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分混合的陶瓷浆料倒浆混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059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分混合的陶瓷浆料倒浆混浆系统,包括有至少两组混浆池组,每组混浆池组均包括有两个以上的混浆池以及一根混浆进料管、一根第一倒浆主管,混浆进料管至少与一个同组的混浆池相连接,每个混浆池均通过管道与同组的第一倒浆主管相连接,且连接的管道上均设置有用于截断或导通管道的第一自动开关;每两根第一倒浆主管之间分别通过管道泵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组混浆池组,使多条产线上的浆料可以交叉混匀,节约了布局空间、提高了浆料均化的效果;通过多池混浆的方式,能够增加浆料流动,防止浆料沉积,使得浆料均匀,性能稳定,以保证陶瓷产品质量优良且统一。良且统一。良且统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分混合的陶瓷浆料倒浆混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原料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充分混合的陶瓷浆料倒浆混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陶瓷原料的标准化制备是建筑陶瓷行业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在陶瓷原料制备过程中,浆料的均化混匀工艺对原料标准化制备具有重要影响。混浆的方式和混匀时间直接影响浆料性能的稳定,进而影响成品瓷砖的质量。
[0003]现有技术中,陶瓷浆料采用的混浆方式多为单池混浆,该混匀方式适用于小产能陶瓷生产线,混浆方式单一且池内浆料容易沉积,使得浆料不均匀,导致出浆性能不稳定,最终导致陶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充分混合的陶瓷浆料倒浆混浆系统,能够解决单池混浆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充分混合的陶瓷浆料倒浆混浆系统,包括有至少两组混浆池组,每组所述混浆池组均包括有两个以上的混浆池以及一根混浆进料管、一根第一倒浆主管,所述混浆进料管至少与一个同组的所述混浆池相连接,每个所述混浆池均通过管道与同组的第一倒浆主管相连接,且连接的管道上均设置有用于截断或导通管道的第一自动开关;每两根第一倒浆主管之间分别通过管道泵相连接。
[0007]进一步地,每组所述混浆池组还包括有第二倒浆主管,所述第二倒浆主管分别通过支管与同组的各个混浆池相连接,所述支管上均设置有用于截断或导通支管的第二自动开关;
[0008]所述第二倒浆主管分别通过抽液管与同组的各个混浆池的底部相连接,每根所述抽液管上均设置有第三管道泵和用于截断或导通抽液管的第三自动开关。
[0009]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混浆池的底部均设置有出浆管,所述出浆管上设置有用于截断或导通出浆管的第四自动开关。
[0010]进一步地,每两根第一倒浆主管之间的管道泵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管道泵和第二管道泵,所述第一管道泵和第二管道泵均为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抽液的单级离心泵,每两根第一倒浆主管之间的所述第一管道泵和第二管道泵的抽液方向相反。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自动开关、第二自动开关、第三自动开关和第四自动开关为电动阀或气动阀或电磁阀。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控制系统,所述第一自动开关、第二自动开关、第三自动开关、第四自动开关、第一管道泵、第二管道泵以及第三管道泵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并受控制系统控制。
[0013]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混浆池内均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上装有至少两组螺旋桨,每组螺旋桨包含多个绕周向均匀分布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形状均相同,所述螺旋叶片前缘边为凸起弧面,后缘边为凹陷弧面,叶片底面由中心到外逐渐向上折弯形成的外形轮廓为弧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的充分混合的陶瓷浆料倒浆混浆系统,通过设置多组混浆池组,使多条产线上的浆料可以交叉混匀,节约了布局空间、提高了浆料均化的效果;
[0016]2、通过多池混浆的方式,能够增加浆料流动,防止浆料沉积,使得浆料均匀,性能稳定,以保证陶瓷产品质量优良且统一;
[0017]3、通过设置多个混浆池,既可以实现组内混浆倒浆,也可以实现组间混浆倒浆,可以做到连续、大批量的混匀浆料;
[0018]4、可根据不同的出浆要求设计合适的混浆路线,实现多种路线的组合,以达到浆料均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0]图1为本技术充分混合的陶瓷浆料倒浆混浆系统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充分混合的陶瓷浆料倒浆混浆系统另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充分混合的陶瓷浆料倒浆混浆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4为一个混浆池及其相连部件的装配示意图;
[0024]图5为一个混浆池及其内搅拌桨的装配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浆料的倒浆混浆路径图。
[0026]其中,图中所示标记为:A11

第一混浆池;A12

第二混浆池;A13

第三混浆池;A14

第四混浆池;B11

第五混浆池;B12

第六混浆池;B13

第七混浆池;B14

第八混浆池;20

混浆进料管;21

第一倒浆主管;23

第一自动开关;24

第一管道泵;25

第二管道泵;26

第二倒浆主管;27

支管;28

第二自动开关;29

抽液管;210

第三管道泵;211

第三自动开关;212

出浆管;213

第四自动开关;214

搅拌桨;215

螺旋桨;216

螺旋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照图1至图5,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充分混合的陶瓷浆料倒浆混浆系统,包括有两组混浆池组,每组混浆池组均包括有四个混浆池以及一根混浆进料管20、一根第一倒浆主管21。本优选的实施例中混浆池组分两组,记为A组混浆池组和B组混浆池
组,A组混浆池组包括有四个并排的混浆池,分别记为第一混浆池A11、第二混浆池A12、第三混浆池A13、第四混浆池A14,B组混浆池组包括有四个并排的混浆池,分别记为第五混浆池B11、第六混浆池B12、第七混浆池B13、第八混浆池B14。每个混浆池内均设置有搅拌桨214,搅拌桨214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搅拌桨214上装有两组螺旋桨215,两组螺旋桨215上下分布,每组螺旋桨215包含四个绕周向均匀分布的螺旋叶片216,螺旋叶片216形状均相同,螺旋叶片前缘边为凸起弧面,后缘边为凹陷弧面,叶片底面由中心到外逐渐向上折弯形成的外形轮廓为弧形。本优选的实施例中,螺旋叶片216前缘边为半径4000mm的凸起弧面,后缘边为半径1800mm的凹陷弧面,叶片底面由中心到外逐渐向上折弯形成的外形轮廓为半径4600mm的弧形,通过螺旋叶片216特定结构的设计,可以使搅拌桨214在搅拌时受到的阻力减小,能够达到更好的搅拌混匀效果。...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分混合的陶瓷浆料倒浆混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至少两组混浆池组,每组所述混浆池组均包括有两个以上的混浆池以及一根混浆进料管、一根第一倒浆主管,所述混浆进料管至少与一个同组的所述混浆池相连接,每个所述混浆池均通过管道与同组的第一倒浆主管相连接,且连接的管道上均设置有用于截断或导通管道的第一自动开关;每两根第一倒浆主管之间分别通过管道泵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分混合的陶瓷浆料倒浆混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混浆池组还包括有第二倒浆主管,所述第二倒浆主管分别通过支管与同组的各个混浆池相连接,所述支管上均设置有用于截断或导通支管的第二自动开关;所述第二倒浆主管分别通过抽液管与同组的各个混浆池的底部相连接,每根所述抽液管上均设置有第三管道泵和用于截断或导通抽液管的第三自动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分混合的陶瓷浆料倒浆混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混浆池的底部均设置有出浆管,所述出浆管上设置有用于截断或导通出浆管的第四自动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分混合的陶瓷浆料倒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富祥赵勇刘荣勇邓勇军陈雪闫江丽赵雨杰吴成华虞洋陈翠勤廖树华李运富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蒙娜丽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