝雷梁的上部。
[0007]上述的一种复杂地形现浇梁整装化施工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络头包括插件和套筒,所述插件包括上支撑板、加劲板、分隔板和两段大小相等、结构相同的槽钢,所述上支撑板为方形钢板,所述分隔板为等腰梯形状的钢板,所述分隔板设置在上支撑板的中部且与上支撑板垂直固定连接,两段所述槽钢对称设置在分隔板的两侧且一端与上支撑板固
定连接,所述加劲板为直角三角钢板且数量为四个,每个所述加劲板分别设置在上支撑板的四角且每个所述加劲板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上支撑板和槽钢固定连接。
[0008]所述套筒包括横梁、支撑柱和两个大小相等且结构相同的端头封板,所述套筒为空心圆柱状结构且一端为开口端,所述横梁的长度与套筒的横截面内径相同,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套筒的开口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端头封板为四边形钢板,所述四边形钢板的其中一边为圆弧形边,所述圆弧形边的直径与套筒横截面的内径相同,所述四边形钢板的其余三边均是线性边且其余三边为一个线性长边和两个长度相同的线性短边,两个所述线性短边平行设置且均与线性长边垂直,所述圆弧形边与线性长边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端头封板沿平行于套筒的横截面的方向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侧,所述弧形边与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柱两两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侧且四个所述支撑柱均与横梁相垂直,每个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横梁同侧的侧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与同侧的端头封板的角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梁与四个支撑柱组成的空间形成了两个能够供两段槽钢分别伸入套筒内部的方孔,所述横梁与分隔板的间隙设置有用于调整活络头的高度的塞铁块。
[0009]上述的一种复杂地形现浇梁整装化施工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的宽度不小于横梁的宽度。
[0010]上述的一种复杂地形现浇梁整装化施工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段的长度为3m~9m,所述调整节的长度为0.2m~0.5m。
[0011]上述的一种复杂地形现浇梁整装化施工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段的长度为5m~7m,所述调整节的长度为0.3m~0.4m。
[0012]上述的一种复杂地形现浇梁整装化施工膺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钢管立柱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抱箍、第二抱箍、第一连接钢板、第二连接钢板和剪刀撑,所述剪刀撑包括两个长度相等的钢管,两个所述钢管呈X型设置且中部通过碗扣连接,所述第一抱箍固定安装在每个钢管立柱的中部且每个所述第一抱箍距地面的高度均相等,所述第二抱箍固定安装在每个钢管立柱的下部且每个所述第二抱箍距地面的高度均相等,所述第一连接钢板固定安装在每相邻两个第一抱箍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钢板固定安装在每相邻两个第二抱箍之间,所述剪刀撑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每个上下相邻的第一连接钢板和第二连接钢板固定连接。
[0013]上述的一种复杂地形现浇梁整装化施工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立柱与墩柱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三抱箍和第三连接钢板,所述第三抱箍固定安装在墩柱中部和每个钢管立柱的上部且每个所述第三抱箍距地面的高度均相等,所述第三连接钢板固定安装在每相邻两个第三抱箍之间。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结构简单,施工前期准备时间短,施工难度降低。
[0016]2、本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支架,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大量的支架和模板,费用一次性投入少。
[0017]3、本技术适应在复杂地形上施工,不需要进行地基填换,大大节省了施工成本。
[0018]4、本技术中贝雷梁的安装和拆除采用整体安装或拆除,贝雷梁桁架的拼装和
分解工作均在地面完成,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降低了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危险性。
[0019]5、本技术钢管立柱之间以及钢管立柱与墩柱之间均采用固定件固定,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对桥梁施工的精密度提供了保障。
[0020]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膺架的纵断面图。
[0022]图2为本技术膺架的横断面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承台与钢管立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套筒端面的主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插件的仰视图。
[0026]图6为本技术插件的主视图。
[0027]图7为本技术分配梁、反力架、小车、穿心式千斤顶和倒链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墩柱;
ꢀꢀꢀꢀꢀꢀꢀꢀꢀꢀꢀꢀ
2—地脚螺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地形现浇梁整装化施工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现浇梁的两侧支架,两侧所述支架高度相等、结构相同且均包括墩柱(1)、承台(3)、钢管立柱(4)、分配梁(5)、贝雷梁(6)和箱梁(20),所述钢管立柱(4)包括钢立柱节段(7)、调整节(8)和活络头(9),所述承台(3)沿桥梁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墩柱(1)通过浇筑施工设置在承台(3)的中心处,每侧所述支架的钢管立柱(4)的数量为八个且八个所述钢管立柱(4)对称设置在墩柱(1)的两侧,每个所述钢管立柱(4)的钢立柱节段(7)下端设置有第一法兰(10

1),所述承台(3)的上表面设置有地脚螺栓(2),所述第一法兰(10

1)和地脚螺栓(2)配合用于固定连接钢立柱节段(7)和承台(3),所述钢立柱节段(7)的上端与调整节(8)的下端通过第二法兰(10

2)固定连接,所述调整节(8)的上端与活络头(9)的下端通过第三法兰(10

3)固定连接,所述分配梁(5)包括两段大小相等、结构相同的工字钢,两段所述工字钢沿长度方向焊接,所述分配梁(5)沿桥梁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活络头(9)的上端,所述贝雷梁(6)沿桥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贝雷梁(6)的两端分别搭设在两侧支架的分配梁(5)的上部,所述箱梁(20)设置在贝雷梁(6)的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地形现浇梁整装化施工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络头(9)包括插件(9

1)和套筒(9

2),所述插件(9

1)包括上支撑板(9

3)、加劲板(9

4)、分隔板(9

5)和两段大小相等、结构相同的槽钢(9

6),所述上支撑板(9

3)为方形钢板,所述分隔板(9

5)为等腰梯形状的钢板,所述分隔板(9

5)设置在上支撑板(9

3)的中部且与上支撑板(9

3)垂直固定连接,两段所述槽钢(9

6)对称设置在分隔板(9

5)的两侧且一端与上支撑板(9

3)固定连接,所述加劲板(9

4)为直角三角钢板且数量为四个,每个所述加劲板(9

4)分别设置在上支撑板(9

3)的四角且每个所述加劲板(9

4)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上支撑板(9

3)和槽钢(9

6)固定连接;所述套筒(9

2)包括横梁(9

8)、支撑柱(9

9)和两个大小相等且结构相同的端头封板(9

7),所述套筒(9

2)为空心圆柱状结构且一端为开口端,所述横梁(9

8)的长度与套筒(9

2)的横截面内径相同,所述横梁(9

8)的两端分别与套筒(9

2)的开口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端头封板(9

7)为四边形钢板,所述四边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永晖席陆胜张刚永丁建刚胡延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