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丽霞专利>正文

一种课堂用物理可溶性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0488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课堂用物理可溶性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无需人工搅拌的课堂用物理可溶性实验装置。一种课堂用物理可溶性实验装置,包括有底座、第一固定桩、底板、卡齿、活动杆、第二弹簧、第二固定桩、推块、支撑柱、把手、固定块、吸盘和拉块,底座顶部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桩,底座一侧设有底板,底板一侧设有卡齿,底座中间滑动式设有推块,推块一侧设有活动杆。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底板与底座上下摇动,进而带动试管上下摇动,便可对液体进行搅拌,从而无需人工对液体进行搅拌。从而无需人工对液体进行搅拌。从而无需人工对液体进行搅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课堂用物理可溶性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实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课堂用物理可溶性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物理实验时,经常需要使用到试管进行各种的液体溶解性实验,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将多种液体混合一起,便可得知该液体的可溶性,大多数都是由学生拿着试管,使用搅拌杆对液体进行搅拌,学生拿着试管进行实验较危险,试管为易碎容器,容易摔坏,且在搅拌时液体可能会溢出,滴在手部,可能会对手部皮肤造成损伤,并不安全。
[000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安全,无需人工搅拌的课堂用物理可溶性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学生拿着试管,使用搅拌杆对液体进行搅拌的方式较危险,容易摔坏,且在搅拌时液体可能会溢出,滴在手部,可能会对手部皮肤造成损伤,不太安全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无需人工搅拌的课堂用物理可溶性实验装置。
[0005]技术方案是:一种课堂用物理可溶性实验装置,包括有底座、第一固定桩、底板、卡齿、活动杆、第二弹簧、第二固定桩、推块、支撑柱、把手、固定块、吸盘和拉块,底座顶部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桩,底座一侧设有底板,底板一侧设有卡齿,底座中间滑动式设有推块,推块一侧设有活动杆,活动杆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桩,活动杆与底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底座内中间设有支撑柱,推块与支撑柱配合,推块一侧设有把手,把手上滑动式设有固定块,底板底部一侧设有吸盘,吸盘一侧滑动式设有拉块。
[0006]进一步,还包括有第一弹簧和底柱,底板底部与底座底部均对称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底部均设有底柱。
[0007]进一步,卡齿的齿数为11齿。
[0008]进一步,第一弹簧的数量为四个。
[0009]进一步,底柱的形状为圆柱形。
[0010]进一步,把手的材质为塑料。
[0011]有益效果为:1、通过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底板与底座上下摇动,进而带动试管上下摇动,便可对液体进行搅拌,从而无需人工对液体进行搅拌;
[0012]2、第二固定桩向右侧移动与试管接触,便可将试管进行夹紧,从而无需人工固定试管;
[0013]3、在固定块的作用下便可对推块进行固定,使第二固定桩更好的夹紧试管。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_底座,2_第一弹簧,3_底柱,4_第一固定桩,5_底板,6_卡齿,7_活动杆,8_第二弹簧,9_第二固定桩,10_推块,11_支撑柱,12_把手,13_固定块,14_吸盘,15_拉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一种课堂用物理可溶性实验装置,如图1

3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固定桩4、底板5、卡齿6、活动杆7、第二弹簧8、第二固定桩9、推块10、支撑柱11、把手12、固定块13、吸盘14和拉块15,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固定桩4,底座1左侧设有底板5,底板5前侧设有卡齿6,卡齿6的齿数为11齿,底座1中间滑动式设有推块10,推块10右侧设有活动杆7,活动杆7右侧设有第二固定桩9,活动杆7与底板5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8,底座1内中间设有支撑柱11,推块10与支撑柱11配合,推块10前侧设有把手12,把手12的材质为塑料,把手12上滑动式设有固定块13,底板5底部后侧设有吸盘14,吸盘14前侧滑动式设有拉块15。
[0021]当人们需要进行可溶性实验时,人们可先将本装置放置在合适位置,使得吸盘14与桌面接触,进而吸附桌面,防止桌面摇动,随后将试管放置在底座1顶部,使其靠着第一固定桩4,便可向右侧移动把手12,带动推块10与活动杆7向右侧移动,第二弹簧8压缩,进而带动第二固定桩9向右侧移动,第二固定桩9向右侧移动进而夹紧试管,便可防止试管位移,因把手12的材质为塑料,更加轻便,好清洗,随后人们向后侧移动固定块13,使得固定块13与卡齿6接触配合,进而防止推块10向左侧移动复位,因卡齿6的齿数为11齿,可对应推块10可滑动的距离,从而更好的卡住推块10,人们便可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搅拌实验,当人们实验完毕,人们向前侧移动固定块13,使得固定块13不再与卡齿6接触,活动杆7将在第二弹簧8的作用下带动推块10与第二固定桩9向左侧移动复位,进而把手12与固定块13向左侧移动复位,人们便可将实验完毕的试管取出,向前侧拉动拉块15,使得吸盘14内部不再有气压,吸盘14不再与地面吸附,人们便可将本装置取下。
[0022]还包括有第一弹簧2和底柱3,底板5底部与底座1底部均前后对称设有第一弹簧2,第一弹簧2的数量为四个,第一弹簧2底部均设有底柱3,底柱3的形状为圆柱形。
[0023]当人们需要进行实验时,人们可将本装置放置在合适位置,将试管放置在底座1上,人们便可摇动底板5,带动底座1移动,进而使底板5与底座1在第一弹簧2的作用下上下移动,进而带动试管上下摇动,便可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摇动,从而更加便捷的进行实验,因第一弹簧2的数量为四个,可更好的配合底板5与底座1上下移动,因底柱3的形状为圆柱形,该设计简单,可节省时间。
[0024]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但是应理解本技术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的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课堂用物理可溶性实验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底座(1)、第一固定桩(4)、底板(5)、卡齿(6)、活动杆(7)、第二弹簧(8)、第二固定桩(9)、推块(10)、支撑柱(11)、把手(12)、固定块(13)、吸盘(14)和拉块(15),底座(1)顶部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桩(4),底座(1)一侧设有底板(5),底板(5)一侧设有卡齿(6),底座(1)中间滑动式设有推块(10),推块(10)一侧设有活动杆(7),活动杆(7)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桩(9),活动杆(7)与底板(5)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8),底座(1)内中间设有支撑柱(11),推块(10)与支撑柱(11)配合,推块(10)一侧设有把手(12),把手(12)上滑动式设有固定块(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春花
申请(专利权)人:廖丽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