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的连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352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插头的连动结构,其是由一本体,一火、中线线插极组,一地线插极组,及一推杆所组合而咸。直接将两火、中线插极由本体的两极槽下扳,而回转并伸出极槽,而成为一两极插头;或者经按压推杆,使其撑块于本体的导槽一端的定位槽下移,而抵住极槽内壁并向前推至另端的定位槽,该撑块因弹性体伸展而卡掣,此时地线插极由地线孔伸出,另将两火、中线插极向下回转并伸出极槽,而令其压榫压掣挡块,而形成一三极插头而成。(*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插头的连动机构,尤指一种地线插极可视需求,而由本体伸出或缩入,进而成为一三极或二极插头。尤有进者,本技术进一步包括一卡掣装置,可作为火、中线插极回动的依据,该地线插极未伸出或缩入时,该火、中线插亦无法相应动作而成。
技术介绍
按传统上电源电路设计,是利用插头与插座于室内家用电器的电源导通与否,几乎是世界各国皆尽然,所不同处仅限于插头与插座的造型形状不同或宽广不一。而插头的使用,是以其外伸的两片导电插极或极片,嵌插入插座上所预设的插孔,唯不可讳言,两者的密合与否,关系着电路连接的好坏,如太松时,则容易脱落。是以,为嵌插的稳定,其嵌插密合度自然值得注意。而基于安全上的考量,如英国、美国等地则要求于火、中线的插头或插座上另设一具接地效果的地线插极或接地夹片,以避漏电的情况产生。由于各国对插头及插座的安规不尽相同,因此便有二极或三极插头之分,唯插头或插座的制造商,尤其是延长线为避免库存,因此,大都会在插头上凸伸一地线插极,而此地线插极在某些国家,例如台湾或日本即因插座未设有地线插孔,而无法嵌插,因此,即有三极转二极的转接插头的设计,唯其嵌插于插座后,会使插头的长度暴增,并增加整体重量,而容易因过重而与插座脱离。此外,另一种解决方案则是将该地线插极扳断,而使其失去接地功能。尤其是,另对一些旅行用电器,诸如电刮胡刀、资讯产品的延伸线路器等,为避免火、中线插极的外露造成的不便现象,因此,该等插极通常设计成可经由回转或伸缩方式,使该两插极得以伸出或缩入,唯在具地线插孔的国家,例如美国,则有其严格的安全规定,亦即,地线插极未伸出时,其火、中线插极不得单独进行嵌插,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连动机构,以便地线插极未作动时,该火、中线插极亦无法作动,乃业者亟待克服的难题。有监于此,本技术申请人本于多年从事插头及插座设计及产销的经验,期能克服前揭插头的缺失,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技术的,插头的连动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的连动结构,其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和安全系数高的优点。本技术一种插头的连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本体,是在一端面开具一导槽,其两端部各设一定位槽,该导槽垂直向两侧各形成一极槽,且其间具有一地线孔;一火、中线插极组,是在两火、中线插极末端接装于一绝缘轴杆,并轴接于本体内部,使两插极得以回转并伸出极槽,其中该轴杆后方侧向延伸至少一压榫;一地线插极组,是在一地线插极末端接装于一绝缘端座,其纵向具有一榫槽,且底部突伸一挡块;一推杆,其底部杆榫套接一弹性体并插入榫槽,并于上方杆壁对应定位槽突设至少一撑块;直接将两火、中线插极由极槽下扳,而回转并伸出极槽,而成为一两极插头;或者经按压推杆,使其撑块于定位槽下移,而抵住极槽内壁并向前推至另端的定位槽,该撑块因弹性体伸展而卡掣,此时地线插极由地线孔伸出,另将两火、中线插极向下回转并伸出极槽,而令其压榫压掣挡块,而形成一三极插头而成。其中该本体是由一上盖及一下盖对接而成。其中该本体上至少设有由火、中线及地线插孔所组成的插座组,各插孔内具对应的火、中及地线接片,且各接片与火、中及地线插极形成电气连结。其中该定位槽与杆榫是为十字形。其中该轴杆为一介于本体间的限位压板所压掣定位,且其两端的轴环为限位压板所设的轴弧所套接,并由环上周缘所突设的长形突块两端与轴弧两端接触,以界定其回转角度。其中该地线插极末端突伸一对夹片,供夹持于地线接片。其进一步包括一卡掣装置,该装置是接装于两极槽间的地线孔上方开口,其是由一伸缩件套入一封盖,其一侧的阻挡片由封盖的片槽伸出,以关闭一极槽,该伸缩件突设一斜面,且另侧与封盖的止榫间接装一弹性件;而地线插头组的端座对应该斜面突伸一滑块;滑块前移并触及斜面,而令其侧移,并使阻挡片缩入封盖内,以开启该极槽,使该火、中线插极得以向外回转。