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用预燃室混合气生成系统及进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0450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用预燃室混合气生成系统及进气系统,包括压混室、喷油嘴和活塞组件;其中,压混室具有混合腔室,且压混室的侧壁上具有安装孔、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用于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连通,出气口用于与发动机的预燃室连通,喷油嘴安装于安装孔,且喷油嘴的喷头与混合腔室内部连通;活塞组件密封并滑动连接于压混室内,且活塞组件具有朝向混合腔室内部、挤压混合腔室内部气体的挤压面。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不仅能够对待进入预燃室的油气进行混合,还可对混合后的气体进行加压,进而可解决发动机工作时向预燃室内喷射气体燃料时存在预燃室燃油碰壁和扫气不畅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用预燃室混合气生成系统及进气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用预燃室混合气生成系统及进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稀薄燃烧技术是一项具有巨大节油潜力的汽油机新技术,该技术采用多余的空气保证汽油充分燃烧。汽油在空气中燃烧,空气和汽油的化学当量比为14.7:1,此时过量空气系数为1,稀燃情况下空气与汽油质量比大于14.7,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当过量空气系数超过容易着火的范围0.8~1.2时,用普通的点火系统存在点火困难的问题。高能点火系统决定了稀薄燃烧的空燃比极限,即点火能量越高可以点燃越稀的混合气。现有的高能点火系统主要是采用高能点火线圈。高能点火线圈由于技术原理限制,很难在点火能量上有大的突破。主动式预燃室是一种提高稀薄燃烧点火可靠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在预燃室内喷射燃油并点火,燃烧后的火焰从预燃室的小孔中喷出,大大提高了点火的能量。但是,由于直喷喷油器喷雾贯穿距太长,在狭小的预燃室内存在严重的燃油碰壁问题,导致燃烧变差和积碳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预燃室喷孔狭小导致内部扫气困难,内燃烧过后的残余废气会造成下个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用预燃室混合气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混室,所述压混室具有混合腔室,且所述压混室的侧壁上具有安装孔、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连通,所述出气口用于与发动机的预燃室连通;喷油嘴,所述喷油嘴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且所述喷油嘴的喷头与所述混合腔室内部连通;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密封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压混室内,且所述活塞组件具有朝向所述混合腔室内部、挤压所述混合腔室内部气体的挤压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用预燃室混合气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本体和凸轮部件;其中,所述活塞本体密封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压混室内,所述挤压面形成于所述活塞本体朝向所述混合腔室内部的一壁面,且所述凸轮部件与所述活塞本体传动连接;其中,在所述凸轮部件转动时联动所述活塞本体相对于所述混合腔室的内壁面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用预燃室混合气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件包括凸轮本体和滚子,所述活塞本体上与所述挤压面相对的一侧形成有滚子安装部;其中,所述滚子转动连接于所述滚子安装内,所述凸轮本体的外壁面与所述滚子的外壁面滚动连接;其中,在所述凸轮本体转动时,联动所述滚子转动以及所述滚子和所述活塞本体相对于所述混合腔室的内壁面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用预燃室混合气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面构成为:朝所述凸轮本体的内部凹陷的弧面结构;所述滚子安装部构成为:形成于所述活塞本体上与所述挤压面相对的一侧的凹坑,所述滚子设置于所述滚子安装部内、并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塞本体的壁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用预燃室混合气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用预燃室混合气生成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混合腔室内碳氢浓度的碳氢浓度检测单元,所述碳氢浓度检测单元固定连接于所述压混室的侧壁,且所述碳氢浓度检测单元的探头延伸至所述混合腔室内。6.如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