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预热及排管再热型空气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090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预热及排管再热型空气加热装置,包括废水给水池、循环泵、第一阀门组、第二阀门组、预热段、第三阀门组、均流段、再热段以及风机段;循环泵与废水给水池的出水口连通;第一阀门组与循环泵的出水端连通;第二阀门组与第一阀门组的出水端连通;预热段的进水口与第二阀门组的出水端连通;第三阀门组与预热段的出水端连通;均流段包括均流板,经均流段均流后的空气进入预热段进行预热;经预热段预热后的空气进入再热段进行再加热;经再热段再加热后的空气通过风机段送入工作空间。借此,能在充分利用废水余热资源的同时,再实现提高废水利用率及简化空气加热流程。程。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水预热及排管再热型空气加热装置


[0001]本技术是关于废水余热利用
,特别是关于一种废水预热及排管再热型空气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废水余热回收主要通过热泵或者其他机械制热装置将热量提取后制取高温热水,之后再通过高温热水加热空气,空气加热后与外部空气混合后进入工艺送风系统,该系统比较复杂且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并时有故障发生,检修维护繁琐,建设成本高。为了更加简单高效的利用废水余热资源,根据工艺需求建设直接余热再热后空气装置,无需混合外界冷空气,直接将新风加热至需要最低温度即可,因此设置废热再热型空气加热装置,先通过设置的第一级换热装置将新风预热一定温度,然后将废水送至封闭水箱,在水箱内布设置高换热系数高导热率再热装置组成吸热端充分吸收废热余热后,再通过导热棒(板)将热量传输给上部流通过的预热后的空气充分利用废水余热资源的同时,再提高废水利用率及简化空气加热流程不失为一种新的思路。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预热及排管再热型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给水池;循环泵,其与所述废水给水池的出水口连通;第一阀门组,其与所述循环泵的出水端连通;第二阀门组,其与所述第一阀门组的出水端连通;预热段,其进水口与所述第二阀门组的出水端连通;第三阀门组,其与所述预热段的出水端连通;均流段,其包括均流板,经所述均流段均流后的空气进入所述预热段进行预热;再热段,经所述预热段预热后的空气进入所述再热段进行再加热;以及风机段,经所述再热段再加热后的空气通过所述风机段送入工作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预热及排管再热型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水池,所述废水给水池的废水流经所述循环泵、所述第一阀门组、所述第二阀门组、所述预热段、所述第三阀门组以及回流管道后流回所述集水池。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预热及排管再热型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阀门组,其与所述第一阀门组的出水端连通,且所述第四阀门组与所述第二阀门组采用并联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预热及排管再热型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热段包括:封闭水箱,其设置在所述再热段的下部,所述封闭水箱包括:多个上水喷头,其设置在所述封闭水箱的顶部,所述多个上水喷头与所述第四阀门组的出水端连通;及多个吸热端,其布设在所述封闭水箱的内部;以及放热端,其设置在所述再热段的上部,所述多个吸热端向上延伸至所述放热端以内;其中所述多个上水喷头用以向所述封闭水箱内喷洒热水,所述多个吸热端吸收热量后并输送至所述放热端内,经所述预热段预热后的空气进入所述放热端继续加热。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预热及排管再热型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段包括送风机,经过所述再热段加热后的空气通过所述送风机送入工作空间。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预热及排管再热型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阀门组,其进水端与所述第三阀门组的上游连通,出水端与所述多个上水喷头连通;以及第六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灵博张健吴迪张爱勤依泽峰王飞白延斌吕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旬邑青岗坪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