附图说明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为本技术插头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组立后的剖面图;图3a及图3b为本技术未操作与揉作时的剖面图;图4a至图4e为本技术的操作流程侧视及前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基本上,本技术的插头是由一本体1,一火、中线线插极组2,一地线插极组3,一推杆4,及一卡掣装置5所组合而成。其中,本体1是为一座体,主要供后叙的火、中线插极组2、地线插极组3、推杆4及卡掣装置5的容置与定位。如图所示,该本体1是由一上盖11及一下盖12对接而成,其两侧得各自形成一由火、中线插孔131、132及地线插孔133所组成的插座组13,使其他插头的火、中及地线插极得以插入该等插孔,而嵌插于内部的火、中及地线接片14、15及16,使本体1基本上成为一扩充插座,唯此俱为现有技术,在此不拟赘述。而本技术的创作特点在于,本体1顶面一端邻接于该等插座组13位置,其对应推杆4位置开具一导槽17,其前方两侧则各自向下延伸一极槽18,其中该导槽17两端部各自形成一定位槽171,使该推杆4得以凸伸卡掣,使后叙的地线插极31得以前、后定位,以便形成向外伸出或向内缩入的情况。而两极槽18则分别供一火、中线插极21和22容置与定位,且该两插极21和22得以经由回动,使其垂直耸立在极槽18底部,以方便取电。尤其是,该两极槽18之间另开具一地线孔181,以供地线插极31的伸出或缩入。火、中线插极组2是将一火线插极21和一中线插极22末端框接于一轴杆23,其两端各形成一轴环231,以供一限位压板24的两圆凹形轴弧241的套接,以便由轴环231底面突设一长形突块232,使该两火、中线插极27和22得以回转90度。此外,该轴杆23底面突设两压榫233,与后叙的端座32形成连动关系。再者,该限位压板24是介于上盖11和下盖12之间,以将该火、中线插极21和22限位,使其于回转时不致偏位,且该火、中线插极21和22与火、中线接片14和15分别由一中继片211和221以形成接触,使该插座组13得以供电。地线插极组3是由一地线插极31末端设有一端座32,其于端座32侧向突伸一对夹片311,供夹持于地线接片16,以形成电气连结,另该端座32纵向开具一贯通榫槽321,且底部突伸一T形挡块322,另于端座32侧面突设一滑块323。尤其是,为使该地线插极组3与火、中线插极组2形成连动,当该两火、中线插极21和22向外回转90度,轴杆23的两压榫233恰抵住挡块322的后方缺口,使地极插极37不致后退。推杆4为一键体,其下方杆榫41是与榫槽321套接前,先将该杆榫41套接一弹性体42,例如弹簧,而上方杆壁43两侧各突设一撑块44,而杆壁43之上则为一压钮45。其中,该杆榫41及定位槽171实施时以十字形为佳,唯不此为限。如欲将地线插极31推出时,首先将推杆4下压,其于后方的定位槽171位置压缩弹性体42,从而使该两撑块44抵住导槽17内壁,随即将压钮45前推,此时地线插极31即逐渐由地线孔19伸出,直到两撑块44到达前方定位槽171,并经由弹性体42伸展,而卡掣于定位槽171上。然后将两火、中线插极21和22向下扳动,使其回转90度,使垂直耸立于两极槽18下方,而后方内部的两压榫233则压掣T形挡块322后方,使该地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的连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本体,是在一端面开具一导槽,其两端部各设一定位槽,该导槽垂直向两侧各形成一极槽,且其间具有一地线孔;    一火、中线插极组,是在两火、中线插极末端接装于一绝缘轴杆,并轴接于本体内部,使两插极得以回转并伸出极槽,其中该轴杆后方侧向延伸至少一压榫;    一地线插极组,是在一地线插极末端接装于一绝缘端座,其纵向具有一榫槽,且底部突伸一挡块;    一推杆,其底部杆榫套接一弹性体并插入榫槽,并于上方杆壁对应定位槽突设至少一撑块;    直接将两火、中线插极由极槽下扳,而回转并伸出极槽,而成为一两极插头;或者经按压推杆,使其撑块于定位槽下移,而抵住极槽内壁并向前推至另端的定位槽,该撑块因弹性体伸展而卡掣,此时地线插极由地线孔伸出,另将两火、中线插极向下回转并伸出极槽,而令其压榫压掣挡块,而形成一三极插头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荣辉魏嘉成
申请(专利权)人: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