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标准气体的配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055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油标准气体的配制系统,包括母气配制单元和二次稀释单元;所述母气配制单元包括混气通道、以及与混气通道连接的进油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二次稀释单元包括与混气通道连接的混气室,所述混气室还连接有二次稀释气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先配制母气,在通过稀释气体进行稀释的方式配制含油标准气体,提高了含油标准气体配制浓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为含油量检测设备提供不同浓度的含油标准气体,方便检测设备的校准和检验。准和检验。准和检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标准气体的配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压缩空气配制
,尤其涉及一种含油标准气体的配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厂压缩空气系统是电厂不可或缺的公用系统,因压缩空气的质量问题造成的气动执行机构拒动等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需要监控压缩空气质量。随着机组单机容量的不断扩大,压缩空气的规模越来越大,对电厂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
[0003]含油量是压缩空气的重要指标之一,压缩空气含油量高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润滑油汽化后会形成一种有机酸,易腐蚀压缩空气管道内表面,赌塞小孔,造成阀类动作失灵;污染干燥剂,导致失效;引起空压机跑油缺油;粘附空压滤纸,使空气流通阻力增大。因此有必要开展压缩空气含油量的检测。例如公开号为CN108398366A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电厂压缩空气气体质量综合检测与分析系统,实现对压缩空气中气态和非气态的油的含量的检测,但是在进行含油量检测时,由于缺乏不同含油梯度的标准气体,因此无法检测和校准含油量检测装置,无法确定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给电厂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配制不同含油量的标准气体的系统。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含油标准气体的配制系统,包括母气配制单元和二次稀释单元;所述母气配制单元包括混气通道、以及与混气通道连接的进油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二次稀释单元包括与混气通道连接的混气室,所述混气室还连接有二次稀释气路。
[0006]本技术通过先配制母气,在通过稀释气体进行稀释的方式配制含油标准气体,提高了含油标准气体配制浓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为含油量检测设备提供不同浓度的含油标准气体,方便检测设备的校准和检验。
[0007]优选的,所述进气通道包括依次串联的气源、第二控制阀、第一流量计、第一加热器、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气端接入到所述混气通道内。
[0008]优选的,所述进油通道包括依次串联的储油器、第二流量计、第二加热器、第五控制阀、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出油端设置有处于混气通道内的喷淋口。
[0009]优选的,所述进油管为无缝钢管,所述进油管具有弯折段,所述弯折段处于混气通道内,所述喷淋口表面具有孔径为1.2mm~1.3mm的喷淋孔,所述喷淋孔的孔径面积之和不大于进油管的截面积。
[0010]优选的,所述气源为空气瓶,所述空气瓶的出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储油器的上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控制阀并联连接第一控制阀,所述储油器的进气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储油器下端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流量计;
[0011]所述二次稀释气路并联接入所述第一控制阀,二次稀释气路上还设置有第九控制阀和第四流量计。
[0012]优选的,所述混气通道包括筒状的母气配制器,所述母气配制器内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旋风气化道,旋风气化道上方固定有油沫分离器,所述母气配制器的上方与二次稀释单元连接,油沫分离器上方的空间为油气分离室,旋风气化道下方的空间为热风缓冲室;
[0013]所述进气通道的出气口通向所述热风缓冲室,所述母气配制器下方设置有排污阀,所述母气配制器上还设置有作用于油气分离室的温度计和压力表。
[0014]优选的,所述旋风气化道为在母气配制器内螺旋上升的导风板,所述旋风气化道的螺旋空间不小于三层,所述喷淋口延伸到旋风气化道的第一个螺旋上升空间内。
[0015]优选的,所述混气通道的出气口设置有第六控制阀,所述混气室与第六控制阀之间还串联有第八控制阀和第三流量计,所述第六控制阀和第八控制阀之间还设置有一与外部连通的排气阀。
[0016]优选的,所述混气室为聚四氟乙烯螺旋管,所述二次稀释气路和母气分别接入混气室的进气端,所述混气室的出气端连接有第十控制阀;所述第十控制阀的出口并联连接有第十一控制阀和第十二控制阀,所述第十一控制阀连接有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十二控制阀能够与待校准检测仪连接。
[0017]本技术提供的含油标准气体的配制系统的优点在于:
[0018]1、通过先配制母气,在通过稀释气体进行稀释的方式配制含油标准气体,提高了含油标准气体配制浓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为含油量检测设备提供不同浓度的含油标准气体,方便检测设备的校准和检验;
[0019]2、采用热空气气化、旋风气化道充分混合、油气分离的方式,提高了母气配置过程中油气混合的效率,安全可靠,避免直接加热大量油的安全隐患。
[0020]3、采用喷淋管进油提高了油与热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气化效率。
[0021]4、配制自动化程度高,根据目标气体浓度调节稀释比例,即可获得目标含油标准气体,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含油标准气体的配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油标准气体的配制系统,包括母气配制单元和二次稀释单元,所述母气配制单元包括混气通道1、以及与混气通道1连接的进油通道2和进气通道3,所述进油通道2向混气通道1提供油气,所述进气通道3向混气通道1提供空气,经过混气通道1的作用形成含油母气;所述二次稀释单元包括与混气通道1连接的混气室4,所
述混气室4还连接有二次稀释气路5,通过二次稀释气路5提供空气对含油母气进行稀释,完成含油标准气体的配制。
[0025]本实施例通过先配制母气,在通过稀释气体进行稀释的方式配制含油标准气体,提高了含油标准气体配制浓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为含油量检测设备提供不同浓度的含油标准气体,方便检测设备的校准和检验。
[0026]所述进气通道3包括依次串联的气源7、第二控制阀31、第一流量计32、第一加热器33、第一单向阀34,所述第一单向阀34的出气端接入到所述混气通道1内。
[0027]所述进油通道2包括依次串联的储油器21、第二流量计22、第二加热器23、第五控制阀24和进油管25,所述进油管25的出油端设置有处于混气通道1内的喷淋口26。
[0028]所述进油管25为无缝钢管,所述进油管25具有弯折段,以促进机油雾化,提高油、气混合效果;本实施例中进油管螺旋缠绕2

5圈形成所述弯折段,所述弯折段处于混气通道1内,所述喷淋口26表面具有孔径为1.2mm~1.3mm的喷淋孔,所述喷淋孔的孔径面积之和不大于进油管25的截面积,从而使喷淋口26处于正压状态向外喷出油气,提高雾化效果,提高混合效果。
[0029]所述气源7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标准气体的配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母气配制单元和二次稀释单元;所述母气配制单元包括混气通道、以及与混气通道连接的进油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二次稀释单元包括与混气通道连接的混气室,所述混气室还连接有二次稀释气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油标准气体的配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包括依次串联的气源、第二控制阀、第一流量计、第一加热器、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气端接入到所述混气通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油标准气体的配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道包括依次串联的储油器、第二流量计、第二加热器、第五控制阀、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出油端设置有处于混气通道内的喷淋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油标准气体的配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为无缝钢管,所述进油管具有弯折段,所述弯折段处于混气通道内,所述喷淋口表面具有孔径为1.2mm~1.3mm的喷淋孔,所述喷淋孔的孔径面积之和不大于进油管的截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油标准气体的配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为空气瓶,所述空气瓶的出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储油器的上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控制阀并联连接第一控制阀,所述储油器的进气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储油器下端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流量计;所述二次稀释气路并联接入所述第一控制阀,二次稀释气路上还设置有第九控制阀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慧慧赵也白振峰马超李建华张达光吴蔚顾娟慕晓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